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三年級的數學成績

  三年級是連線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橋樑和紐帶,學生能否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關鍵在於教師的把握。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

  1、聯絡實際,引發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之,小學生的思維受成長所限,認識感知實際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培養其興趣,尤其重要,特別是抽象的數學問題,更是如此。那麼,如何就其特點,結合實際,引發興趣,為他們搭建認知橋樑的方法就顯得較為重要了。

  2、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無可非議的。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應從教師的自身做起,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領悟到自己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終身學習的主人;最後,可以通過自辦班級學習報、定期辦好黑板報、組織學生寫好數學日記、開展好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實施“超市式”數學作業、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等形式,為學生建立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2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的策略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髮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觀察物體"時,可佈置這樣的作業:請大家觀察家裡的東西,有哪些物體身上有我們學到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它們有什麼特點呢?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比較數的大小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學校一年級有多少個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人數最多?哪班人數最少?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有趣的圖形"後,要求學生回家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紙和長方形的紙試著按照***書本上P40頁方法***摺好,用剪刀把這兩部分剪開拼合,檢查老師說的這兩部分是否一樣大。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

  利用作業評語激發學習興趣

  恰當的評語,不僅能給學生指導學習方法,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如對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不妨寫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真聰明!你肯定還有高招,因為你是老師的驕傲!"表揚優生但也不能責罵較差的學生,相反,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有進步,繼續努力!""看到你在進步,老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付出了勞動""你準行,老師相信你!"這樣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充滿了希望,從而逐步產生濃厚的興趣。

  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現代社會中,資訊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隨著媒體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能夠在一種媒體上表示、傳遞和處理多維化資訊的多媒體系統,它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儲存和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靜態或動態影象、動畫等不同形狀的資訊在計算機上把圖、文、聲整合在一起使得各種媒體互補,傳遞資訊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多媒體教學為小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是實現學生獲取知識資訊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資訊量大,而且圖、文、聲並茂,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資訊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

  3做好複習和總結

  1、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複習。複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內容,

  2、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儘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儘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3、複習是知識鞏固的過程,是知識系統化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技能的過程,它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複習課也是小學課堂教學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重要的作用。複習不只是引導學生認識和重視舊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通過編寫提綱、列表等方法,將所學知識的邏輯整理出來,使教材的知識結構在整理過程中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並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不同的卻又恰當的方法獲得的新知識嵌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

  由於學生的認識能力、興趣愛好、意識傾向等存在著差異,因此,對於學過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上也就存在著差異。“查漏補缺”是複習課的重要摸底方法之一。教師在上覆習課時,結合學生實際,切實把握較差學生的情況,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彌補他們知識上的缺陷。通過複習能夠做到堵漏補缺,揚長避短,同時也能彌補教師找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易混易措之處。同時對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做一個切實的估計,如果情況不甚明瞭,可以進行一次書面摸底。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從而確定哪些知識可以一帶而過,哪些知識需要重點複習。這樣確定了複習內容,明確了目的要求,再考慮合適的方式方法,從而訂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要指定切實可行的複習方案,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