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名人小故事

  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須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個懶於動筆,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要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自幼聰明過人的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常常出口成章,發言為詩。許多年長的人都來蘇家向小蘇軾請教學問,漸漸蘇軾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聽多了眾人的誇獎,再加上自家書房中已經找不到沒讀過的書了,蘇軾漸漸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大賦、唐代詩歌都很精通,可以說到了“學富五車”的程度了。在這種自滿的情緒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書房掛了一幅自己寫的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就在小蘇軾自滿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拿著一本書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裡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一會兒就呆了,這本書不但沒看過,就連名字都沒聽過,而且書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認識。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話的意思了。對著老人滿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慚愧地搖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麼驕傲實在不應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於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後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於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變成: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母親微笑著點點頭。

  蘇軾從小就是這樣,在學問上嚴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一定會提出來,即使對方是老師,也會直言不諱。正是從小養成的這種認真對待學問的好習慣,成就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也讓他受用終生。

  篇二:庭訓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獨立庭院中靜默沉思,其子孔鯉快步從他身邊走過,孔子突然叫住孔鯉問:“學《詩》乎?”孔鯉回答:“未也”,孔子教導他:“不學《詩》,無以言”,孔鯉退而學《詩》。

  又有一天,孔子又獨立庭院中,孔鯉快步過其側,孔子又叫住他,問:“學《禮》乎?”孔鯉對曰:“未也”,孔子教育他:“不學《禮》,無以立”,孔鯉退而學《禮》。

  孔子在家庭教育中要求兒子孔鯉努力學習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學習社會的典章制度和倫理道德規範,使之在學業和道德上能夠有所建樹,將來成就一番偉業。所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強調的就是讀書與做人的結合,治學與修身的統一,這是自孔子開始形成的中國家訓的突出特色。

  在中國古代史上,孔子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可謂功勳卓著。孔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對後世影響很大。另外,古人稱父教子為庭訓也來源於孔子在庭院中對孔鯉的這番教導。

  篇三:歐陽修以地為紙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

  他從小就沒了父親,他的母親帶著他艱難地過生活。他小時候看到別的孩子去學堂學習,就非常羨慕。有一天,他問他的母親:“媽媽,我什麼時候可以上學啊?”

  媽媽聽了很高興,但是也很傷心,因為家裡沒有什麼錢來交學費,怎麼讓小歐陽修去學堂學習啊?

  “孩子,你等一等吧,你還太小,等過幾年吧。”

  “好吧。”歐陽修有些失望,他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去上學啊,聽了母親的話,他靜靜地走到一邊不說話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歐陽修又問母親:“媽媽,我現在可以去上學了嗎?”

  母親的眼淚快要流出來了,怎麼辦?家裡沒有多餘的錢啊!媽媽內疚地對歐陽修說:“我們交不起學費啊,怎麼辦?這樣吧,媽媽教你寫字好了。”

  “好啊,”歐陽修懂事地說,“媽媽教我,一定比學堂裡的老師還要好。我一定好好學習。”

  於是,媽媽開始每天教歐陽修學寫字,家裡又得多花一些錢買毛筆、紙還有墨,媽媽很為難,有時候就揹著歐陽修暗暗地流淚,可是,這可躲不過歐陽修的一雙眼睛。有一天,歐陽修一天都沒有學習,而且還不在家裡,媽媽很奇怪,這個孩子跑到哪裡去了?天都黑了,媽媽就外出找他。

  媽媽走到池塘邊的時候,看到歐陽修正在池塘的地上蹲著,正在專心地幹什麼。媽媽很奇怪,這個孩子在幹什麼啊,這麼認真?她沒有喊歐陽修,而是悄悄地走到了他的後面,原來,歐陽修正在用蘆葦稈子在地上練字呢!

  媽媽很感動,這是個多麼熱愛學習而且懂事的孩子啊!歐陽修發現了媽媽站在身後,興奮地對媽媽說:“我今天學會了好幾個字,而且您看,我發明了這種蘆葦筆,以後就不用再花錢買紙和筆了。”

  後來,歐陽修一直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文學家、政治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