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陶藝的發展趨勢

  現今,我國陶藝正處於發展階段。那麼,未來陶藝的發展趨勢是如何的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陶瓷藝術的起源

  陶瓷是文化的結晶,藝術的精華。陶瓷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是人類發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物質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貢獻,所以我們的祖國有陶瓷之國的稱譽。據考證我國陶器的燒製已有近萬年的歷史,而瓷器的出現也有1800餘年的歷史。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而出現的,在那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艱難困苦,才從茹毛飲血的生活中解放出來,而過著漁獵不定居的生活。尤其是發現了“火”以後,迫切需要有一種能耐火燒的盛器。首先,人類從實踐中認識到粘土摻水後具有可塑性,從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狀。從舊石器時代晚期起,人類已用粘土塑造某些形體,如江西萬年縣仙人洞發現的陶片,經C14 測定,距今就有一萬年以上。同時人類在長期用火的實踐中,必然得到成形的粘土經火燒之後可變成硬塊的認識,這些都是產生陶器的先決條件。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新石器時代至於陶器是怎樣發明的,它可能是由於塗有粘土的籃子經過火燒,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這種容器耐火,且能用以燒煮食物,不久之後,塑造成型並經燒製的陶器也就開始出現了。人類創造的新物質--陶器從些誕生了。

  陶瓷發展趨勢

  1.消化過剩產能仍將是行業主要任務

  產能過剩在陶瓷行業已不算新鮮事,這一問題已經存在了許多年,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陶瓷行業和水泥、玻璃行業不同,准入門檻較低,但國際需求量較大。陶瓷行業產能過剩的深層原因還在於2008年末出臺的“四萬億”刺激計劃,使得全國陶瓷產區遍地開花。“多年來,我國的陶瓷產品佔據國際陶瓷市場的半壁江山。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海外市場的需求量減小,再加上歐債危機的影響,使陶瓷出口受到嚴重衝擊。在內銷方面,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家居產品需求量驟減,急速擴張後出現產能過剩也是在所難免的。產能的過度膨脹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的競爭,將逐步演變成為影響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主要矛盾。由此,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對於未來陶瓷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行業大“洗牌”,少數寡頭企業初步形成

  從2007年開始,整個陶瓷行業的生產格局出現了大的變化,一些重點產區環保抓得很嚴、導致企業從舊產區往新產區轉移,產區格局不斷髮生變化。巨集觀政策的影響使得整個陶瓷行業面臨一次大調整,行業不斷洗牌,淘汰落後的企業及生產線,保留有實力的大企業,如此以來,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少數寡頭企業將逐步形成,併成為行業的主導。 從目前情形來看,業內逐步形成了一批實力強勢的陶瓷品牌。在這些品牌中,如新中源在拋光磚領域獨領風騷、金意陶在仿古磚領域縱橫無敵、東鵬成功橫跨建陶和衛浴兩大領域無人能比、箭牌在衛浴領域引領潮流、惠達在衛浴出口方面一枝獨秀,以及新明珠、斯米克、馬可波羅、歐神諾、歐汶萊、諾貝爾等優秀品牌,都開始呈現出一種“捨我其誰”的氣勢來。其中部分企業如新明珠還刻意將自身的品牌分散為十幾個分品牌,形成產品、品牌、市場及消費群體的多元化。

  3.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優勝劣汰的步伐加快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國外陶瓷產品將會大量進入中國,很快中國大中城市的高檔商場都會看到外國的高檔陶瓷,中國企業面臨競爭壓力加大。但由於外國產品價格普遍高於中國同類產品,外國企業會依靠科技優勢展開和中國企業的競爭,拓展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競爭日趨激烈,淘汰步伐不斷加快,企業生存時間縮短。在這種競爭中逐步形成國外以中高檔陶瓷為主,中國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國內外企業高檔陶瓷產品的競爭更加激烈。

  4.品牌競爭將更多呈現出區域特徵

  未來陶瓷企業的競爭其實是區域之間的競爭,很多企業的遷移目的地就奠定了所在產區的競爭力,產區區域化過程加速、這種競爭將更加明顯。陶瓷廠更像水泥廠,對原材料、運輸等要求非常高,而這些因素更加促進了產業區域化的形成,因為法庫的產品不可能運到江西來賣。但是區域化發展必須有一定的範圍,目前陶瓷行業協會已經在對產區的半徑進行核算,例如法庫陶瓷產業的半徑是多少來決定企業的布點及今後的發展模式。伴隨著冠軍落戶四川、斯米克轉戰江西成既定事實之後,區域戰事必將由沿海迅速延伸至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對以中西部城市為傳統強勢市場的企業而言,必將遭遇到空前的壓力。再加上其它眾多新興產區的崛起,區域拉鋸戰將成為行業的競爭常態。

  5.民族文化品位不斷提升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是陶瓷產業發展的基石,陶瓷產品將在不斷吸收民族文化積澱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文化品位。無論是日用陶瓷還是藝術陶瓷,文化品位越來越高,陶瓷產品將不斷在吸收民族民俗文化中更新換代。

  6.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提高競爭力,產品趨向高質低產

  雖然,我國日用陶瓷產品產量連年名列世界前茅。但是,由於缺乏知名品牌,特別是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大部分產品只能靠低廉的價格進入國外中低檔市場,許多優質產品也只能打著國外的品牌才能進入高檔市場。利潤,自然也就低的可憐了。自古以來,中國陶瓷就有自主創新的傳統,歷代的名窯名瓷就是實證。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陶瓷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著力抓好企業的自主創新,廣泛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加快技術改造,吸收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尤其是重點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的研究及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眾所周知,陶瓷的價值主要是體現在其設計、製作過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簡單的重複加工、粗糙模仿註定只能站在產業發展的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設計、精細製作的產品則能擺脫傳統陶瓷低價競爭的惡性迴圈,提高利潤率,搶佔陶瓷產業的制高點,自主創新將是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7.低碳環保是必經之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低碳、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也充分說明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註定行不通,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而要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路子,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低碳、環保是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近年來,佛山陶瓷由"工廠經濟"向"總部經濟"的轉型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2012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對高消耗、高汙染的監管力度。對陶瓷業來說,節能減排工作任重道遠,陶瓷企業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具體落實。直面挑戰,奮起直追,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打造低碳經濟、低碳產品、低碳企業,全面提速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程序。

  8.資源保護是生存之道

  經濟發展要以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為前提。陶瓷原料,尤其是高檔原料,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終有枯竭、耗盡的一天,而依靠增加資源的大量投入和擴張實現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將加速陶瓷資源的消耗程序。尤其是在目前國內包括景德鎮高嶺土在內的優質陶瓷原料已日益枯竭的形勢下,資源消耗少的集約型陶瓷發展模式將日益受到各方的關注和重視,而使其在未來大有可為。因此,加強資源保護,建立資源節約型企業,走新型現代工業化道路已成為陶瓷發展趨勢,這既是國家的產業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業的實際,更是陶瓷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