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的生平簡介

  趙光義,字廷宜,本名趙匡義,後來因要避諱他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而改名為趙光義,登基為帝后又改名為趙炅,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趙光義生平簡介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原名其實叫趙匡義,但是為了避宋太祖的名諱,才改名成趙光義。趙光義出生於公元939年,字延宜。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趙光義即位,即位後便改名為趙炅。

  趙光義從小就聰穎不凡,小時候與同齡小孩子玩遊戲,那些小孩子都畏服於他。公元960年,趙光義也參加了陳橋驛兵變,當時與眾人一起擁立哥哥趙匡胤為帝。趙匡胤登基後,就封趙光義為殿前都虞候,征討李重進後,又被封為大內都部署等。進佔太原之後,趙光義被封為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趙光義登基為帝后,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趙光義對宋太祖的子女非常好,連宋太祖的舊部也都一一加官進爵,甚至那些宋太祖想要處罰的人他都將他們赦免了。但是趙光義還是很注重自己親信的培養的。他慢慢的將自己的親信一點點的送入朝堂擔任要職,替換宋太祖時期的大臣。

  趙光義自己的位子坐穩了之後,就開始統一天下。公元979年,趙光義北上親征,擊退了遼國援兵,將北漢政權徹底消滅,結束了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趙光義見這一戰成績如此出色,想要趁機北伐。初期效果不錯,收復了益州和涿州,於是下令攻打燕京。

  誰知這一戰不僅大敗,趙光義還身中了一箭。在公元997年,趙光義逝世的時候,這個箭傷還沒有完全恢復。

  趙光義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按照古代,皇位都是傳給自己的兒子的,為什麼趙匡胤當時把皇位給了自己的弟弟?或者說,趙光義是如何拿到這個皇位的?

  關於宋太宗趙光義的爭議,歷史上有流傳下“燭影斧聲”之類的謎團,基本認定認為趙匡胤被暗殺,或猝死,沒有留下傳位的遺詔,所以弟弟趙光義可以繼位。

  而趙匡胤被殺的凶手,大多認為是趙光義,因為976年,趙匡胤召見趙光義入宮,兩人喝酒商議國家大事,而宮女侍衛都被趕到寢宮外。殿外有人看見在宋太祖寢宮內的燭光下,趙光義時不時離席,像是在躲避什麼,然後又聽到好像斧頭落地的聲音,之後太祖還大聲說:“幹得好!”而不久之後的清晨,趙匡胤就突然死去了。此時,趙匡胤年僅50,他的死成了一樁疑案。

  《湘山野錄》說是趙光義謀害宋太祖,而20年後,趙普拿出了當年太后遺囑,史稱“金匱盟約”,上面寫著是太后要趙匡胤傳位給弟弟,這才證明了趙光義的清白和他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不管是“燭影斧聲”還是“金匱盟約”,趙光義登基的原因和趙匡胤的死始終是個謎,這些只能讓史學家再慢慢研究了。

  趙光義為什麼要幹掉趙匡胤

  在北宋的歷史上,關於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突然暴死一直是千百年來人們討論的焦點話題。而其中很多人的看法都是趙匡胤的突然死亡並不是一場意外,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的精心策劃和準備,目的就是奪取趙匡胤的皇位,自立為帝。如果我們仔細檢視一下趙匡胤死亡的整個過程和趙光義這個人,確實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因為他同時滿足了殺害趙匡胤的動機和時間兩個條件。

  趙光義雖然被趙匡胤封為了晉王,但是他並不滿足只是當一個王侯,他要成為掌控全天下的人。那麼他怎樣才能當上皇帝呢?按照千百年來的規矩,皇帝的位子是傳給自己的子嗣的,從來沒有傳給過自己的弟弟。那麼他就不能等到趙匡胤死後再傳位給他了,他必須要尋找一個機會殺掉趙匡胤,然後自己才能有當上皇帝的可能。這個機會最終還是來了。

  來看一下史書中記載的趙匡胤死亡的過程。那是在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10月19日,當天晚上,趙匡胤突然把弟弟趙光義召入了宮中,不為別的,只是想和他喝個酒。事情在這裡還並沒有什麼異象,兄弟之間喝個酒,聊聊天,拉一下家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隨後的事情就不正常了,當晚趙光義並沒有離開皇宮而是留宿在了宮中。這裡就有點不合規矩了,按理來說趙光義是不能在宮中留宿的,他的留宿是破壞規矩的行為。不過之後發生的事情更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在兩人喝酒之後的隔日清晨,當時只有五十歲的趙匡因突然就駕崩了,而且之前沒有任何徵兆。而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趙光義就繼承了皇位。

  從上面種種跡象來說,趙光義確實是殺害趙匡胤的第一嫌疑人。因為趙匡胤一死,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他自己,再加上趙匡胤死前和趙光義的“親密舉動”,他有理由更有機會殺死趙匡胤。不過我們不能就僅僅憑藉猜測斷定趙光義一定是凶手,我們還需要更加強有力的史料來佐證這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