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父母愛的優美文章

  父母對我們要求有的嚴格,有的慈祥,但是無論怎樣的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父母對我們深深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我們放下厚望,多給孩子些自由,信任,等待,領悟是屬於孩子個人的,不管是快是慢,是多是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父母的愛

  作者:liyongbing001

  父母對我們要求有的嚴格,有的慈祥,但是無論怎樣的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父母對我們深深的愛。

  我的爸爸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懷我。有一次,我想吃麵包,可家裡恰恰沒有了,當時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爸爸二話沒說,就打上傘,去給我買麵包。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爸爸回來時,已經渾身溼漉漉的,爸爸從懷裡拿出麵包,我含著淚吃著,麵包越吃越香。可爸爸在學習上對我非常嚴格,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爸爸不厭其煩地對我說著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怎麼做,要注意什麼,直到我真正弄明白了才肯罷休。父愛就像一座大山。

  我的媽媽溫柔善良。媽媽給了我生命,並給了我一個溫馨的港灣。從我一出生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沒吃過一頓熱乎飯,只要我一哭一鬧,媽媽就會立刻來陪我,哄我。記得有一次晚上,我肚子疼得很厲害,上吐下瀉,還發著燒,爸爸正好出差了,媽媽急忙抱著我去醫院,在醫院裡媽媽樓上樓下的跑了好幾趟,才把我安頓好。那一次打點滴治療,一瓶一瓶又一瓶,直到很晚才回家,母愛就像一望無際的大海。

  無論是哪種愛,都包含了父母的關心和疼愛,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份愛。

  關於2:學會接受父母的愛

  作者:收藏溫暖

  週末,我們全家回鄉下老家。父母見我們回來很高興,扔下農活兒忙乎了半天,為我們做好吃的。第二天我們返城,天矇矇亮,母親就在家裡忙開了,父親也一大清早就到田裡去了。

  學會接受父母的愛 陳洪娟  我們起床的時候,父親已經從田裡回來了,他的褲子都被露水打溼了,挽起褲腳的腿上也掛著冰涼的水珠。他和母親蹲在屋前整理著我們的行李,地上整齊地擺放著幾隻蛇皮袋,一隻只塞得滿滿當當。那些都是父母剛剛為我們準備的。雖是秋意濃濃的早晨,兩位老人的額上還是滲出了細細的汗珠。母親看見我們,高興地說:“你們起來啦!東西都為你們準備好了。這是柴雞蛋,自家的雞生的,香著呢;這是雞毛菜,沒有打過農藥,沒有蟲蛀;這是甘蔗,你爸剛從地裡砍的,阿健小時候最喜歡吃啦;這是野生的鯽魚,這是剛從樹上摘下的柿子……”

  看著地上的大包小包,想到待會兒我們拎著這些包艱難擠車的情景,我立刻就來了氣,責怪母親說:“你弄這麼多東西幹嗎?你把我們當逃荒的呀?”

  聽我這麼一說,母親剛才興奮的臉立刻黯淡下來,趕緊解釋說:“這些東西比城裡賣的新鮮,再說,你們掙錢也不容易,買菜得花不少錢,多帶些去,家裡就能省一點……”

  “10塊錢能買一大堆呢,我們帶上這些,路上又不方便,而且弄這麼多,吃不完也浪費……”我依然心不甘、情不願。“我……我沒想這麼多……”母親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訕訕地說。這時,老公走過來,對著母親說:“媽,這些東西我要。這都是自家種的,沒上化肥,沒汙染,又好吃,我就喜歡吃這些。一時吃不完,可以放冰箱裡,留著以後慢慢吃。謝謝媽媽了!”母親聽了,欣慰地笑了。我瞪了老公一眼,還想拒絕,老公見狀,忙悄悄地拉了一下我的衣服,示意我別作聲了。

  回去的路上,我問老公,帶這麼多東西你不怕麻煩呀!老公說:“其實你不懂父母的心。雖然我們已經成家立業了,但在父母的眼裡卻依然只是孩子,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為兒女做點事情。如果你斷然拒絕,他們反倒會很失落,覺得自己沒有用了,不能為子女做什麼了。父母送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要學會接受,因為那是他們對子女的一片愛心。”

  老公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愛,不僅是無怨地付出,也需要適當地接受。我們做子女的,在懷著感恩的心為父母付出的同時,也要智慧地接受父母的愛!

  關於3:父母之愛是無條件的

  作者:君念

  為人父母,怎樣教育孩子一向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兒子今年十二歲,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很有叛逆心,常常是軟硬不吃,有時我很惱火,卻無可奈何。

  一個孩子和父母能相處多久,想想自己二十二歲完全離開家獨立生活,如果從七歲上學懂事開始,短暫的十五年的時間和父母朝夕相處。儘管父母對子女身心教育的時間不長,但影響每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整整一生。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父母的性格,自己願不願意承認,我們身上都有像父母的地方。

  我的父母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養兒防老。我年輕時先是離家出走,然後早早成家自食其力,接著出國,二十六歲遠走高飛來到美國。我想他們對我一定很失望。十七八年轉眼過去了,也和父母聯絡感情,那僅僅是表面的,我們之間的內心是井水和河水的不相連。

  自從有了兒子,我不想兒子將來成為多年前的自己:年輕時和父母關係搞僵,以後永遠是客客氣氣,感覺距離遙遠。人生一路走來,凡事靠自己,鍛鍊人,但心很辛苦。

  21世紀,生兒育女的目的再不是養老了。在美國,養老是社會的責任。很多人從一工作就買退休金,現在美國人的退休年齡是65歲,要靠兒女養老不現實。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孩子?一個家庭有了孩子才完整,養育孩子不僅是享受人生天倫之樂的過程,也是自己的一番心靈成長。看著孩子從一個嬰兒長到一個成人,就好像看到當年自己的蛻變。現代的父母不會凡事替孩子做主,而應盡力正確地幫助引導,心裡上給予最大的支援,讓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實現父母的理想。很多美國人都不理解中國父母省吃簡用,住在最貴的學區,為了上名校逼著孩子學著學那。他們認為這對孩子太不公平,如此大的期望是給孩子加上沉重的精神負擔。父母的犧牲是不值得同情的。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每個人都應有權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的孩子大部分是普普通通的人,一個好的性格比那些浮在表面的榮譽更重要。

  教育孩子是一種堅持。父母要用心,耐心。中國的父母急功近利,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攀比,忘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的進步是要和他們自己的過去比。我是在兒子學游泳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一點的。

  兒子六歲開始學游泳,碰到一位嚴師,第一次下水不許用浮漂,她拉著兒子的手在水裡遊了半個游泳池的距離。兒子嚇得死活不上第二次的課,老師也抱怨兒子:把她手都捏痛了。到了八歲,兒子還很怕被水淹,反對學游泳。經過反覆做思想工作,終於同意試試。站在初學班裡,兒子比其他小朋友高大半頭,一副鶴立雞群的樣子。因學得晚和年齡大,他對動作掌握得好和快,很快就學會了自由泳和仰泳。在2012年夏天,我為他入選游泳隊考試報了名,兒子早就會游泳,卻對此很排斥。他很不情願地參了考試了,居然被錄了。我告訴他:反正暑假沒事,就算鍛鍊身體了。

  第一次訓練,兒子拉著一張長臉,我裝沒看見。大概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聊天吧,兒子居然喜歡上游泳訓練!每次練完,他要花很長時間換衣服,光顧著和別人講話了!兒子是新隊員,游泳速度慢,總落在最後,他不惱,別人一個個超過他,他就停下讓別人先過,心甘情願地當倒數第一。坐在池邊的我看得目瞪口呆。美國人做任何事都是注重參與和Have FUN,兒子知足常樂的性格,雖令我心裡哭笑不得,嘴上還是非常鼓勵。在美國教育孩子只有胡蘿蔔,沒有棒子。

  開始參加meet時,他不熟悉比賽規則,轉身沒摸池邊,被取消了成績。有一次,在跳水前沒戴好游泳鏡,一紮猛子,眼鏡滑落到鼻子上,兒子來不及戴好,像瞎子一樣往前遊,竟糊里糊塗游到別人的泳道上,被取消了成績。不管兒子成績如何,我們都不評價,只要他去遊,我就很滿意。

  在游泳隊的訓練中,兒子慢慢學會:從跳臺上扎出漂亮的猛子,轉身時在水裡翻標準的跟頭。兒子不喜歡我去看他比賽,說他會緊張,我就放他坐校車自己去。游泳隊暑期訓練結束的聚會上,他的游泳教練特意找到我,告訴兒子進步很快,希望他能繼續參加平時的學期訓練。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我們放下厚望,多給孩子些自由,信任,等待,領悟是屬於孩子個人的,不管是快是慢,是多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