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網際網路創業奮鬥故事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網路創業優勢的突顯,網路創業越來越受到當代年輕人的青睞。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21年前,一場車禍導致他左上肢殘疾;21年來,他歷經坎坷,卻從不言輸,用勤奮和智慧演繹著精彩的人生;如今,他創辦了自己的定製傢俱企業,網店銷售有聲有色,年銷售額達200萬。命運對他極其冷漠,可他堅強地予以回擊,他就是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耿車村殘疾人創業典型——丁坤。

  不幸遭遇無礙新人生

  初見丁坤,並未覺察出他的身體殘疾,這個出生的青年有著同齡人身上的剛毅與熱血。丁坤透露,的一場車禍致使他的左上肢殘疾,“車禍以後,我休學在家,治病兩年後回學校繼續學習。”

  不幸的遭遇並沒有摧垮丁坤的未來。,他順利考取了徐州工程學院,學習會計專業。三年的大學生活很快就過去了,丁坤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專業基礎,回到家鄉宿城區耿車鎮當起了代賬會計。“我還跟著我師父後面學習了兩年,積累了不少代賬經驗,慢慢地我也開始為企業代賬。”據丁坤回憶,前後,他同時給十幾家企業代賬,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穩定的收入給丁坤的生活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丁坤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第二年,兒子的誕生更是給丁坤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陽光,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時間轉到,經濟危機使得很多中小企業步入發展困境,甚至不少企業面臨倒閉。這樣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對丁坤的代賬會計工作也產生了直接影響。“給企業代賬從十幾家減少到兩三家,收入驟減,我得考慮給自己再找條出路了。”

  投身網路闖出新天地

  有志之人,將失敗與困難當財富。代賬會計的工作之路走得不順暢讓丁坤開始思考新的工作定位。一次偶然的聚餐讓丁坤開啟了“觸網”致富道路。

  “我一個初中同學家裡蓋廠房,我去給他慶賀,看到他在做淘寶店。”,丁坤看到自己同學在淘寶網上開設了傢俱店,他便心生疑問:傢俱怎麼賣到了網上?

  帶著疑問,他多次向同學討教開網店的經驗。在同學的幫助下,丁坤有了自己的網店,在網上批發、零售傢俱。“剛開始只賣別人的產品,有買家來詢問我就很開心了,賣一個大件能賺200塊,賣一個小件也能賺幾十塊,動動滑鼠就能賺到錢,我就覺得這一行可以幹。”

  從不懂行到入門,丁坤沒少折騰。招工人、買板材、上機器,每個流程都讓他嚐遍了艱辛。“還沒招到裁具的人呢,打眼的工人又走了,我只能自己琢磨了。可以說,我自己承包了裁具、打眼、包裝、銷售一套流程。”丁坤還坦言,開網店容易,但是深諳其道還是挺難的。“網店銷售小竅門挺多的,我只能算初學者,店鋪的發展壯大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為了進一步發展定製傢俱生意,丁坤於在天貓商城註冊了店鋪,開始主攻這片市場。經歷了種種艱辛,,丁坤的定製傢俱生意真正發展壯大起來。“行情好的時候每天都有二三十個訂單,銷售額達到100萬,銷售額做到了200萬。”

  風雨兼程走出新未來

  “叮咚、叮咚”,阿里旺旺上淘寶買家的諮詢不斷。位於宿城區耿車鎮耿車村的丁坤家裡,丁坤正在接收多個淘寶買家的產品諮詢。丁坤展示了他在天貓商城的店鋪,其中一款五斗櫃已實現總銷量5700餘件,店內還有數個熱銷產品。

  “淘寶店也不像以前那麼好做了,我現在的做法就是著重打造一件熱銷產品,然後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為了拉動銷售,丁坤還請專業人士為他裝修網店,產品圖片、安裝視訊、文案策劃等,丁坤的淘寶店已是專業級別。

  在耿車鎮,原本在家務農、回收廢品、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華麗轉身成了網店“掌櫃”,“觸網”致富。他們憑藉一根網線、一個滑鼠、一方螢幕,做起了綠色環保的“淘寶”經濟。而對於丁坤所經營的定製傢俱來說,更是需要製造業和資訊化相結合,網際網路和物流網相結合。

  談起網路創業,丁坤感慨道:殘疾人通過網路創業,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順利。顧客並不會因為店主是殘疾人就不投訴,當顧客投訴貨物質量時,要學會跟顧客、商家溝通、周旋,如果有質量問題就一定要退貨。

  在丁坤的觀念裡,人生沒有順順利利的,總會有困難伴隨,“認定目標,一如既往努力前進,在坎坷的道路上吸取經驗,不斷改進,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二

  同為“90後”的孫海將和劉遠城,因為共同的創業夢想走到了一起,經過深思熟慮,這對合夥人勇敢地殺入當下最時髦也最火爆的市場——移動網際網路“O2O”。目前,他們開發的“移動網際網路+社群”微店平臺——“淮海菜場”,已經讓不少本地使用者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務,而他們的專案也初步實現了盈利。接下來,他們還有更多的計劃,比如做物聯網……

  偶然的機會

  讓兩位小夥變成合夥人

  出生的孫海將是淮安人。,他從遼寧華商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進入蘇南一家知名的電子產品代工工廠上班,先做管理,後來轉入技術部門。幹了一年時間,他覺得在廠裡沒有發展空間,“晉升主要看文憑、年齡等條件,怎麼看,我都沒有機會,於是就辭職回淮安了。不過,這段打工經歷,讓我積累了一些計算機軟體、硬體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出生的劉遠城也是淮安人。,他從常熟理工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進入當地一家家紡企業做市場督導,不過,他很快也辭職回淮安了,“主要是因為女朋友在淮安工作,受不了異地戀的折磨”。

  ,一個偶然的機會,孫海將和劉遠城相遇了。當時,孫海將回到淮安以後跟朋友一起做外賣網站,有一次,他到人才市場招聘員工,巧的是,應聘者正是劉遠城。由於劉遠城在學校時做過校園物流,經驗豐富,兩人一見面就聊了一個多小時。於是,孫海將就招聘了劉遠城,沒想到後來他們又從同事變成了合夥人。

  正是淮安同城配送市場飛速發展的一年,一方面,本地電商發展越來越快,同城配送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很多電商企業出於成本的考慮,很想把物流業務外包出去。在這個大背景下,孫海將和劉遠城找到了商機,不如成立一家公司專門做同城配送,進而把各家電商企業的同城配送需求整合起來,市場前景肯定不錯。說幹就幹,他們成立了淮安通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一個“網際網路+社群”的同城配送專案,而這個專案也被評為度省級大學生優秀創業專案。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

  及時轉型

  移動網際網路“O2O”覓商機

  孫海將和劉遠城起初覺得,同城配送的需求這麼大,沒有道理做不好啊?可一旦做起來,他們便發現了很多問題。當時,他們已經整合了不少市場需求,跟不少外賣網站、家電商場建立了合作關係,還開發了專門的同城配送系統,但問題出在配送成本方面。當時,他們做的是即時配送,完全按照使用者突然提出的時間、數量等方面的要求進行配送,因而成本特別高,既要擁有大量的自營門店,也要擁有大量的配送工具和配送人員。做了一段時間,他們覺得,這種運營模式太辛苦,而且在經濟效益方面也難以為繼。

  孫海將和劉遠城於是開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轉型的路徑。這下,他們不做即時配送了,改做統一配送。其實,就是換一種配送方式,原來,是即時點對點送到顧客手中,現在,改為跟社群便利店合作建立自提點,在統一的規定時間內將貨物送到自提點,再由顧客到自提點領取。

  要實現統一配送的模式,必須要有一個平臺作為載體。於是,微店平臺“淮海菜場”便應運而生了。孫海將和劉遠城的思路是,從生鮮入手,以產品做平臺;先做微店平臺,等集聚了一定的人氣後,再做APP平臺。

  開啟微店平臺“淮海菜場”便會發現,這裡主要銷售淨菜和成品、半成品的淮揚菜品,使用者在網上付款預訂後,即可在約定的提貨時間到自提點取貨。目前,提貨時間分別為中午和傍晚。

  孫海將和劉遠城對於這個專案充滿信心,他們透露,這個專案瞄準的目標群體,是沒時間做飯的上班族和一些周邊沒有菜場的小區的居民,這是一種剛性需求。另外,他們的產品也很有特色。目前,他們已經與淮揚菜集團以及一些蔬菜生產基地建立了合作關係,不但產品質量有保證,價格上也有優勢。此外,物流方面也比原來降低了很多成本,現在他們只要一輛車、兩位配送人員就可以運營了。

  “對於這個專案來說,技術、物流都不是問題,主要問題是推廣。”據孫海將和劉遠城介紹,目前,微店平臺開發沒有什麼成本,接下來的APP開發,也將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說實話,我們第一次開發外賣APP時,接受了慘痛的教訓。一般來說,推廣APP就是用錢砸,即發放現金抵用券吸引使用者。如果這個APP沒有長期使用價值,效果可想而知。關鍵是如何推廣,這也是我們先不開發APP而選擇微店平臺的原因之一”。

  不要低估電商創業門檻

  善用手頭資源

  儘管創業時間不長,但孫海將和劉遠城都覺得收穫了很多經驗。

  在劉遠城看來,創業者開始考慮創業時,首先要想好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源。以他本人為例,他沒有產品,所掌握的資源就是技術,而目前有兩種流行的創業模式,一種是依靠平臺賣產品,一種是依靠產品做平臺,“我們有技術,所以用技術做出平臺,再找產品來把平臺做大。我們做生鮮,就是考慮它會帶來人氣,也會增加客戶粘性,可以幫助做大平臺,但以後,我們肯定要依靠平臺做各種產品”。

  其次,創業者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及時轉型,計算沉沒成本,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最後,要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劉遠城說,初次創業時,他們有一個十多人的團隊,但是因為專案久久不盈利,人心自然就散了,“必須要找志同道合的人組建團隊,目前的團隊就很好,大家經常開會暢所欲言”。

  “很多人都覺得,開實體店要租房子,請人,門檻好像很高,而做電商門檻很低,這其實是不對的。”孫海將認為,做電商的門檻一點都不低,“以配送為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真的很難解決。此外,普通創業者跟大公司不同,大公司可以砸錢,而普通創業者在運作一個專案時,必須儘快找到贏利點,否則,創業團隊就難以長期堅持下去。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