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吃什麼好手足口病防治食療偏方

  處於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家長除了注意衛生,還能怎麼幫孩子抵抗病毒呢?下面小編分享了手足口病防治食療偏方,希望能幫助到你。

  手足口病防治食療偏方

  方一:紅蘿蔔1條,白茅根15克,竹蔗1節,生薏仁15克,每日1劑、煎水代茶。以上均為3至6歲兒童1人份劑量,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功效說明:紅蘿蔔健脾和胃、清熱解毒、透疹、降氣止咳;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竹蔗清熱瀉火、解煩;薏仁健脾利溼。此方劑具有補肺健脾、清熱化溼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兒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方二:燈芯草5扎 ,蟬蛻3g ,木棉花1朵 ,雞骨草10g ,瘦豬肉50g, 煲湯飲用 。

  功效說明:燈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蟬蛻疏散風熱,透疹止痛;木棉花清熱、去溼、解暑、利尿;雞骨草清熱解毒。此方具有疏風清熱,化溼解毒的功效。

  方三:荷葉粥:鮮荷葉2張 ,白米50克 ,將荷葉切碎煮粥吃。

  功效說明:鮮荷葉理脾活血,祛暑解熱。

  以上均為3~6歲兒童1人份劑量 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方四: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綠豆10克,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說明:生米仁清利溼熱;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綠豆清熱解毒。此粥具有健脾、祛溼、清熱的功效。

  方五:紫草二豆粥:紫草根、綠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適量,煮粥口服。

  功效說明:紫草根清熱涼血,透疹解毒;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又可治療疾病。

  中醫偏方治療手足口病

  1、外用方

  對付面板皰疹:苦蔘、野菊花、紫草、地膚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涼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鐘。

  對付口咽部皰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處,或口腔炎噴劑噴患處,每日2次。

  對付口疼牙齦腫:可用板藍根10克,黃芩、白蘚皮各6克,雙花3克,竹葉、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2、食療方

  紅蘿蔔1條,白茅根15g,竹蔗1節,生苡仁15g,每日1劑,煎水代茶。

  燈芯草5扎,蟬蛻3g,木棉花1朵,雞骨草10g,瘦豬肉50g,煲湯飲用。

  荷葉粥:鮮荷葉2張,白米50克,將荷葉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為3~6歲兒童1人份劑量,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現丘疹或皰疹,可自愈,不留痂,多數病例經對症處理後,可在7~10天內康復,預後良好。少數病例,特別是EV71型病毒感染的患兒,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等併發症,病情凶險,可導致死亡或留有後遺症。

  手足口病表現在面板和口腔上,但因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臨床監測,如出現高熱、白細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時,就要警惕暴發性心肌炎的可能。

  近年發現EV71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機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其症狀呈現為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躁、睡眠不安穩等;身體偶爾可發現非特異性紅丘疹,甚至點狀出血點。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人,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居於以上談及的種種危害希望廣大兒童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應高度重視,積極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