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程的心得體會論文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這項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類健康的重要指標,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活的誘惑》

  摘要: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誘惑,這些誘惑往往會給你的心理帶來些許的波動,誘惑貫穿每個人的一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調整心態,以正確的方式對付,以合理的方式解決,我們才能成長,成熟。

  關鍵字:誘惑;成長;心理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左右自己。”每個人在走向成熟的過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靈的成熟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誘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這些誘惑,學會成長,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則漸漸地別誘惑,從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鑄成大錯,只有在成功的經歷了這個難熬的階段以後,我們才能感到內心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也許是受常規思維的影響,我也覺得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學習了這門課後,我對這件事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我主要是存在學業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進入大學後,要學習專業知識,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我們在理解和吸收上會越來越吃力,心情也會越來越煩躁,這時候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學習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大學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我們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這就涉及到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也很容易衝動。還有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爾虞我詐,極度的不信任。因此,我們要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己,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己,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著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在現在的大學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自己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快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地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發揮你自己的潛力。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Ⅰ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Ⅱ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衝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產生矛盾。

  我從小學到現在,和大多數的學生一樣,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點高校,考重點大學。我那時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學,好的大學就等於將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這樣說,我就按父母說的,一步一步的走下來,這期間我都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說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這樣一直到了大學開學。我到了大學,離開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時期,這時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和人交流,這裡我接觸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樣,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生活方面的事。彷彿一切都變的很難,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時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無憂無慮,只要做好學習,一切由父母安排。現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時不習慣起來。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和同學同寢發生過不愉快。那時的我,覺的和這的生活格格不入,總想回家,每天都過的很壓抑。現在未免有些莞爾。到了現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心裡也覺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來該怎麼做。所以我現在覺的,大學的生活真是很鍛鍊人,真是塑造一個人的黃金時刻。這時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的。直到了那個時刻,我才覺的,我的生活才剛開始呢。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無論如何,都已經過去了,未來才是我該認真考慮和為之奮鬥的地方。

  我是誰。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給予意見,而不能給予實際。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別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給我的一面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來,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選擇。無論對錯,結果只能自己承擔。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後該好好的判斷自己的選擇,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覺的這種想法很重要。至少,給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也許我從以前到大學之前,我都是渾渾噩噩的走過來的,但我知道,我決不會渾渾噩噩的走過這大學四年。我一定會知道,這四年我的目標和意義。我的將來,我也無法想象的出來。也許我的判斷能力還不夠吧,但對我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知道該怎麼去走。

  我覺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們沒有資格去批評別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生活。所以我從不干擾別人的生活,至多給別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隨意批評別人的想法是不對的,是不尊重別人,所以我從不隨意批評別人的意見。我覺得說謊會給人不誠實的表現,即使是開玩笑也不合適,所以我從不說謊,只開開小玩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也都很容易受傷,所以我從不說別人。我很願意和他人在一起。因為我覺的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學習別人的優點,借鑑別人的好的地方。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惡人或善人,真正絕對的惡人或善人都是無法生存的。我覺的我應該好好鍛鍊自己判斷能力。為什麼別人能看到的優點我卻看不到。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這,我覺的我還有些地方得加強,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願意和別人交流不代表能夠很好的交流。還有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膽量,我還是不能很從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還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強。在大學,失敗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飯。沒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棄。

  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參考文獻:

  【1】文章《俞敏洪勵志語錄》

  【2】文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二

  《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後的心得體會》

  摘要:本文簡述了關於自己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很好的幫助了我適應大學生活。剛進入大學時,我和很多同學一樣有著很多心理問題。首先是目標失落與確立的衝突。中學階段,我有一個具體目標:考大學。隨著“上大學”這個直接、實在、確定的目標實現,我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然而,“理想的大學”同“現實的大學”之間的矛盾使我產生了深深的目標失落感。其次,大學培養目標的“高”與“空”使我對目標難以把握,覺得很困惑和迷茫。面對目標失落與確立的衝突,這門課教會我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領悟人生的哲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過於執著近乎偏執,在這門課程的指導下我避免了走向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誤區。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導和書本的指導,我開始嘗試著去聽取別人的意見,我開始感受到思想交流的樂趣,雖然還是會偶有摩擦但是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通過學習我掌握了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並通過這些技巧的靈活運用我的人緣又慢慢好起來。我知道良好的人際關係有賴於相互的瞭解,相互瞭解有賴於彼此思想上的溝通。因此要注意常與人交談,交換看法,討論感興趣的事情。

  這門課程幫助我規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人生的確需要規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準備做些什麼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要弄明白what,why,和how的問題,朝著既定的目標腳踏實地,不懈奮鬥,直到目標實現的那一刻。

  對於這門新開的課程建議是希望儘可能的把心理學的知識與大學生在校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和以後生活工作中可能一定的問題結合起來。因為我們並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所以沒必要過於深入理解或研究心理學專業方面的知識,課程內容設計應該從實際出發。把同學們在學校以及以後畢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蒐集和整理,比如把宿舍關係問題,戀愛問題,學習壓力問題就業問題先進行問卷調查,然後將一些矛盾突出,密切關係同學健康成長和學習的問題作為講課的主要內容進行教學備案。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