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卷子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七年級歷史考試就像一盒巧克力,考前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試題

  一、填空題:

  1.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了“ ”的活躍局面。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 ”。

  2.孔子,名 ,字 ,春秋末年 國人。他是偉大的思想家, 學派的創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 ”和“ ”兩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4.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主張“ ”,就是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貧富貴賤,人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他的學生有 多人,比較著名的有 人。

  5.《孫子兵法》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 寫的一部軍事著作,《孫臏兵法》是 時期的軍事家 寫的一部軍事著作。

  二、單項選擇題:

  1.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論整理成下面哪一部書*** ***

  A.《春秋》

  B.《尚書》

  C.《論語》

  D.《禮記》

  2.下列思想家屬於同一個學派的是*** ***

  ①孔子 ②墨子 ③莊子 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學派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主張“兼愛”“非攻”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韓非子

  C.孔子

  D.墨子

  5.下列哪種主張是韓非子的思想*** ***

  A.施仁政於民

  B.實行“法治”

  C.“道法自然”

  D.“兼愛”

  三、填表題:

  諸子百家簡表

  學派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孔子

  “民貴”“君輕”,仁政

  《莊子》

  法家

  四、簡答題:

  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五、識圖題:

  1.右圖中的人物是誰?他生活在什麼時期?

  2.你怎樣評價他?

  3.簡要說說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貢獻。

  六、材料解析題: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閱讀後,請回答:

  ***1***這句話出自哪一本書?是誰寫的?他是什麼時期的人?

  ***2***你能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閱讀後,請回答:

  ***1***這句話出自哪一部書?這部書記在了誰的言論?

  ***2***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3***這句話使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3.“富貴不能移,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閱讀後,請回答:

  ***1***這是誰的道德觀念?他是什麼時期的人?

  ***2***他是哪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這家學派出他之外,代表人物還有誰?

  ***3***他還有哪些主張和思想?

  參考答案

  一、1.百家爭鳴 諸子百家

  2.丘 仲尼 魯 儒家

  3.仁 禮 德 禮

  4.有教無類 三千 七十二 5.孫武 戰國 孫臏

  二、1.C 2.D 3.A 4.D 5.B

  三、

  學派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愛”“非攻”

  儒家 孔子 《論語》 “仁”“禮”

  儒家 孔子 《論語》 “仁”“禮”

  孟子 《孟子》 “民貴”“君輕”,仁政

  道家 莊子 《莊子》 無為而治

  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 “法治”,中央集權

  四、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禮法秩序受到猛烈衝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社會上不同改革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五、1.孔子,春秋時期。

  2.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還是偉大的教育家。

  3.孔子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他鼓勵學生要“當仁不讓於師”;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六、1.***1***出自《孫子兵法》,孫武,春秋時期人。

  ***2***意思是瞭解自己,也瞭解敵人,百戰都不會有危險。

  2.***1***出自《論語》,孔子。

  ***2***意思是說***在學習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態度***明。

  ***3***這句話反映了孔子對學習態度的認識。在學習時,來不得半點虛偽,態度要老實。只有端正了態度,才有可能求得知識的深化,不斷提高。

  3.***1***孟子,戰國時期。

  ***2***儒家,荀子。

  ***3***孟子主張“實施仁政於民”,減輕對人民的剝削。他還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