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說明文,三年級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應該留意什麼關鍵點呢?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較強,以形象化的語言描寫出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

  學生特別喜歡這篇文章,沒有學習《鯨》一課的平淡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文藝性說明文的寫法,我把描寫松鼠活動的句子找到畫出,帶領學生品讀,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為了把松鼠搭窩這個過程寫清楚,作者準確地運用了表示先後的詞語“先、再、然後、還”,由於有了這樣的詞語,句子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讀者讀的時候清楚、明白地瞭解了整個過程。作者為了把松鼠的活動寫得更生動,作者緊緊抓住了松鼠的動作來進行描寫,使小松鼠更加活潑可愛。

  在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後學生寫完片段後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係被我跳過了。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體現還不夠到位。

  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足:這篇課文屬於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了偏重於生物的課。 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說明文。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及生活習性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上課前,我採用圖片展示,圖中活潑可愛的松鼠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閱讀課文的特點提出了四個問題“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松鼠的”、“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松鼠的特點”、“從文中那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歡松鼠”、“說說《松鼠》在寫法上與《鯨》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然後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閱讀知道松鼠是一種乖巧、馴良、漂亮的小動物。最後體會出本文與《鯨》在寫法上最大的不同是這篇課文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在檢測環節讓學生進行動物描寫小練筆。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但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我仍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過多強調松鼠的特點歸納,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彙報的環節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作者喜歡松鼠的句子,如果讓更多的孩子回答後再有感情的讀一讀會更能好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還有最後學生寫完片段後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係被我跳過了。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另外板書設計未能很好的突出本課的重點,這都是在以後教學中應改進的地方。

  3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

  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在上課前,我採用猜謎語的方式匯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性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通過看課文動畫,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後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我採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如果能夠對照松鼠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可能會效果更佳。在學習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內容時通過觀松鼠活動情景的動畫,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松鼠的可愛。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劃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並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複述塔窩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口鬥表達那能力。學習最後一段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問:“你從中知道了什麼?”學生把知道的踴躍表達,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最後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總之,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的引導。如果讓學生課前再蒐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瞭解,也許效果會更佳。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指導我今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