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四字寓言故事

  小學生是活潑好學,關於他們必讀的四字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們有用!

  篇1:背水一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篇2:必恭必敬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一個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寵愛她。褒姒一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餚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臺,召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讓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帶褒姒到行宮遊玩,晚上傳令點燃烽煙,各地諸侯見到烽煙,以為有盜寇侵擾京城,紛紛率領兵馬趕來相救。到了一看,只見幽王在喝酒取樂。幽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什麼盜寇,讓你們辛苦了!”

  諸侯受騙,匆匆地來,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開心。褒姒生了個兒子叫伯服,幽王廢掉申後,立褒姒為王后;廢掉申後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宜臼遭到廢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裡。他對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滿懷憂愁,心中十分痛苦,寫了一首題目叫作《小弁》的詩,抒發自已的心情。詩的第三節說:“看見屋邊的桑樹和梓樹,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誰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誰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處找尋?”

  由於幽王無道,諸侯紛紛叛離。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犬戎的軍隊進攻鎬京。幽王下令點燃烽煙,但是諸侯受過騙,都不派救兵。犬戎的軍隊攻下鎬京,殺了幽王,擄走了褒姒。

  篇3:鞭長莫及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過宋國,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向宋國借路。申舟說:“如果不借路,宋國人會殺我。”

  “宋國要是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楚莊王說。

  果然,不向宋國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國。宋國君臣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莫大侮辱,就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這個訊息,氣得暴跳如雷,立即發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把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請求晉國派兵救援。晉景公想要發兵去救宋,國大夫伯宗說:“大王,我們不能出兵,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不能打到馬肚於上。’現在楚國強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們不能和楚相爭。晉國雖然強大,可是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裡’,江河湖泊中容納有汙泥濁水,山林草叢中暗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有斑痕,晉國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

  景公聽了伯宗的話,停止發兵,改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叫宋國不要投降,就說援兵已經出發,很快就要到了。

  宋國人在城中極其艱苦地堅守了幾個月,楚軍攻打不下,最後同意宋國求和,並帶走宋國大夫華元作為人質。

  篇4:別有天地

  李白,字太白,自號背蓮居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因罪遷居西域,出生在碎葉***今獨聯體境內***,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長大。

  李白年輕的時候,愛好劍術,輕財仗義,善於作詩。25歲那年,他身佩寶劍,辭別親人,離開故鄉,出外遠遊。幾年間,漫遊了現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他才能出眾,抱負遠大,渴望參加政治活動,但是在黑暗的官場裡,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

  四十一歲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太平天子”,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權貴面前沒有絲毫媚態,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

  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後,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敗,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

  離開長安之後,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活。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希望擺脫醜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山中問答》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詩意是這樣的:有人問我為什麼棲宿在碧山,我微笑著沒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閒。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這裡另有一種境界,不同於黑暗、汙濁的人間。

  
猜你喜歡:

1.四字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2.四年級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3.小學生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4.小學生成語小故事大全

5.四年級寓言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