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勵志故事

  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看一些關於生活中的故事中獲取正能量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又窮又閒,再年輕有什麼用

  我曾參加一個產品釋出會,在武漢很有格調的書店裡。有個二十出頭的姑娘,是書店的宣傳策劃,住在我家旁邊。活動結束後,我們一起步行回家。她說這家書店格調高,名氣大,不愁招不到人,所以薪水很低。

  我愣了一下。因為她租的房子差不多是全市最好的地段。“那你靠家裡補貼嗎?”我問。“不,我還有一份兼職。”她用手抓了一下短發,很酷。

  她工作的書店離我家很近,我們經常碰面。有一天,她約我去她兼職的地方,是一個位於黃金地段的小咖啡館,人流量很大,生意很好,她像機器人一樣不停地做產品。打烊後,我們一起回家,她累得不想說話。我忍不住問:“你不喜歡這份工作吧?”

  “但能賺錢,這很重要!我24歲了,不能再向家裡要錢。不管有什麼想法,都要等賺了錢再說。”

  她是我看到的二十幾歲裡,特別有目標、特別不迷茫的人。但她的目標一點兒也不遠大,就是簡簡單單的“顧好自己”。

  二十幾歲,你顧好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怎樣顧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賺錢養活自己,如果再能養個寵物、養個夢想就更完美了。

  創業者Sandy也跟我講過她年輕時的故事。

  那時,她剛畢業,學醫科的,進了高校醫院。高校醫院,聽上去很美,其實很窮很閒。“又窮又閒的時候,人真難過啊。上班,覺得這份工作是養老的,二十幾歲就離退休不遠了。下班,只能回家睡覺,因為出門就要花錢。”

  Sandy最迷茫的時候,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個蔡瀾的訪談,蔡瀾說他人生的轉折,是從學會花錢開始。之前總覺得人生沒意義,賺錢也沒意義;直到他第一次去吃米其林餐廳,感覺特別幸福,高興了好幾天,才意識到,賺錢的意義在於花錢。

  主持人問,那年輕人沒錢怎麼辦?“去賺。打一份工不夠,就打五份工。”

  以前,Sandy總安慰自己,錢與快樂無關,如果你有錢的時候可以快樂,沒錢的時候一樣也可以。但那一天,她忽然想到,也許錢與快樂的確無關,但努力去賺錢這個過程,與快樂一定有關。

  她開始憑著專業背景,學習美容技術,下班後上門為顧客做護膚。美容事業一天天做大,她的銀行戶頭裡有了存款時,她開了第一家美容院。

  現在,Sandy已經有兩家美容院,並且投資了一家書店。開書店,是她在讀書的時候就想做的事。“就算這家書店不賺錢,我也養得起。”Sandy說。

  總以為年輕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可能,其實是賺錢以後,才有更多的可能。

  年輕時,擺在你面前的那些可能性,都是假的。因為年輕,你還有時間,失敗得起;因為年輕,家人還願意掏腰包為你的夢想埋單;因為年輕,穿便宜一點、過寒酸一點也沒關係。僅此而已。

  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選擇自律,沒有從力所能及的技能開始,努力去賺錢,而是由著性子揮霍青春,並揚言一定要找到喜歡的事情才開始努力,那麼,你很快就會被現實打得鼻青臉腫。從眼高手低、有夢想沒行動的年輕人,變成迷茫、抱怨命運,好像全世界就你最倒黴的憤青。

  不要覺得賺錢很庸俗,而你的夢想很偉大。一個人的能力,是在賺錢中提高的,而不是在興趣裡提高的。

  我有兩個喜歡花藝的朋友,一個開了花店,一個在家玩花藝。兩年過去,開花店的朋友已經成了花藝大師,作品結集出版,我遇到任何不認識的花草,微信敲她一下,她能立刻告訴我名字。而玩花藝的朋友,還是當年的樣子,甚至連當年都不如——因為她對這件事,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喜歡了。

  千萬不要高估喜歡的力量。無論對人、對物、對事,只有這種喜歡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才可以不斷堅持、不斷深入,把簡單的興趣變成夢想,甚至信仰。

  二十幾歲,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不要把它浪費在迷茫、糾結與尋找喜歡的事情上。

  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是因為你嘗試得不夠多;你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努力過。只有經歷了努力與挫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痛與愛。

  人生,不是躺在家裡就能想明白,聽人生導師講成功學也沒用。以賺錢為目的,去努力,你就會知道人生是什麼,自己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努力賺錢,不僅僅是為了錢,而是你所有的成長,只在努力賺錢這個動力支援下,才來得更快、更猛、更有力量。

  :蘇格拉底的“淘寶”理念

  蘇格拉底一貫生活節儉,家裡別說什麼值錢的東西,就連一般人家的日常用品也並不完全具備。

  他的學生們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就極力鼓動他去集市上逛一逛,置辦些必要的新用具。他們眉飛色舞地遊說蘇格拉底道:“現在集市裡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您看了一定會心動的,相信您到時候一定會滿載而歸的。”蘇格拉底拗不過他們,就去好好地逛了一次街。

  第二天,學生們請蘇格拉底講一講昨天逛街究竟淘到了哪些寶貝。蘇格拉底笑著說:“告訴你們,昨天逛街我什麼東西都沒買,因為我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可是我需要的東西我已經都有了。不過,我有個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竟然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對於我來說,即使只花一分錢,也是非常奢侈的,萬不可取。”

  看看當今那些網購達人,購物狂歡之後便生“剁手”之悔甚至是“敗家”之虞,便會發現,蘇格拉底兩千多年前的“淘寶”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獨特價值。 蘇格拉底一貫生活節儉,家裡別說什麼值錢的東西,就連一般人家的日常用品也並不完全具備。

  他的學生們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就極力鼓動他去集市上逛一逛,置辦些必要的新用具。他們眉飛色舞地遊說蘇格拉底道:“現在集市裡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您看了一定會心動的,相信您到時候一定會滿載而歸的。”蘇格拉底拗不過他們,就去好好地逛了一次街。

  第二天,學生們請蘇格拉底講一講昨天逛街究竟淘到了哪些寶貝。蘇格拉底笑著說:“告訴你們,昨天逛街我什麼東西都沒買,因為我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可是我需要的東西我已經都有了。不過,我有個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竟然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對於我來說,即使只花一分錢,也是非常奢侈的,萬不可取。”

  看看當今那些網購達人,購物狂歡之後便生“剁手”之悔甚至是“敗家”之虞,便會發現,蘇格拉底兩千多年前的“淘寶”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獨特價值。

  :兩個海島的命運

  南太平洋上有一個著名的島嶼——復活節島。島上有很多造型奇特的巨大石像,有的一頂帽子就達十噸多重,都由整塊的暗紅色火成岩雕鑿而成。復活節島幅員遼闊,有一百多平方公里,如今卻一片荒蕪,科學家們說,很多年前,這裡曾被茂密的棕櫚森林覆蓋。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徹底毀滅了這座島嶼呢?

  科學家們通過一些具體的資料進行分析,指出正是在建造石像的高峰期島上的植物急劇減少。因為為了開鑿運輸巨大的火山石,人們不得不砍伐大量的樹木,這使得棕櫚林越來越少,建造漁船的材料越來越緊缺,島民們捕魚也就發生了困難。同時樹木減少,候鳥也不願再到此地棲息。賴以生存的食物減少後,島民們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加大土地的開墾種植,使得土壤越來越貧瘠。加之來往的航海家們帶來了各種流行疾病,奪去了大部分居民的生命……最終這裡成為一個神祕的荒島。

  阿努塔島,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袖珍島。從四百年前第一批人來到後,迄今有三百多個島民,人口密度為世界之最。人多島小,使得島上的每寸土地都得用來種植作物,來滿足生活的需要。

  但島上的居民並不恐慌。多年來,他們一直自發地維持人口的變化,資源的平衡。島上樹木不多,所以島民們非常珍惜木製的工具,有些出海打魚的獨木舟已經使用了一百多年。人們感恩海洋的恩賜,每次捕獲都不過量。每到晚上,島上會響起各種鳥鳴,是島民們在誘捕鳥兒,但不管技藝多麼高超,他們也很少大肆捕殺,滿足需要就行。

  島上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關係和諧,相親相愛,一起勞作,一起享受勞動的果實,鮮有自私自利甚至作奸犯科的事。置身在島上的任何地方,你都可以聽到嘩嘩的海浪聲。小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島嶼的命運亦是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莊子說:“聖人處物而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可見唯有和諧相處,平衡發展,人和人,或人與自然,才能共榮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