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閱讀解題四原則

  文學作品閱讀歷來就是就是高考中的重點和難點,現在的文學作品閱讀,在高考中所佔分值已有一定的上升,且基本都採用了主觀性題型。如想取得高分,就必須強化訓練加以突破。按照傳統方式複習,將知識點分解為若干個小的考點,一一強化,儲備好相應的語文知識和答題規範,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不過,由於分別訓練,閱讀時考生容易缺乏整體感,效果並不十分理想。筆者多次參與本省高考閱卷工作,聯絡考生的答題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在分點訓練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結合相應的答題原則,以期獲得滿意的分數。
  首先,要建立整體閱讀意識,全面把握提供的材料。
  閱讀考卷提供的文學作品時,整體把握是基礎的一步。不少考生下來後總說沒有讀懂原文,是因為沒有首先認真讀原作,而急急忙忙去翻看後面的題目,然後再從題目尋找文中的資訊。其實這是事倍功半的。我們應該首先仔細地通讀原文,並積極思考,帶著問題去讀。弄清文章寫了什麼(物件),突出了哪些特點(或個性),怎麼寫的(總體寫法),結構如何,以及表達了怎樣的認識(或思想)和情感等。其實,認真讀過後,大多數作品的含義和特點,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就都明晰了。只是高考答題時間很緊張,不可能反覆閱讀,因此需要養成邊讀邊作標誌的習慣。標記出上述重點,有利於我們的思考和解答。
  如江蘇卷今年的文學作品是雷抒雁的散文《麥天》,通過比較細緻的閱讀,我們就能明白,這篇散文展現的是農村麥收時節的情景,從麥收之前、之時和之後來結構全篇,通過對比表現出麥收情狀的變化,以及麥收帶給人們的辛苦和豐收後的喜悅。有了總體的把握,才能進一步回答文後的問題。
  其次,看題目要細緻,學會分解題目所問的問題。
  有考生材料內容讀懂了,也知道如何回答,可惜就是對答題點把握不好。原因就在於讀題目時較為粗疏,也不知道如何分解問題。常常是回答了一點而忘記其餘,或是畫蛇添足,或是籠統回答,將幾個問題作為一個來處理。這樣的回答習慣不好,其實只要讀題時分解清楚,回答起來就會條理清晰,也不至於出現疏漏或多餘了。另外,不少省份採用答題卡的形式,超出答題框答案無效,也需要考生回答之前仔細讀題,斟酌要點來回答。
  如江蘇卷第14題:文中敘寫了如今關中“麥天”的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先看它是兩問,需要分別作答。第一問用的是“哪些”一詞,說明不止一個變化,答題時就得緊扣答題點展開。如果答案卷上沒有相應的標記,考生不妨分別用加括弧或加圈的數字分別表示答題要點。如(1)①女看孃的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摩托車的、坐公共汽車的)多了;②麥客少了;③收麥子用收割機了;④收麥子的時間縮短了。(2)表現鄉村在向現代化發展(或表現了農村的進步)。這樣答題,清楚明白,不至於遺漏。而如湖北卷第19題第一問“簡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點”,一些考生還回答了男主人公特點,白白浪費時間,又屬於畫蛇添足了。
  第三,注意把握關鍵性詞句,學會採點得分。
  其實,現在的現代文閱讀設定的問題很細緻,只要認真讀題,並在原文中尋找或者歸納,一般都能進行解答的。那麼,結合相關的試題,如何尋找或歸納答案呢?筆者認為要注意把握原文中的關鍵性詞句,抓住要點,學會踩點得分。因為是主觀性題型,考生回答同一個問題時往往千差萬別,與標準答案有著很大的出入,總不能與標準答案不一致就算是無效答案吧,因此,評卷標準在參考答案後明確寫到:意思相同即可。這就要求閱卷教師要採點給分。因此,有時候就是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語(短語)正確即可獲得相應的分數,核心點成為得分高低的直接原因。
  如江蘇卷第15題:“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著溼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讀題時要抓住描寫情景的表達特色,尋找出在此句的描寫中已經十分分明的“鮮紅”“ 黃亮亮金燦燦”和“突突突”以及“麥秸香”,還有“吼”字,這些就是所採之點。把握住了它們,就是把握住了要點的關鍵詞。從而歸納出“視覺、聽覺、嗅覺”的多角度,和“比擬”的修辭手法而不是難事。而上述湖北卷的概括女主人公特點,只要把握原文中的“俏麗、撩人”和“靈性”等詞語,歸納出外貌的美麗與內在的聰明,也是容易的事。回答出了核心詞,往往就能獲得高分。
  最後,不求滿分,不強求與標準答案一致。
  如前所述,主觀題主觀性很強,加上學生知識儲備的限制,從評卷實際看,獲得滿分是十分困難的事。平時訓練中,滿分誘惑使一些考生過於求全,不能放鬆心態而導致更多失分。其次,各個考生擬定的答案往往各有優點和不足,平時訓練中不能強求考生答案與標準答案完全一致,否則將導致部分學生害怕答題,而不做那些自認為解答不了的問題,只等著老師念標準或自己翻看答案,盲目機械地接受,會使考前訓練難有成效。不過不求一致不等於不要標準,考生在平時訓練中積極答題,要對照標準答案的要點進行分解,尋找自己答題的優點和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期在不斷總結中豐富知識和儘量接近標準,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獲得應得的分數。
  如江蘇卷第17題:文章最後說麥天的忙碌、喜悅“把農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請聯絡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鮮亮”與“滋味”的理解。要全面回答到擬定的標準答案“火熱的勞動生活,豐收的喜悅,緊張熱烈後的平和、閒散。鄉土民風的樸實,親情的淳厚、和諧”這些內容,困難很大,不過只要抱定上述宗旨,抓住關鍵詞語,學會採點得分,積極動筆,也會得到不錯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