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語文老師每次上完《語文園地》都應該進行教學反思,小編為三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1

  課本第二組課文講的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從這些小事中體會出這些名人的不平凡。為了教學需要,我在上這組課文前,我就佈置了孩子們看名人故事書,我就希望為上語文園地二的口語交際及習作教學做鋪墊,但是看到上課及學生寫的作文情況來看,並沒有我設想的那麼好。

  在上課之前,我為了營造氛圍,我設計的是這節課為“名人故事會”,我想讓學生們把自己近期閱讀過的名人故事用自己的語言來和大家分享。於是,我就讓學生自告奮勇的來說,我本以為他們這類書籍了應該會很積極地參加這個故事會,結果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位學生站起來說了自己看的名人故事。可經過仔細聽,這些踴躍站起來和大家分享的孩子說的故事裡,也有兩點不足之處。首先,我發現有的孩子看的是傳說,有的提到了夸父,還有的說了女媧,這和我們要求看的體裁是不相符的;另外,有部分孩子在說的時候,只說了一個大概,具體的發生在名人身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並沒有詳細的說出來。所以,總的來說,這個口語交際不太成功。

  下課後,我自己也沉思了很久,為什麼很早給孩子們佈置了這個學習任務,而展示的情況卻不盡人意?當然,我很相信我的孩子們有去看這些名人故事。後來,我一想,找到了幾個問題。譬如,我的這個“名人故事會”只不過是虛有其名而已,因為,根本就沒有講故事和聽故事的樂趣。這一點,我想我應該在我一開始的時候就要考慮清楚孩子們的特性,孩子們喜歡比賽喜歡交流,那麼如果我試著先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看的名人故事,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講故事比賽,這個比賽可以有獎勵制,這樣也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挑戰的慾望,那課堂氛圍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了。

  這口語交際教學第二個不足之處是沒有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與表達技巧。大部分的孩子在多數人面前說話會膽怯,那麼口語交際是個很好鍛鍊孩子們的膽識的平臺,對於中低年級的孩子,得試著讓他們學會自然大方地和他人交流,在這裡我可以讓孩子們在小組交流後小組推薦或者毛遂自薦上講臺來說。我自己是剛不久由學生轉換為老師的角色,我很清楚在座位上表達和上講臺表達那種感覺很不一樣,所以,我得多讓孩子們上講臺來展示自我。在講故事的表達技巧上,我應該得先給孩子們提示一下,得學會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經過這次口語交際的展示我覺得我應該在教學設計中不僅要把教學流程教學內容等想清楚,還得把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瞭解學情。

  口語交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為習作而鋪墊,語文園地二中的習作是讓孩子們寫熟悉人的一件事。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這個就有很多內容了,比如可以先說說他是誰?再說說他的外貌特點。然後還可以說說熟悉的人有什麼特點, 特點中又可以細分,如,熟悉人的性格、興趣愛好、品質等等,最後就說說這個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說完了之後就是寫,三年級的孩子剛學寫作文,為了降低他們寫作的難度,我就給他們列好了提綱:先可以簡單寫一寫這個熟悉的人的長相***高矮胖瘦、髮型、臉部的樣子等***。如:櫻桃小嘴、濃眉大眼、胖嘟嘟的臉蛋、烏黑的長髮、金黃的捲髮等。然後把記憶中的一件事寫出來: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並強調事情的經過要寫具體,在寫事的過程中加入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及心理活動的描寫。如,表情:愁眉苦臉、擠眉弄眼 、得意忘形 、笑逐言開 … … 動作:笨手笨腳、手忙腳亂… …心理活動:美滋滋、甜蜜蜜、慚愧地、傷心地… …

  最後寫一寫結果或對熟悉的人的印象,對事情的感受。如:1、 我為自己有這樣的好媽媽而驕傲、自豪! 2、今後,我要向姐姐學習,做個愛學習的好孩子。3、她就是我的小妹妹,愛唱愛跳,愛哭愛笑,我們都很喜歡她。 列完提綱後我又給孩子們一篇範文,供他們學習。這個過程,學生以聽為主,我自認為講的比較細緻,可是孩子們一節課寫下來的作文讓我大跌眼鏡。大部分孩子第一自然段都是簡單介紹了自己熟悉的這個人的外貌,這一段都寫的比較好,但讓我很苦惱的是第二自然段,我要求的是用一件具體的事例來突出人物特點,可是很多孩子都是牛頭不對馬嘴,天南海北的亂七八糟,還有的孩子壓根兒就沒有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熟悉的人的特點,而是一味的空話,這是作文的主要枝幹,這枝幹裡沒有沒有髓。寫作文我都是要求孩子先寫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然後我進行批改,直到寫到符合要求了再謄上作文字,可是,有的孩子寫三四次都過不了關,看著那一疊不具體不生動的作文,我真的覺得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又一想作文不能急於求成,慢慢來吧,我自己也得慢慢去琢磨去探索寫作教學的規律與方法吧。

  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2

  三年級時習作的起始階段,其重要性可見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學之前舉行了“我來誇一誇”時為了降低孩子寫作的難度,在教學中學生的日記作為範例,可以增添孩子寫作的興趣,也使孩子除卻對作文對懼怕心理,還可以讓孩子撰寫作文時“有路可尋”。從孩子對作文反饋來講,學生能簡單把事情敘述清楚,但寫得生動的為數不多,特別是習作的格式,標點的使用上正確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視習作的講評,批改講評之後再讓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寫,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萬事開頭難”之後定會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年級語文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基本上都是以人物的對話貫穿全文,文章中引號頻頻出現;在語文園地二,“我的發現”這一專欄,是圍繞引號的運用方式總結並提示給我們的學生:“引用人物的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是啊,讀文章,引號隨處可見,言為心聲嘛;寫文章,離不開引號,抓住人物語言是習作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看來,不撥開引號的神祕面紗,就不能算掌握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引號是標點家族中最複雜的一員,不僅難寫,正確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化難為易,在教學中,我採取了這樣幾個措施:

  一、閱讀中感知引號。文章中人物語言豐富,我充分分角色朗讀。為了讓學生明瞭,我安排:1、老師讀解說,學生讀人物的語言。2、一生解說,男生扮一角色,女生扮一角色。3、不讀解說,分角色對讀。引導學生能看“”分清什麼是人物的語言。

  二、抄寫帶引號的句子找出不同寫法的人物語言形式,發現規律:1、提示語在後。2、提示語在前。3、前後都有提示語,注意用2個引號。4、直接語言,省略解說的。書寫引號,抄寫句子,加深印象。

  三、設計新增引號的作業  我選了幾種不同形式的人物語言的句子,讓學生新增標點符號。通過反覆讀,找全人物的語言,畫上波浪線,給波浪線的前後分別加上“ ”。

  四、創設情景小練筆  為了鞏固這一知識,我和一學生導演了一次對話,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神態,傾聽人物對話,正確使用引號記錄下了我們的對話。學生喜聞樂見,很有興趣地完成了這一任務,效果很好。

  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3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其重要性可見非同一般。

  《語文課程標準》對每學段寫話沒有統一要求,卻強調了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喜歡寫、樂於寫,有利於克服在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過程中產生的畏難情緒。沒有興趣及情感的支撐是不行的。需要教師認真細緻的點撥,學生是需要動力的,只有你發自內心的稱讚才能給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

  本次習作教學中,我注重從興趣入手,以遊戲激發情趣,以競賽調動情感,以評價激勵使其興趣持久。學生有了較濃的興趣,當然就會輕鬆愉快地寫出自己熟悉的人。在教學之前舉行了“猜一猜他是誰”,讓學生通過”摸瞎瞎”猜出同學的名字,並說說猜出的依據. 大大激發了學生興趣,培養了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降低孩子寫作的難度,在教學中我首先把學生的日記作為範例,增添孩子寫作的興趣,也使孩子除卻對作文對懼怕心理,還可以讓孩子撰寫作文時“有路可尋”。

  接下來出示本次習作要求***1***寫小夥伴的一個特點; ***2***用一件事來寫;***3***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要能體現人物的特點。學生明白要求後我就讓他們比賽寫,寫完後交給我,我在班上念,如果大部分的同學能猜出是誰寫的,那麼這篇作文就成功了。結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個同學在作文中寫到:“他是班裡最調皮的一個,經常把女生惹哭……猜猜他是誰呢?”讀到這裡,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出了這個同學的名字!這個同學不就找到自己的特點了嗎?在教學中我還關注了學生的自評自改、合作互動、以學定教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欣賞佳作。

  評議,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然後讓學生集體修改一篇問題較多範文,評論什麼地方需要修改?如:格式、標點、詞語的運用、句子是否通順、選擇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敘述是否清楚……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為範文與同學交流,會感到異常興奮和自豪;其他同學看到的、聽到的是自己的同學的好文章,會有親切感。從學生對作文反饋來講,學生能簡單把事情敘述清楚,但寫得生動的為數不多,特別是習作的格式,標點的使用上正確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視習作的講評,批改講評之後再讓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寫,讀給你寫的人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萬事開頭難”,之後定會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學生有了興趣,作文教學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