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成功的名人有很多,關於他們走向成功的故事你瞭解多少?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王亞南讀書的故事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篇2

  欣賞是另一種陽光

  卓別林小的時候,有一年聖誕節學校組織合唱團,卓別林卻落選了,他很沮喪。一天在班上,卓別林背誦了一段喜劇歌詞,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師說:“雖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後來,父親早逝,母親患上嚴重的精神病。為了生計,卓別林四處到劇院打聽,希望能演上一個角色。一天,倫敦一家劇院要上演一齣戲,劇院老闆答應讓卓別林演一個孩子的角色。演出並不成功,《倫敦熱帶時報》在批評該劇的同時卻說:“幸而有一個角色彌補了該劇的缺點,那就是報童桑米。以前我們不曾聽說過這個孩子,但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定會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後來,年輕的卓別林獲得了一個去美國演出的機會。不巧的是,這次演出沒有引起任何轟動,然而美國的《劇藝報》在談到卓別林時說:“那個劇團裡至少有一個很能逗笑的英國人,他總有一天會讓美國人傾倒的。”

  多年後,卓別林終於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家。我想,除了天才與勤奮之外,他的成功與年輕時候寬厚的社會氛圍是分不開的。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欣賞是另一種必要的陽光。這一縷纖細的陽光,能使將要跌入生活暗處的人,及時得到一絲光亮的指引,獲得前進的勇氣,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從而最終引領他走到明媚的未來。而實際上,做到欣賞又是那麼容易,只要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話就足夠了。

  篇3

  餘秋雨餓著肚子讀書的故事

  1946年,餘秋雨出生在餘姚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本分的基層公務員,而母親則是一位沒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著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餘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的母親幾乎是村裡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裡開辦了一個免費的識字班。兒時的餘秋雨跟在母親身邊玩,竟然也認識了不少字。

  4歲那年,餘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村的小學。小學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麼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書。餘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說:“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餘秋雨11歲的時候,為了能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他們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區。餘秋雨在上海報考了中學。

  中學的圖書館不小,但每天借書都要排長隊,而且想借的書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

  後來,餘秋雨到處打聽,終於知道有一個叫“上海青年宮圖書館”的地方借書比較方便,就立即去申辦了一張借書證。青年宮在江西中路200號,快到外灘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餘秋雨在晚飯後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青年宮,走到一半就餓了。

  當他走到圖書館時,離人家關門已經不到一個小時了。從青年宮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餘秋雨只能在那裡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

  但是,就為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著飢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這種如飢似渴的閱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正是少年時那段艱辛的閱讀時光,為他今後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餘秋雨的《長者》一文中,我們還看到了餘秋雨在年輕時發憤讀書的情景。

  1975年世事紛擾,29歲的餘秋雨因肝炎回鄉下養病,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間的一個蔣經國的圖書室,專心閱讀了當時很難找到的《古今圖書整合》《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書。

  這簡直是上天的一個有意的成全,也使得餘秋雨像金庸筆下的人物,僅有高人指點還不夠,還讓他在某山某洞中獲得某種“武功祕笈”。

  這次閱讀對餘秋雨無疑是重要的,因為這正好和他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張可的指導互為補充,形成雙翼:張可指導他接觸西方文化,這次他卻走進了浩瀚的中國歷史。

  關於讀書的方法,餘秋雨有一個著名的“畏友”論:“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裡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物件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的人還:

1.成功名人小故事

2.成功名人的真實勵志小故事

3.成功名人有關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4.成功勵志的名人例子

5.成功名人勵志小故事8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