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有哪些愛國詩_文天祥的詩作一覽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麼文天祥有哪些愛國詩?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文天祥的愛國詩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天祥的愛國詩

  文天祥,一個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他既有著不凡的政治才能,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愛國詩人。文天祥的愛國詩多成於他起兵抗元以後,內容也多與國恨家仇有關。文天祥的詩風慷慨激昂,往往能用平常的語言牽動讀者的心懷。

  說起文天祥的詩,就不能不提《過零丁洋》,這是詩人被捕後向勸降的元朝官員表明心意的一首佳作。全詩共八句,前四句回憶生平,感嘆國破人亡,物是人非。後四句說明當下的處境,表明雖然處境艱難但仍會保持氣節,要將“丹心永垂汗青”。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直接表明了自己不怕死的態度,這種寧死也要保持氣節的精神在另一首詞《沁園春》中也有表達。詞的開頭即點名主旨,“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短短十二個字就將詩人視死如歸的精神表露無遺。“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這是詩人借古人張巡的事蹟來勉勵自己,表明世風日下,自己也絕不賣國,要保持操守,流芳百世。文天祥在詞中直抒胸臆,將自己的心志展露無疑,全詞充滿愛國情懷。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四句詩出自文天祥的《揚子江》。詩人旅途飄零,即將成為元朝的囚徒,然而不論何時何地,身處何種境地,詩人的心就像指南石一樣,永遠只向著南方!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淺顯易懂,卻是文天祥對國家精誠之心的真實寫照,讀來令人肅然起敬。關於文天祥的愛國詩還有很多,它們和上面的詩詞一樣,一字一句都是文天祥愛國精神的延伸,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文天祥的詩作介紹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文天祥的詩受當時環境的影響,充滿了家國之悲,人生之恨。

  文天祥的詩歌內容既充滿了英雄壯志,也飽含家國之悲。如文天祥《和中齋韻》詩云:功業飄零五丈原,如今侷促傍誰轅?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骨肉凋殘唯我在,形容變盡只聲存。江流千古英雄恨,蘭作行舟柳作樊。此詩共八句,充滿了對“功業飄零”和“骨肉凋殘”的傷感之情,作者的“英雄之恨”藏於字裡行間,乃作者的“啼血”之作。

  文天祥後半生主要活動就是抗元救國,在盡忠保國的同時不免疏於對家人的照顧,對此文天祥頗感自責。“堂上太夫人,鬢髮今猶玄”“家山時入夢,妻子亦關情”“床前兩小女,各在天一涯。所愧為人父,風物常年悲”,這一句句詩飽含了文天祥對老母親、妻子以及兒女的牽掛與愧疚,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不知為了救國而家破人亡的文天祥,是否曾經因為家人落下男兒之淚?

  說到文天祥的詩,就不得不提到《過零丁洋》和《正氣歌》,前者作於文天祥被俘押送途中,後者作於文天祥在燕京羈押期間。如今,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之句已成警句名言,而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他的詩一樣,歷數百年而不衰。

  文天祥故居

  文天祥出生於江西廬陵***今吉安***,後人在他的家鄉建立了文天祥紀念館和文天祥公園來紀念他,但文天祥故居卻不在南宋境內的吉安,而在北京。那麼,南方人文天祥的故居為什麼在北京呢?其中緣由還得從南宋末年的時局說起。

  北京古稱為燕京,公元1271年,蒙古可汗忽必烈在燕京建立元朝,改燕京為大都。當時,除了東亞的元朝之外,蒙古人還在中亞和東歐建立起四大汗國,而南宋是蒙古人征服東亞的最後一個重點目標。1279年,宋元兩軍在廣東崖山作最後的決戰,南宋小朝廷覆滅,南宋正式宣告滅亡。

  此役之後,早前被元軍捉住的南宋右丞相文天祥被押解至大都。眾所周知,蒙古人有屠城的習慣,而對待俘虜也是很少有“優待”的,但文天祥算是一個例外。元軍捉住文天祥之後,不但沒有嚴刑逼供之類的非人待遇,相反還對他很客氣,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蒙古軍隊在與南宋交戰過程中,發現宋人比他們想象中更難對付,因此制定了“以漢制漢”的統治方針。而文天祥作為南宋的宰相,在抗元過程中累積了很高的威信力,如果文天祥能夠投降,那麼對於瓦解江南的南宋殘餘抵抗力量是很有幫助的。因此,為了勸文天祥投降,元朝統治者將其羈押在大都巴兒衚衕的一處宅院內,文天祥在此羈押三年,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正氣歌》。

  解放後,巴兒衚衕被更名為文丞相衚衕,而文天祥待過的宅院也被命名為“文丞相祠”,也就是今天所指的文天祥故居。在文天祥故居的庭院裡,種有一棵“指南樹,《正氣歌》也被鐫刻在庭院的石壁上。

猜你喜歡:

1.文天祥的經典名句

2.讚美文天祥的對聯 讚美文天祥的對聯集錦

3.文天祥的愛國詩句

4.文天祥的故事讀後感

5.文天祥勤王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