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根據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反思

  讓學生生動活潑的探究

  ——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習方式的轉變成為學科教學中急需探討的話題。如何圍繞文字組織學生探究,這一直成為語文教學方式轉變的難點,經過一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我以情境創設為突破口,找到了一條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現以蘇教版第七冊《普羅米修斯盜火》為例,來談談促進學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一、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既蘊藏著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只有維持兒童的這種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對文字的探究深入下去,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文字,採用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積極的探究心理。這種探究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慾的兒童來講,本身就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所以在匯入新課時教師要設法將學生帶入情境,這就保證兒童在接觸新課時,帶著熱烈的情緒,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中去。

  在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之前,為了激發學生對文字內容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伊始我給學生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境:在遠古時代,每到夜晚地球上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既不能做飯,也不能取火。只能以動物來充飢,只能以樹葉來遮擋風雨。***電腦展示古代人的生活場景***,許多人被子餓死,許多人被凍死。望著這樣的悲慘的景象,大家紛紛出謀劃策。是誰為人類取來第一粒火種呢?

  課前的這一富有兒童色彩的童話情境敘述,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學生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激情,從而激烈地想知道人類第一粒火種的由來,為下面探究文字內容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優化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探究文字意境。

  學習動機激發起來後,兒童會興致勃勃地學習文字。文字是語言符號的堆積,如果單純的依靠學生自己是無法體會出文字中的意境的。教師要根據文字提供的豐富形象的語言描繪,將它創設成為一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並對一些情境優化、篩選出最適合學生生活體驗的情境,並將他們引入情境,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到樂趣,從而保持思維的敏捷,使他們對文字的探究能不斷進行。

  《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探究的主題是普羅米修斯是怎樣盜取火種?為什麼要盜取火種?雖然文字中有許多適合學生體驗的文字情境,如角**境、多媒體情境等都能將學生帶入到文字所描述的畫面當中,但是這些情境都不能抓住文字的主旨,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獲得探究成功的喜悅。所以在教學這課時我運用多種手段,將它組合成一個整體情境,並將學生引入情境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究。

  我根據文字內容,整合成一個立體的、多角度的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括阿波羅駕著太陽車從天空中以駛過的畫面,也包括那凶惡的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肝臟動態場面以及當時的場景圖,但是就是缺少主人公普羅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在教學時,我用製作好的服飾讓學生穿上,分別扮演普羅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讓他們在情境中體驗普羅米修斯的堅強無畏與大英雄赫剌克勒斯的強烈的正義感。為了使電腦媒體與人物表演融合恰到好處,我讓他們自己分別設計人物的語言,以便表演時增強效果。下面觀看錶演的同學,充當當時的古人,讓他們想一想,普羅米修斯被宙斯抓走後,以及看著普羅米修斯被鷲鷹啄食肝臟時自己的表情。這樣表演者、被表演者與多媒體融為一體,增強了情境的感染力,為學生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堅強無畏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獲得親身體驗,給他們留下了寬闊的想象餘地,使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到文字描寫的廣遠意境之中……另一方面,由於情感的作用,他們的抽象思維也由難變易,對文字的理解,不僅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體驗,而且由表及裡對文字內在內容也有了很深的體會。

  三、憑藉情境:在創造的樂趣中促進思維發散。

  學生們通過情境有情有意地感知文字,但語文教學絕不能以此為終點,還要在此過程上,竭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促進他們的思維興奮點的提升。教師要從文字出發或改變體裁,或轉換角度,或引導質疑,或抒發情感,渲染鼓勵創造的氛圍,在此情此境中,兒童的創造性才易於突發表現出來。

  學生在獲得情境體驗後思維被激活了,對文字內容的探究一發不可收拾。現將教學中的一個片斷記錄如下:

  生:“普羅米修斯為什麼要去盜火,他怎麼不向宙斯要火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我想大家剛才在情境體驗中就想問這個問題,是不是?

  生:***齊說***是的。

  師:哪位同學已經思考出答案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裡,同學們只要細心再讀一讀課文,就能找到。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

  生:***開始認真讀課文,一會兒,不少學生抬起頭***

  師:誰知道了,先來回答。

  生:我認為宙斯是不會把火種給普羅米修斯的,宙斯那樣凶殘,說明他缺乏同情心。這從他懲罰普羅米修斯可以看出來。

  師:說得有道理。

  生:如果宙斯把火種給普羅米修斯,他看到人間煙火嫋嫋,怎麼會立刻追查盜火者呢?他那樣生氣,肯定不會把火種給人間的。

  生:其實,課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了,要是宙斯肯給的話,人類就不會在無邊的黑暗中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了。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也告訴我們要火種宙斯是不會給的。

  師:***驚喜的***真的嗎?具體說說看。

  生:這一段說普羅米修斯“決心”為人們盜取天火,“決心”就說明有困難要克服,如果要給的話,就不用“決心”了。

  師:太好了。同學們,你們從課文的情境體驗中感受這麼多的東西,你們真會學習。

  ……

  學生剛從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創造性的問題,而且,他們對問題的回答也是那麼富有創造性,是基於文字,又高於文字的創造。這是教師憑藉文字情境,恰當的引導所產生的結果。

  巧設情境,給學生的探究活動帶來了生氣,帶來了歡樂,改變了探究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問題”的單一形式,針對了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文”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終於獲得探究的樂趣、創造的樂趣。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我想詩詞不應該重意輕韻,我主張詩詞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領略古詩詞的情韻。

  在教學《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時,我充分發揮了圖文對照的作用,幫助學生感悟詩句的意韻。

  開課,通過學生背誦李白的詩,以及教師背誦《陋室銘》引發學生對兩個詩人的作品的興趣。然後兩首詩整體朗讀,瞭解兩首詩的共同之處。“秋、月、水、山”四個詞兩首詩中都有。這四個詞給你們什麼感受?“寧靜和諧”

  介紹洞庭湖,看圖體會詩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說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這幾個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自己說說,教師整體運用散文語言,創設一種寧靜和諧的情境,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同時,對詩中的比喻之處,進行點撥。

  朗讀,將自己體會的洞庭秋夜讀出來。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在讀中進一步品味,在說中整理思緒。

  齊讀後,試著背誦。理解了詩句、讀得較多的孩子自然能頌。

  與《望洞庭》對應的辦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紹地名。同時,為讓學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這裡是“船兒走,月亮也走”孤獨的離鄉秋夜有著月兒的相送與陪伴,才能排解點思友之情。”

  而後,講解了古詩兩大主題“寫景、抒情”,引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靜夜思》《送孟浩然之廣陵》《梅花》《遊園不值》等古詩,來開闊學生眼界。

  問題思索:

  古詩情韻在讀時是不是應該注意輕重音的指導,與速度的點撥呢。本來怕這樣匠氣太重,但是沒有曾經的指點,學生怎樣能讀出韻呢?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

  在教學《但願人長久》一課時,我抓住課文的主線:思念————-埋怨——————寬慰——————寫詩來展開教學。講到“埋怨”這個環節時,我和學生進行了對話,不說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但我們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都體驗到了融洽的學習氛圍。現在我想重溫一下當時的一些情景。

  師:“埋怨”是什麼意思?

  生:是抱怨別人的意思。

  生:我補充,是因為一些不開心的事情而產生的一種心情。

  師:那你們平時因為一些不開心的事而埋怨過誰嗎?

  生:我埋怨過一個同學,借了我的東西不還。

  生:我埋怨過我媽媽,她老是叫我學這學那。

  ……

  師:哦?那蘇軾是因為什麼不開心?

  生:他原來和弟弟蘇轍形影不離,後來分別得太久,又不得想見,所以不開心。

  師:那蘇軾他去埋怨誰?

  生:他埋怨的不是人,是月亮。

  師:哦?你從哪知道他埋怨的是月亮?能讀出來嗎?

  生:“他眼睜睜……心裡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

  師:看來他還挺鬱悶的,誰來開導他一下?要是你在他旁邊,你會和他說些什麼?

  生:我想說:你不用那麼開心,好多人和你一樣,家人不能團聚呀。

  師故做更傷心的樣子,扮演蘇軾:人家就是傷心嘛,我和弟弟都好幾年都沒見面了!

  生:要知道,什麼事情都不會十全十美的,月亮現在是很圓很亮,但它也有不圓的時候啊,有時還被“天狗”吃了呢!***全班大笑***

  生:每個人都會有悲傷,也有快樂的事情發生,現在你雖然很傷心,但是你可以想想高興的事情呀。

  生:天上只有一個月亮,你弟弟也會在這個時候看到它的,你們藉著月光,用心來說話呀,他一定能聽到的。

  師:噢!我們兄弟倆“心有靈一點通”,對,你們開導了我,謝謝你們。我來做一首詩吧:人有悲歡離合……

  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我覺得建立師生間融洽的學習氛圍是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