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的經典小故事_有關道德經典小故事

  當道德被人所淡忘社會多麼廣闊,而在道德的背後,卻又無處不存在著黑暗。當人類將道德所淡忘,那黑暗的一面也就隨之被放大開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道德的經典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一:公藝百忍

  唐朝時候,有個姓張名叫公藝的,他家裡竟有九代,同住在一塊兒不分家了。高宗皇帝就叫了張公藝來問他道,你們能夠使得族中這樣的和睦,究竟是用的什麼法子呢。

  張公藝就請求用了紙筆來對答,高宗皇帝就給了他紙筆。張公藝提起筆來,竟接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進到皇帝那裡。

  照張公藝的意思,以為大凡一家人家,宗族間的所以不和睦,每每由於尊長的衣食,或者有了不平均,卑幼的禮節,或者有了不完備。大家互相責問,互相怨望,所以就發生了種種乖異和爭鬧的事情。倘然能夠大家百樣都忍耐些,那末家裡當然是很和睦的了。

  關於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二:李積焚須

  唐朝有一個大臣,叫做李積,表字懋功。原來他本是姓徐,太宗皇帝愛惜他,所以賜給他也姓了李。並且因為他的功勞很大,所以把他封做了英國公。

  當李積做宰相的時候,他的姐姐偶然生起病來,李積就親自替他姐姐燒著火去煮粥。哪裡曉得吹了一陣風來,竟把李積的鬍鬚燒著了。他的姐姐看見了,就說,我們家裡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為什麼要你自己辛苦得這個地步呢。

  李積回答他姐姐道,我難道是為了沒有人的緣故嗎。我是因為現在姐姐的年紀已經老了,我的年紀也老了,雖然要想常常替我姐姐煮著粥,哪裡能夠呢。

  關於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三:文字乞恩

  唐朝時候。有一個大臣姓岑。名叫文字。做了右丞相的官。他的弟弟岑文昭。做了校書郎。可是岑文昭來往的朋友。多是些輕薄的人。太宗皇帝心裡很不高興。就對岑文字說道。你的弟弟事故很多。我要把他調到外邊去。岑文字就叩著頭。回對太宗皇帝說。我的弟弟。因為從小時候就沒有了父親。所以我的老母非常的寵愛他。現在皇上要叫他出外。那末我的母親一定是要憂愁勞瘁的。倘若沒有了這個弟弟。就等於沒有了我的老年母親了。讓我回到家裡。竭力的去勸誡他。岑文字說完話。就流著眼淚。嗚嗚咽咽哭起來了。太宗皇帝很可憐他愛惜弟弟的情誼。也就不調他的弟弟外出了。

  關於道德的經典小故事篇四:士選讓產

  五代時候。有個張士選。幼小年紀就沒有了父親母親。靠著他的叔父養育他。他祖父遺下來的家產。還沒有分析過。他的叔父有七個兒子。等到張士選十七歲的時候。他的叔父對他說。現在我和你把祖父遺下來的家產。分做兩份。大家各得一份罷。張士選說道。叔父生有兄弟們七個人。那末應當把家產分做了八份才好。他的叔父一定不肯。張士選愈讓得厲害,因此他的叔父也就答應他了。這個時候。張士選還在書館裡讀書。有一個看相的。偶然走到書館裡來。看見了張士選。就指著張士選對書館裡的先生說。這個人滿臉陰騭。將來必定能夠高高的及第。後來果然應了他的話。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關於道德的經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