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瞭解中醫艾灸的朋友都知道艾灸養生保健的作用非常好,那麼為什麼艾灸能養生呢?艾灸的作用有哪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艾灸保健養生的原理

  艾葉製作成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和熱量作用於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自然療法。

  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溼等效果,另一方面是藉助艾草本身的藥力,因為艾草是中藥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藥物,所以古人經過多年的摸索,最終將艾草定為施灸的主要原料,第三個原理是根據身體情況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現代研究還發現,艾灸燃燒時會產生熱量,這些熱量對穴位的薰燒有著很大的影響,這是一種十分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根據物理學的原理,任何物體都可以發射紅外線和吸收紅外線,人體也不例外。近紅外線對人體的穿透深度較遠紅外線深,最多可達10mm,並被機體吸收。

  研究認為,艾灸在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且近紅外線佔主要成分。近紅外線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於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過經絡系統,更好地將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項現代研究表明,艾燃燒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並且比未燃燒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強。施灸區域性面板中過氧化脂質顯著減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燒生成物所致。

  艾的燃燒不僅沒有破壞其有效藥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強。艾燃燒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面板上,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而起作用的。

  艾灸養生的最佳時間

  艾灸是中醫五大主流療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藥理綜合療效的學科,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最有效的方法。艾灸養生不只是調養身體,養心更是關鍵。艾灸這麼好,那麼做艾灸有沒有時間限制呢?什麼時間做才最好呢?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艾灸比較好,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艾灸,但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定,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這時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鍼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關於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麼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後,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那麼就要對症施灸,你的艾灸目的不同,艾灸的療程、時間也是不同的,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

  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艾灸養生的作用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中醫學裡的艾灸越來越受歡迎。艾灸主要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拔毒洩熱、防病保健、美容等作用。

  一、溫經散寒

  艾灸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執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執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痺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二、行氣通絡

  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執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區域性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三、扶陽固脫

  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四、昇陽舉陷

  艾灸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洩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洩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五、拔毒洩熱

  艾灸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

  六、防病保健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裡、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

  七、美容

  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看了的人還看: 

1.健康養生小知識50條

2.中醫養生小知識大全

3.健康知識百科

4.每日養生小知識

5.健康養生小知識

6.養生小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