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各大模組重要知識點及答題策略

化學是一個很雜很亂的學科,但想要提高成績也是不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選擇題中的“關鍵詞”

1、過量還是少量

2、化合物還是單質或混合物

3、請注意選擇題“正確的是”,“錯誤的是或不正確的”兩種不同要求。請注意,做的正確,填卡時卻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這種情況發生。

4、排列順序時,分清是“由大到小”還是“由小到大”,類似的,“由強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5、阿佛加德羅常數題中:

①水:常溫下是液態;

②稀有氣體:單原子分子;

③SO3:常溫下是液態或固態;

④NO2:存在與N2O4的平衡;

⑤和氣體的體積有關的比較***如密度***:注意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L,同溫同壓下才能比較。

⑥不是氣體的有機物不需要標準狀況的條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數當成相對原子質量,把相對原子質量當相對分子質量,把原子量當質子數。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時,反應轉移電子數易多算。

⑨注意選項中給的量有無單位,有單位不寫或寫錯的一定是錯的。

⑩273℃與273K不注意區分,是“標況”還是“非標況”,是“氣態”還是“液態”“固態”不分清楚。22.4L.mol-1的適用條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質的狀態。區分液態氯化氫和鹽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離子大量共存:

①注意酸鹼性環境

②注意氧化還原反應如Fe2+與H+、NO3-不共存,Al與HNO3無氫氣等③注意審題,是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7、離子方程式正誤:

①看電荷是否守恆

②看物質拆分中否正確,只有強酸、強鹼、可溶性鹽可拆,其它一律不拆③看產物是否正確,如CO2的反應是生成正鹽還是酸式鹽、Fe3+與S2-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恆

⑤水解與電離方程式要看準,不要被反應物有水所迷惑。

8、注意常見符號的應用如分清是“====”還是“”,"△H>0"、"△H<0"、沉澱、氣體符號,電荷與價標、寫電子式時""的應用等等。

二、解答題中的“關鍵詞”及應注意之處:

1、書寫“名稱”還是“化學式”、“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還是“結構簡式”。

2、書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或“電極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電離方程式”。

3、書寫方程式中的物質聚集狀態、特殊的反應條件、產物***如酯化反應的水***寫全。

4、填寫結果時應對準物質。如寫“A”的不應寫成“B”的。

5、實驗填空題或簡答題,注意文字用語要準確:

①不用錯別字:如脂與酯、銨與氨、坩與甘、蘸與粘、藍與蘭、褪與退、溶與熔、戊與戌、催與崔、苯與笨、飽和與飽合及有機官能團名稱等。

②不用俗語:如a、開啟分液漏斗的開關***活塞***,b、將氣體通進***入***盛溴水的洗氣瓶,c、酸遇石蕊變紅色***酸使石蕊呈紅色***等。

③用語嚴謹:如pH試紙不能說溼潤,其它試紙均要寫溼潤。三對共用電子對要豎寫。離子濃度要用C******表示。

6、原電池正負極不清,電解池、電鍍池陰陽極不清,電極反應式寫反了。

7、求氣體的“體積分數”與“質量分數”不看清楚,失分。求“轉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兩種不同體積不同濃度同種溶液混和,總體積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題目情景和要求。

9、有單位的要寫單位,沒有單位的就不要寫了。如“溶解度”單位是克,卻不寫出,“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無單位,卻加上“g”或“g.mol-1”。摩爾質量有單位***g.mol-1***卻不寫單位,失分。

10、描述實驗現象要全面、有序,與實驗目的相聯絡,陸海空全方位觀察。

11、氣體溶解度與固體溶解度表示方法、計算方法混為一談。

12、mA***s***+nB***g***pC***l***+qD***g***這種可逆反應,加壓或減壓,平衡移動只考慮其中的氣態物質***g***的化學計量數。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後都要進行“係數化簡”。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條件必須寫,而且寫正確。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後,得失電子要相等,離子反應電荷要守恆,不搞假配平。有機化學方程式未用“→”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不寫反應條件,不漏寫物質的聚集狀態,不漏寫反應熱的“+”或“-”,反應熱的單位是kJ·mol-1。

14、回答簡答題,一定要避免“簡單化”,要涉及原理,應該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機結構簡式中原子間的連結方式表達正確,不要寫錯位。結構簡式有多種,但是碳碳鍵、官能團不要簡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順序不要亂寫,硝基、氨基寫時注意碳要連線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連線錯***,CH2CHCOOH***少雙鍵***等***強調:在複雜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簡化***。中文名稱不能寫錯別字。酯的n元環是碳原子數加O***或N***原子數。

16、解推斷題,實驗題。思維一定要開闊、活躍,聯想性強。切不可看了後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話給忘了,不能老是隻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去考慮,應該是多方位、全方位進行考慮。積極地從考題中字字、句句中尋找出“突破口”。

17、看準相對原子質量,Cu是63.5還是64,應按卷首提供的用。

18、計算題中往往出現“將樣品分為兩等份”***或“從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後求的是“原樣品中的有關的量”,你卻只求了每份中的有關量。

19、化學計算常犯錯誤如下:

①分子式寫錯

②化學方程式寫錯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錯

③用關係式計算時,物質的量關係式不對,以上情況發生,全扣分

④分子量算錯

⑤討論題,缺討論過程,扣相當多的分

⑥給出兩種反應的量,不考慮一反應物過量***要有判斷過程***⑦要求寫出計算規範過程:解、設未知量、方程式或關係式,計算比例關係、比例式主要計算過程、答、單位、有的題目還要寫出推理過程,不要省略步驟,計算過程要帶單位。注意題中對有效數字的隱性要求。

20、遇到做過的類似題,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結果反而出錯,一樣要鎮靜、認真解答,不要思維定勢;碰到難題決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機會是均等的,要難大家都難,應注意的是,難度大的試題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題你應該得到這分。

21、解題時,切莫在某一個“較難”或“難”的考題上花去大量的寶貴時間,一個10分左右的難題,用了30多分鐘甚至更多時間去考慮,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覺得考慮了幾分鐘後還是無多少頭緒,請不要緊張、心慌,暫把它放在一邊,控制好心態,去解答其他能夠得分的考題,先把能解決的考題先解決。再回過頭來解決它,找到了感覺,思維活躍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決了。

化學計算的七大祕訣及例題解析

1.關係式法

所謂關係式法,就是根據化學概念、物質組成、化學反應方程式中有關物質的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式,然後根據關係式進行計算。利用關係式的解題,可使運算過程大為簡化。

其中包括守恆法。所謂“守恆”就是以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恆關係如質量守恆、元素守恆、得失電子守恆,電荷守恆等。運用守恆法解題可避免在紛紜複雜的解題背景中尋找關係式,提高解題的準確度。

【例題解析】將純鐵絲5.21g溶於過量稀鹽酸中,在加熱條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應後剩餘的Fe2+離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則KNO3被還原後的產物為()A、N2B、NO

C、NO2D、NH4NO3

解析: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相等,Fe2+變為Fe3+失去電子的總數等於NO3-和MnO4-

得電子的總數

設n為KNO3的還原產物中N的化合價,則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解得n=3故KNO3的還原產物為NO。

答案:B

2.方程或方程組法

根據質量守恆和比例關係,依據題設條件設立未知數,列方程或方程組求解,是化學計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題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計算技能。

3.守恆法

人們是為著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誰能更虛懷若谷地擁抱世界,誰更深切地熱愛世界,誰說是最優秀的;誰是最自由的,誰也就是最優秀的,在他們身上,才會有最大的美。

【例題解析】將5.21g純鐵粉溶於適量稀H2SO4中,加熱條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應後還需0.009mol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則KNO3的還原產物氮元素的化合價為: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應填:+2。(得失電子守恆)

4.差量法

找出化學反應前後某種差量和造成這種差量的實質及其關係,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質量差、氣體體積差、壓強差等。

差量法的實質是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巧用。它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應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5.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混合問題的一種常見的有效方法。

平均值法規律:混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生成的某指定物質的量總是介於組份的相應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解題方法:解題時首先計算平均分子式或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再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出各成分的物質的量之比。

【例題解析】由鋅、鐵、鋁、鎂四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10g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為11.2L,則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A.鋅B.鐵

C.鋁D.鎂

解析:各金屬跟鹽酸反應的關係式分別為:

Zn—H2↑Fe—H2↑

2Al—3H2↑Mg—H2↑

若單獨跟足量鹽酸反應,生成11.2LH2(標準狀況)需各金屬質量分別為:Zn∶32.5g;Fe∶28g;Al∶9g;Mg∶12g。其中只有鋁的質量小於10g,其餘均大於10g,說明必含有的金屬是鋁。

答案:C

6.極值法

巧用數學極限知識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即為極值法。

【例題解析】4個同學同時分析一個由KCl和KBr組成的混合物,他們各取2.00克樣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夠HNO3後再加入適量AgNO3溶液,待沉澱完全後過濾得到乾燥的鹵化銀沉澱的質量如下列四個選項所示,其中資料合理的是()A.3.06gB.3.36g

C.3.66gD.3.96

解析:本題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無限多種組成方式,則求出的資料也有多種可能性,要驗證資料是否合理,必須將四個選項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當於要做四題的計算題,所花時間非常多。使用極限法,設2.00克全部為KCl,根據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則可得沉澱為***2.00/74.5***143.5=3.852克,為最大值,同樣可求得當混合物全部為KBr時,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澱188克,所以應得沉澱為***2.00/119***188=3.160克,為最小值,則介於兩者之間的數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選B和C。

答案:BC

7.討論法

討論法是一種發現思維的方法。解計算題時,若題設條件充分,則可直接計算求解;若題設條件不充分,則需採用討論的方法,計算加推理,將題解出。

【例題解析】在30mL量筒中充滿NO2和O2的混合氣體,倒立於水中使氣體充分反應,最後剩餘5mL氣體,求原混合氣中氧氣的體積是多少毫升?

解析:最後5mL氣體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此題需用討論法解析。

解法1:最後剩餘5mL氣體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若是NO,則說明NO2過量15mL。

設30mL原混合氣中含NO2、O2的體積分別為x、y

4NO2+O2+2H2O=4HNO3

原混合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可能是10mL或3mL。

解法2:設原混合氣中氧氣的體積為y(mL)

①設O2過量:根據4NO2+O2+2H2O=4HNO3,則O2得電子數等於NO2失電子數。(y-5)×4=(30-y)×1解得y=10(mL)②若NO2過量:4NO2+O2+2H2O=4HNO34yy

3NO2+H2O=2HNO3+NO

因為在全部(30-y)mLNO2中,有5mLNO2得電子轉變為NO,其餘(30-y-5)mLNO2都失電子轉變為HNO3。

O2得電子數+(NO2→NO)時得電子數等於(NO2→HNO3)時失電子數。

總結

以上逐一介紹了一些主要的化學技巧。解題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模式。但從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步驟看,大家應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維模式。它還反映瞭解題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稱之為解題的“能力公式”。希望同學們建立解題的基本思維模式,深化基礎,活化思維,優化素質,跳起來摘取智慧的果實。

聆聽並總結以下進行化學計算的基本步驟:

(1)認真審題,挖掘題示資訊。

(2)靈活組合,運用基礎知識。

(3)充分思維,形成解題思路。

(4)選擇方法,正確將題解出。

考試前最後幾天應做的事

1、回顧錯題,想想如何在考試中避免類似錯誤。

2、回看課本,多看看平時複習未作重點的複習的部分知識,如蛋白質、膠體、新材料等。

3、手寫一遍重點化學方程式,還有離子方程式、重點物質的電離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電解方程式、結構式、電子式,這些都是Ⅱ卷書寫的重點,要保證不出錯。

4、把考試不該犯的錯誤寫下來,如“名稱”寫成化學式,結構式寫成電子式,離子方程式寫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幾遍,提醒自己考場上不應犯同樣的錯誤。

5、休息好,調整好考試心態,要充滿自信、細心審題、大膽推理、認真書寫,保證該拿的分都拿到手,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