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胰島素的副作用

  糖尿病人依靠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的時候,需要注射胰島素來降糖,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低血糖反應

  這是胰島素可能出現的最主要的副作用。一般都是由於胰島素用量相對過大、未按時進餐,肝、腎功能不全,升血糖反應有缺陷所致。為了避免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反應,必須從小劑量開始使用,密切的監測血糖,逐漸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使胰島素的用量逐漸的達到既能將血糖控制滿意,又不至於出現低血糖的合適劑量。打胰島素的糖尿病人一定要在注射胰島素後按時進餐,進餐量和活動量也要固定,如果注射胰島素後不按時進餐,或者在注射胰島素後進行劇烈的運動,都可能出現低血糖。對於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隨身攜帶糖果、餅乾等食品,以便在出現低血糖反應時能及時進行自我救治。

  2、皮下脂肪營養不良

  長期使用非純化胰島素,或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時可出現皮下脂肪萎縮。見於長期使用動物胰島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動物胰島素的病人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更易出現。

  3、區域性瘀青

  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島素後發現,注射部位區域性面板會出現瘀青。其實這不止會在胰島素注射後出現,其他藥物注射也可能出現這一現象。原來,注射後區域性瘀青並不是由藥物或胰島素引起的,而是與注射時導致的毛細血管損傷有關,一般這種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處理。為了防止區域性瘀青,可以在注射後立即按壓注射部位幾秒鐘。

  4、屈光不正

  主要出現在胰島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島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較高的糖尿病病人。出現屈光不正的原因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種副作用是暫時性的,隨著胰島素使用時間的延長,血糖控制平穩後,這種副作用就會逐漸消失。

  5、胰島素過敏

  見於動物胰島素與非純化胰島素, 分為區域性與全身過敏。 區域性過敏僅為注射部位及周圍出現斑丘疹瘙癢。全身過敏可引起尋麻疹,過敏性紫癜,極少數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過敏反應可見於初始使用,或使用1個月後,以及停用一段時間後又開始使用者。

  胰島素抵抗的症狀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首要特點,患者的身體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由此引起的代謝特殊會招致多種器官損害和功能傷害。胰島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病之前多年往往可存在,常常與臃腫、年事的增加、高血壓、高脂血症相伴隨。

  1、血脂紊亂。

  2、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

  3、動脈粥樣硬化。

  4、凝血功能異常。

  5、高尿酸血癥。

  6、高胰島素血癥和糖耐量損害。

  7、臃腫***向心態臃腫***。

  有條件的患者應進行空腹及糖負荷後體內胰島素或C肽水平測定來發現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或不足。如果發現空腹或糖負荷後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而血糖也明顯升高,或內生胰島功能還可以,外源又補充了胰島素治療而血糖依然控制不佳,那麼,患者肯定存在胰島素抵抗。

  發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

  胰島素抵抗是多種病理的變化的始動因素。在胰島素抵抗的早、中期,為克服胰島素生理效價的減低,胰島β細胞往往代償性地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從而造成血中胰島素水平升高,稱為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又繼發地引起一系列病理過程,最後導致動脈硬化、腎病、心臟病變、腦血管病變等合併症。也是II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共同發病基礎。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於II型糖尿病中,幾乎佔90%以上,可能是II型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始動因素之一。具體原因有:

  1、遺傳性因素

  胰島素的結構異常、體記憶體在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受體或胰島素受體後的基因突變***如Glut4基因突變、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和胰島素受體底物基因突變等***。

  2、肥胖

  肥胖是導致胰島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肥胖主要與長期運動量不足和飲食能量攝人過多有關,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時80%伴有肥胖。

  3、疾病

  長期高血糖、高遊離脂肪酸血癥、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鉻和釩缺乏、妊娠和體內胰島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4、腫瘤壞死因子a***TNF-a***增多

  TNF-a活性增強可以促進脂肪分解引起血漿遊離脂肪酸水平增高,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

  5、其他

  瘦素抵抗和脂聯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減弱,骨骼肌細胞內甘油三酯含量增多,B細胞內膽固醇積聚過多造成其功能減退。近年來尚發現脂肪細胞分泌的抵抗素可降低胰島素刺激後的葡萄糖攝取,中和抵抗素後組織攝取葡萄糖回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