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上呼吸道感染是怎麼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何預

  上呼吸道感染根據病因和病變範圍的不同,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的型別,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及是怎麼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如何預防。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1、普通感冒

  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為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

  起病較急,潛伏期1~3天不等,隨病毒而異,腸病毒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較長。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乾、咽癢或灼熱感,甚至鼻後滴漏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等症狀。2~3天后鼻涕變稠,常伴咽痛、流淚、味覺減退、呼吸不暢、聲嘶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頭痛。體檢可見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

  併發咽鼓管炎時可有聽力減退等症狀。膿性痰或嚴重的下呼吸道症狀提示合併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繼發細菌性感染。如無併發症,5~7天可痊癒。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咽部發癢或灼熱感,咳嗽少見,咽痛不明顯。當吞嚥疼痛時,常提示有鏈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時可有發熱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結合膜炎。體檢咽部明顯充血水腫,頜下淋巴結腫大且觸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臨床特徵為聲嘶、講話困難、咳嗽時疼痛,常有發熱、咽痛或咳嗽。體檢可見喉部水腫、充血,區域性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觸痛,可聞及喉部的喘鳴音。

  3、急性皰疹性咽峽炎

  常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病程約1周,多於夏季發作,兒童多見,偶見於成年人。體檢可見咽充血,軟顎、懸雍垂、咽及扁桃體表面有灰白色皰疹及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以後形成皰疹。

  4、咽結膜熱

  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有發熱、咽痛、畏光、流淚,體檢可見咽及結合膜明顯充血。病程4~6天,常發生於夏季,兒童多見,游泳者易於傳播。

  5、細菌性咽-扁桃體炎

  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體檢可見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膿性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肺部無異常體徵。

  上呼吸道感染是怎麼引起的

  對於任何的疾病,只有對症下藥,找到病源之所在,才能夠採取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對於上呼吸道感染,只有瞭解了這種疾病是怎麼引起的,才能夠快速和有效的進行治療。

  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廣義的上感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熱、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狹義的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成人每年發生2~4次,兒童發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較多。

  上呼吸道感染如何預防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見於冬春季節。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少數是由細菌或肺炎支原體引起。輕症主要是流清水鼻涕、打噴嚏、稍咳、咽痛、疲乏、納呆,可有低熱,病程大約3—4天,少數持續1周以上;重症患兒可伴高熱、頻咳、煩躁、少數可有高熱驚厥。預後一般良好,但體弱者可引起中耳炎、頸淋巴結炎、咽後壁濃腫等併發症,極少數病例可誘致病毒性心肌炎。如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支氣管炎或肺炎。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合併細菌感染。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關鍵:

  1、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2、平時不要穿著過多,氣溫變化時應增減衣服;

  3、避免與患者接觸,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儘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必要時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藍根、大青葉等中藥預防;

  4、及時治療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營養不良、鋅缺乏、維生素A缺乏、佝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