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哪些優秀的學習經驗推薦

  汲取別人優秀的學習經驗,通過適當變通納為己用,是提高自己在高中學習效率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中優秀學習經驗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優秀學習經驗分享

  一、計劃管理——有規律

  1、長計劃,短安排。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2、擠時間,講效率。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後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後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第四節若為自習課也列入計劃表內。

  二、預習管理――爭主動

  1、讀: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建立預習本。

  2、寫: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讀寫同步走。

  3、練: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三、聽課管理――重效益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 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建立聽課筆記本。

  四、複習管理――講方法

  有效複習的核心是做到五個字:想、查、看、寫、說。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後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並做上記號,以便總複習的時候,注意複習這部分內容。―建立複習本。

  5、說:就是複述。如:每天都複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週末複述一下自己一週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突飛猛進。―此法用於預習和複習。

  五、作業管理―要自律

  1、不計時不作業: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麼也不做。比如:20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數學……

  2、不復習不作業:先複習所學的內容,然後作業。

  3、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後攻堅。

  4、不檢查不作業:作業後必須檢查一遍。

  5、不小結不作業:寫完作業後,告訴自己學會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6、 獨立作業忌抄襲。

  六、錯題管理――常反思

  有了錯題本和難題本就叫會考試,目的是為以後複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於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可用16K的橫格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題;第二部分是錯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複習時,搭眼一看還不會,就問自己: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詢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絡起來,寫下來。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麼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第五部分是複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複習一次,怎麼複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此法比較適用於理科。

  最受高中生喜歡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基於合作的學習。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推動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

  對傳統的學習方式進行反思,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很少有合作互助的機會,合作的意識和動機顯得十分淡薄。絕大多數學生在通常情況下,表現出一種學習的“個人主義”。

  這種學習方式使他們缺乏合作的願望和衝動,不願與他人一道分享學習成果。

  建立在合作基礎之上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入到小組或團隊的集體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學習方式能有效轉化和消除學生之間過度的學習壓力,有助於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溝通,形成學習的責任感,培養合作的 精神和相互支援、配合的良好品質。

  二、基於問題的學習。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主要表現為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出題學生解答。

  這種問答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懷疑、好奇、挑戰的精神在逐步喪失。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科學上的突破、技術上的革新、藝術上的創作,無一不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由發現新問題為起點,到解決新問題為終點的過程。衡量學生的學習重要的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學生髮現了多少。

  重要的不僅是要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有勇氣面對問題。

  重要的不是學生提問的正確性、邏輯性,而在於學生髮問的獨特性和創造性。

  只有學生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問題,學習才有強大的動力,才能真正開啟心智的大門,才能真正激發學習的熱情,也才能真正領略到學習的樂趣與魅力。

  無疑,這種感受的獲得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這正是基於問題的學習方式最終所追求的。

  三、基於實踐的學習。

  實踐活動既是認識的源泉,又是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生學習知識的獲取,學習技能的培養、學習素質的提高,無不是在實踐中得以實現的。

  傳統的學習方式割裂了學習與實踐辯證統一的關係,過分甚至僅僅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結果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厭學等不良後果。

  現成的書本知識,是他人的認識成果,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他們親自得來的,是一種間接知識,一種偏於理性的尚未和感性認識結合的不完全的知識,學生要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轉化為理解的和能夠運用的東西,還必須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為基礎。

  學習不是一種封閉在書本上和禁錮在屋子裡的機械識記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學習與生活、與實踐是有著相同外延的,是“合一”的。

  只有在多姿多彩的社會實踐中發掘學習資源,學習才是生動的、鮮活的、真實的。

  只有在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中展開學習過程,學習才是完整的、詳盡的、美妙的。

  只有在絢麗多姿的社會實踐中體驗學習感受,學習才是親近的、深刻的、詩意的。

  只有在變化多端的社會實踐中評價學習成果,學習才是高效的、智慧的、靈動的。

  由此我們認為,新的學習方式是基於實踐的,它定然以實踐為依託。

  高中生學習方法總結

  學習時集中精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是節省學習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最為基本的方法。

  1.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使你聯絡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課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鍊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3.課後複習的。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習上有困難應儘量自己先“試一試”。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5.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每門學科都要求自己具備觀察力。還需要養成邊觀察邊思索的習慣,勤於觀察的同時還要勤于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積極閱讀、寫作的習慣。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應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課外的知識和資訊,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讀和寫都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是互相促進的。寫作過程還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所以要養成勤於寫作的習慣。

  7.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瞭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祝學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