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美術教育改革創新的方向以及原則

  作為高職院校而言,應當對傳統的美術教育進行積極創新,以便契合外部環境的發展,進而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出具備較高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力資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改革的方向

  作為高職學生而言,其多數存在自控制力較弱,興趣保持不持久,以及價值觀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等問題。因此,高職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高職學生的前述特定,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以便使其身心健康成長。

  作為素質教育的美育,可以培養他們對美的感受力、欣賞力,在這些基礎上培養學生鑑賞美和甄別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情趣,引導其追求美好生活。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教育體制和結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國家教育事業的方針,也是高職美術教育的根本方向。

  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教育目標不僅在於向學生傳授美術技法,更應當使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得以提升,審美旨趣得到培養,通過培養學生的美育思想,使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水平得到切實增進。此外,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當注重密切同現代藝術發展趨勢相匹配,以便使學生能夠掌握美術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思想,從而為其日後的個人發展奠定基礎。

  高職美術教育改革創新的原則

  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必須立足於社會的發展程度進行積極的創新,以便實現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傳道授業作用。具體而言,美術教育創新應秉承下述方面原則:

  1.導向原則

  此種原則乃是強調對美術教育的創新,應當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通過對美術教育課程編排創新、教學方式創新、實習實訓活動創新以及教師授課理念創新等方面著手,儘可能地使學生成為契合市場實際人才訴求的專業美術人才。

  2.主體原則

  此種原則乃是強調高職學生在美術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依託對學生學情的精準分析,盡肯能地滿足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個性化學習訴求,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去掌握美術獨特的語言符號系統,去感知和認識世界,不斷地繼承、汲取文明成果並勇於創新,並使情感、素質、人格得到全面發展。3.開放原則此種原則乃是強調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不得閉門造車,而是應當對市場的實際人才訴求相結合。同時,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利用校外資源,吸收和借鑑國內外院校美術教育的成功範例,為學生創設現代化美術教育課程體系。4.多樣原則此種原則乃是強調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應當注重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個體差異,從而做到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和興趣著眼點,科學設定課程以及安排教學內容,從學生最為擅長或者最具興趣的方面著手實施教學活動,進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藝術品位、審美旨趣和美術技法得以提升。

  高職美術教育改革創新的途徑

  1.科學設定教學目標

  高職美術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一個分支,其必須同高職教育的整體人才培養理念相一致,也就是說,高職美術教育是以美術實踐技能培養為主、理論知識培養為輔的人才教育模式。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根據市場對美術人才的實際需求情況,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科學設定教學目標,結合其他院校美術教育與學生就業的實際對接情況,制定契合本校實情的美術人才培養方案,從而使學生在日後的求職就業道路上更具市場競爭力。

  2.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結合

  從最近一個時期國內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實踐情況來看,較為突出的問題便是理論知識教學同實踐技能習得之間未能做到有效銜接。基於此種情況,高職院校應當為學生創設各種形式的實踐技能習得契機,如組織美術社團、定期舉辦學生畫展、設定實訓基地等,同時,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應當積極尋求同企業合作,以便為學生提供企業實習契機,通過前述方式,將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從而為其日後的求職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3.轉變教學方式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佔據了課堂主導地位,在此種教學狀態下,多以教師的直接知識講解、學生聽講接受為主。美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程,因而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難以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因此,高職美術教師應當在實踐中注重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首先,在教學目的的實現上,要以注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美術課堂上以提問或是小組探討的方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及時肯定學生的創新想法,支援學生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其次,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訴求,以學生所擅長的方面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被賦予創作自由的情況下,產生較高的創作熱情,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