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的經典小故事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華最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發掘開拓的人。成功者成功路上都經歷了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於成功者的小故事,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成功者的小故事篇1

  ——從“娘娘腔”到硬漢,王凱十年磨一劍

  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播,讓扮演“靖王”的王凱大紅大紫。微博上成群結隊的擁躉者,爭搶著要當他的“靖王妃”。對於他的忽然爆紅,很多人一開始很驚訝,而事實上,王凱為了自己的夢想,已經足足準備了十年。

  書店“搬運工”,偏想做演員

  其實王凱從小就對錶演感興趣。在高中學業最緊的時候,他看課本上有《雷雨》,就“不務正業”地組織同學們拍話劇。當別人都在刷題刷分的時候,他卻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時候心氣比誰都大,表現欲特別強。”

  雖然有個“演員夢”,但並非出生於演藝世家的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培養。相反,從來沒有人看好過他的表演夢想,包括其父母。

  王凱的父親是體育迷,希望兒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所以5歲時王凱就開始踢足球。而老家湖北出了一批跳水冠軍後,父親又打算讓兒子去學跳水。母親則希望他好好讀書考大學。王凱想學表演,他想像趙薇一樣去考中戲!“我當時本來想考藝術院校,我媽不同意。恰巧,高三高考壓力很大的時候,新華書店換老總,可以給內部職工造福,新華書店的工作當年算是不錯的鐵飯碗。母親給做工作,我就直接去工作了。”

  可是王凱不開心,工作穩定卻無聊,女生負責站櫃檯,男生就負責搬書,好像一眼就看盡了20年後的生活。而那個本來就縹緲的演員夢,似乎更遙不可及了。但無聊的工作給了他很多的私人空間,不用像上學時再受父母管制。那段時間王凱參加了很多電視臺的活動,終於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去北京拍廣告的機會。當時的廣告導演看王凱形象不錯,便問他是中戲的還是北電的。就是導演的這句無心之語,激發了王凱人生中全部的信心。

  最後他瞞著父母,偷偷辭去了新華書店的工作,隻身前往北京學表演。當時,他第一個知道的學校是北京電影學院,因為《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知道趙薇還有這個學校;《永不瞑目》火了陸毅,讓他知道上海戲劇學院;《將愛情進行到底》火了李亞鵬,讓他知道中央戲劇學院。“雖然這些當時對我來說很遙遠,但不去試一下怎麼知道。”

  後來他查到,中戲在北京教育學院租了一個地方辦培訓班,四個月。可一問,學費要一萬多,還已經開課兩個月了!怎麼辦呢?沒錢呀!難道就這樣灰溜溜回家?肯定不行。可人家說了,要來也可以,一萬多的學費一分錢不能少。當時是2000年,一萬多元可不是個小數目,王凱只能給爸媽打電話。父母也想通了,至少孩子還是想學東西,不是辭職在外面胡混。讓王凱想不到的是,在關鍵時刻,竟然是一直反對他演員夢的父親伸出了援手。

  這短短兩個月的培訓,卻讓王凱受益匪淺,熱愛+努力,2003年他就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和張翰、張儷、馬麗是同學。

  從此王凱躊躇滿志,“讀大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外形不差,專業出色,相當自信。”果然,剛畢業,就被當時國內最負盛名的一家經紀公司簽約。同學豔羨,家人欣慰,王凱甚至把之後能拍什麼樣的角色,演什麼樣的戲,走什麼樣的路都欣欣然地規劃好了,彷彿走紅只是一夜之間。

  2006年,公司12週年慶典上,老闆將王凱、趙麗穎等7大新人介紹給馮小剛、徐克、張紀中等圈中大腕級人物,在臺上被連連稱讚,可現實的殘忍卻讓人瞠目,下臺後卻將近一年基本沒戲拍。簽約公司名氣大,藝人幾乎每天都能參加大小晚會、走各式紅毯。可是那些高額的制裝費、化妝費都要王凱自己付。“走在紅毯上笑臉盈盈,可是轉念一想,兜比臉還乾淨呢。就是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好像和我想當演員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應該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王凱說那段時間很消沉,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打遊戲,懷疑人生。

  演“娘娘腔”

  成了“黑歷史”

  快要走投無路時,2007年王凱在電視劇《虎穴》中飾演一個小角色,算是“正式進入娛樂圈”。

  2008年他又接了部戲,叫《醜女無敵》,因為瘦削的外形,王凱在劇中飾演娘娘腔“陳家明”。紅色框架眼鏡是他的標配,搭配紅色紫色等誇張配色的衣服,有時甚至還有豹紋絲巾等同樣誇張的配飾。而且劇中的這個角色說話時翹著蘭花指,妖性十足。儘管王凱非常不喜歡,但他還是咬牙堅持演了4季。“說實話,這個角色在當時的中國電視劇史上是開了先例的,那會兒大陸的電視劇哪有娘娘腔這樣的人物呀!所以我是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覺得應該給自己勇氣。”

  就這樣一拍就是兩年,將近200集。一個大家印象中娘娘腔的角色,被他成功塑造出來了。但當時也有很多人搞不懂,王凱怎麼會去演娘娘腔?其實他也是迫於生計,再說新人有戲演就算很不錯了,根本沒有選擇權。

  “娘娘腔”對王凱的福兮禍兮也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醜女無敵》熱播時,嗲嗲的“家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算轟動一時。就連王凱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鄰居都來圍觀,可他卻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對味,尤其是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卻憂心忡忡。終於有一天父親忍不住問,你怎麼演了一個那樣的角色啊?原來爸媽總覺得人生如戲,怕生活中的兒子也和“家明”一樣,甚至一度懷疑兒子的性取向。無奈,孝順的他又一次次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那僅僅是角色需要。

  由於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家明”簡直成了王凱的“黑歷史”。因為這部劇,讓剛剛出道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生目標:能留在北京,能有錢吃飯繼續拍戲。但也曾一度遭到鋪天蓋地的各種非議……“家明”之後,王凱不想再演娘娘腔,於是他把同類型角色全部都推掉,但因角色深入人心,始終沒有其他角色找過他。之後曾經有八個月時間,王凱根本無戲可拍,眼看著要山窮水盡。

  就在王凱以為自己的演藝道路要到頭的時候,2010年,導演張建新大膽啟用他去參演一部年代大戲《知青》,此劇的製片人正是現在“山影”的大神級人物侯鴻亮。至此,好似新人身份,王凱才一步步積累起人氣並擺脫了“娘娘腔”的形象。王凱說,如果沒有張新建導演大膽起用他,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挺多久。

  在侯鴻亮眼裡,王凱從來都不是什麼小鮮肉偶像派。“他是個非常認真紮實的演員,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和他第一次合作是《知青》,那部戲在冰天雪地裡拍攝了七個月,不少年輕演員沒撐住,走了,但他堅持了下來。”

  當時為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王凱是真拼了。為了製造暴風雪的效果,在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裡,他還讓劇組搬了一臺鼓風機對著自己的頭吹!到後面一場戲拍下來,王凱剛躺到暴風雪中,臉上就立刻敷上了一層薄薄的冰雪,雙手都凍得沒有知覺了。“不誇張地說,拍這部戲,除了地震,什麼自然災害都遇到過,我被晒傷過,也被凍傷過。”同爸媽笑著談起這些“小艱辛”時,兒子的努力和拼命令他們心疼得偷偷抹淚。但值得慶幸的是,天道酬勤,因為這部戲兒子總算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

  2013年,因為侯鴻亮,王凱得以進入《北平無戰事》,終於迎來了事業新高峰。王凱在劇中飾演方孟韋,是劉燁飾演的方孟敖的弟弟,剛一開播就讓人眼前一亮。由於七大影帝同臺飆戲話題足,“北平”播完後大家只記住了“方孟韋”,沒能讓王凱大紅起來。不過《北平無戰事》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王凱因結緣孔笙導演、侯鴻亮團隊,之後才簽約到山東影視,這才有了後來的《偽裝者》等。

  轉型硬漢

  《琅琊榜》一戰成名

  看完《北平無戰事》之後,導演覺得王凱演技很棒,在籌拍《琅琊榜》時,認為他的形象和性格挺適合劇中的“靖王”。

  後來王凱才知道,《琅琊榜》是根據海宴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大型古裝傳奇電視劇。靖王蕭景琰和林殊之間的情義深深打動了王凱,而比起男女情,王凱更感動於兄弟情。當時他把這個劇本看完就哭了,“我看過那麼多劇本,沒有哪個劇本像《琅琊榜》一樣讓我哭了那麼多次。你說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誰願意為了一個不知死活的人拼命?沒有,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所以能夠在戲裡完成這樣的角色,有一種夢被實現了的感覺。”

  其中有一場戲王凱記得特別清楚。他去“母妃”那對峙,說:“為什麼你們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就是小殊,而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那場戲拍的時候,王凱拿著劇本走到孔導身邊說,這場戲應該怎麼表現?演員和鏡頭語言怎麼結合才能把內心的那種痛苦、悔恨、各種特別複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兩方面王凱都很頭疼,沒轍。後來孔導就對他說,“你先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走一遍。”

  王凱把劇本唸了一遍,沒想到竟然忍不住哭了,眼淚噼裡啪啦不停地掉,控制不住。導演說,先別有情緒,留著,不然一會兒拍的時候就沒了。王凱就一直很難受地忍著。等正式開拍時,他從門口走到母妃面前,只有十來步,但感覺像走了上下五千年。事後大家都說他演得特別好!

  鮮為人知的是,為改變自己瘦高的“娘炮”外形,早在《琅琊榜》開拍前,為塑造久經沙場的“靖王”這一硬漢形象,王凱就開始拼命健身。從簡單的慢跑開始,到基礎的立定跳遠、俯臥撐,再開始接觸重量訓練,包括啞鈴和槓鈴臥推。在不斷增重、塑造線條的同時,王凱也在揮汗如雨間找回了男人味。

  《琅琊榜》中,王凱的形象帥氣十足,不僅徹底甩開了曾經的“娘娘腔”形象,而且他詮釋的靖王,十分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堅定,通過冷酷眼神將靖王這個角色塑造得隱忍而又堅毅果敢。

  2015年9中旬,《琅琊榜》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飆升。到10月上旬,創下了高達3億3千萬次的網上點選,在中國50個主要城市收視排行第一。接著,該劇還將陸續在美國、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播出。

  與此同時,憑著精湛的演技,並非主角的王凱卻一躍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小鮮肉”。微博上成群結隊的粉絲,爭搶著要當他的“靖王妃”,就連王凱自己也有些不適應,機場大規模的接機粉絲一度嚇得他躲進了廁所。有網友說,王凱的經歷可謂“十年磨刀,一朝成名”!

  然熒屏外的王凱今年已經33歲。事業上順風順水,但生活中的他同常人一樣,也有很多煩惱,比如每次回家媽媽都催他快找女朋友,甚至還介紹朋友家的女兒給他認識,王凱一聽這個頭就大了,立馬叫停。父母被逼急了就說,“你先給我生個孫子出來行不行?”這讓王凱啼笑皆非:“我不結婚,哪生孫子啊?”王凱有個妹妹,都已經結婚生子了,也難怪爸媽為他的婚事著急上火。

  潛心修煉10年,如今終於成了人氣偶像派,王凱說,很多人曾有過夢想,但大多數人不敢拋棄太多,不敢執著地為夢想努力,而他是一個敢於放棄很多東西的人。“如果沒有當初堅定地離開,我可能現在還是一個書店的搬運工!”

  成功者的小故事篇2

  ——好作品不會從墨水中流出

  1900年,24歲的美國青年傑克·倫敦創作的第一本小說集《狼子》出版發行後,不僅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一舉擠進知名作家的行列。同時,也讓他得到了一筆優厚的收入。這筆稿費讓原本生活還處於貧困線上的傑克·倫敦稍稍擺脫了困境。

  由於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清貧,傑克·倫敦自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雖然現在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稿費,但他寫作起來仍像以前那樣節約:每次,在稿紙上寫作時,在寫完稿紙的正面後,再反過來寫稿紙的反面,從不浪費一丁點地方。

  一天,一位朋友來傑克·倫敦家裡做客。當時傑克·倫敦正在進行小說創作。他抱歉地讓朋友稍等片刻,等他寫夠1000字後,就立刻停筆過來陪他。

  十幾分鍾後,傑克·倫敦寫完字快步走了過來。朋友好奇地問他:“你天天都在寫作嗎,每天大概要創作多長時間?”

  傑克·倫敦微笑著回答道:“我每天規定自己只寫上1000字左右。同時,每星期只寫作6天。剩下的那一天,我會將自己前6天的稿子再全部進行修改,並反覆推敲,決不容許文章裡有半句廢話。”

  朋友好心地對傑克·倫敦建議道:“你現在的生活並不算多麼富裕,為什麼不多揮上幾筆,每天寫上四五千字甚至一萬字,那樣的話,不就能多換一點稿費嗎?更何況,以你現在的名望和威望,還擔心編輯會不刊登你的稿子嗎?”

  傑克·倫敦聽後,嚴肅地回答道:“一個人如果只考慮填飽肚子,一定寫不出好的作品來。須知,好的作品不是從墨水中流出來的,而是用心寫出來的。寫作好比砌牆,每一塊磚都必須經過鄭重選擇,這樣才能蓋起富麗堂皇、風雨不動的宮殿來!”

  確實有許多捷徑可以使我們獲得一時的鮮花和掌聲。但要謹記一點,想要獲得眾人的認可,還需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下去。

  成功者的小故事篇3

  ——愛因斯坦求職記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半年多過去了,但工作毫無著落,他幾乎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絕望之餘,他想到德國偉大的化學家“科學伯樂”奧斯特瓦爾德。於是他就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一封信,但沒有收到回信,幾天後,他又給奧斯特瓦爾德寄了一張明信片,在明信片上說上次寫信可能忘了寫回信地址,因此這次是特意告訴他地址的。可奧斯特瓦爾德仍然沒有回信。

  愛因斯坦的父親深深同情兒子的處境,洞察到失望的情緒如何刺傷了兒子的自尊心。雖然他貧困交加,但出於深沉的父愛,他多麼想能夠幫兒子一把。於是他在愛因斯坦給奧斯特瓦爾德發出第二封信後的第十天,也提筆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教授:

  請原諒我是這樣的一個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竟貿然給您寫信……

  我兒子因為目前的失業極為不安,而且時間越長,他就越認為自己沒用;更嚴重的是由於我不富裕,他更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一個負擔。由於我兒子尊崇您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我才敢於請求您讀一讀我兒子的論文,並請求您寫幾個字鼓勵他一下,以使他恢復對工作及生活的信心。如果您有可能替他謀得一個助教的職位,我將感恩不已。

  我再次請求您原諒我的冒昧,而且希望您不要讓我兒子知道我給您寫了信。

  但不知是奧斯特瓦爾德沒收到這封信,還是仍然不為所動,愛因斯坦沒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說什麼鼓勵和幫助了。

  天無絕人之路。1901年4月,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格羅斯曼給愛因斯坦寄來一封信,信中說,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準備設立一個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格羅斯曼說他父親樂於推薦愛因斯坦就任此職。

  一年之後,愛因斯坦終於正式到專利局上班,他終於在23歲時擺脫了可怕的失業陰影。為此愛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同學的幫助。他多次說:“這是格羅斯曼為一個朋友所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