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鼓勵人的寓言故事

  無論職場或者是生活中,我們都永遠需要鼓勵和不斷地追求。你看過哪些最鼓勵人的職場寓言故事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希望大家喜歡。

  篇1:所謂命運

  一隻鷹蛋從鷹巢裡滾落了出來,掉在草堆裡。有個人發現了他,以為是一隻雞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雞窩裡。雞窩裡有一隻母雞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雞蛋一樣,被孵化了出來。於是,他從小就被當做一隻小雞,過著雞一樣的生活。由於長相古怪,許多的夥伴都欺負他。他感到孤獨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著雞群在稻場上啄穀子。忽然,山那邊一道黑影飛掠了過來,雞們驚慌失措,到處躲藏。等到危機過去,大夥兒才鬆了一口氣。“剛才那是一隻什麼鳥啊?”他問。他的夥伴告訴他:“那是一隻鷹,至高無上的鷹。”“喔,那隻鷹真是了不起,飛得那樣瀟灑!”他發出內心的羨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鷹一樣飛起來,那該多好!”“簡直是痴心妄想!”他的夥伴毫不留情地訓斥他說:“你生來就是一隻雞,甚至連雞們都為你的醜陋感到丟臉,你怎麼可能像鷹一樣飛呢?”所謂命運,就是一隻淪落在雞窩裡的鷹。

  2:狼的團隊精神

  多麼壯麗的場面!廣闊無垠的曠野上,一群狼踏著積雪尋找獵物。它們最常用的一種行進方法是單列行進,一匹挨一匹。領頭狼的體力消耗最大。作為開路先鋒,他在鬆軟的雪地上率先衝開一條小路,以便讓後邊的狼儲存體力。領頭狼累了時,便會讓到一邊,讓緊跟在身後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這樣它就可以跟在隊尾,輕鬆一下,養精蓄銳,迎接新的挑戰。

  在一對頭狼夫婦的帶領下,狼群中每一匹狼要為了群體的幸福承擔一分責任。比如,在母頭狼產下一窩幼崽後,通常會有一位“叔叔”擔當起“總保姆”的工作,這樣母頭狼就可以暫時擺脫責任,和公頭狼去進行“蜜月狩獵”。狼群中每個成員都不希望做固定的獵手:保姆或哨兵——不過,每一匹狼都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早在與成年狼嬉鬧玩耍時,狼崽們就被耐心的訓練承擔領導狼群的重任。他們這樣做是因為生活本該是這樣。

  成功的團體和幸福的家庭也是如此。每位成員不僅要承擔自己的義務,還要準備隨時承擔起更大的領導責任。一個團體的生命裡很可能就維繫於此。

  狼不僅與同類密切合作,還可以與其他種類的生物和睦相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雙方合意的目標,有時就單是為了好玩兒。

  烏鴉就是一個例子。烏鴉富有空間觀察的經驗,當她發現一個受傷或死掉的獵物時,通常會像報信者一樣,把狼和其他烏鴉叫到現場。狼可以撕開獵物的屍體,於是就為大家提供了足夠享用幾天的美食。

  狼有時會鬧著玩的撲向狡猾的烏鴉,烏鴉則會在狼進食的時候啄它的屁股。兩種動物不僅能和平相處,而且很顯然它們之間存在著依據大自然的效率法則和數千年的經驗逐漸形成的錯綜複雜的合作關係。

  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同樣,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默契配合也有助於改善兩者的生活環境。

  3:螞蟻的表現

  英國科學家把一盤點燃的蚊香放進一個蟻巢。開始,巢中的螞蟻驚恐萬狀,約20秒鐘後,許多螞蟻見難而上,紛紛向火衝去,並噴射出蟻酸。可一隻螞蟻噴射的蟻酸量畢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們前仆後繼,不到一分鐘,終於將火撲滅。存活者立即將“戰友”的屍體移送到附近的一塊“墓地”,蓋上一層薄土,以示安葬。

  一個月後,這位動物學家又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原來的那個蟻巢進行觀察。儘管這次“火災”更大,但螞蟻這次卻有了經驗,調兵遣將迅速,協同作戰有條不紊。不到一分鐘,燭火即被撲滅,而螞蟻無一遇難。科學家認為螞蟻創造了滅火的奇蹟。螞蟻面臨滅頂之災的非凡表現,尤其令人震驚。

  在野火燒起的時候,為了逃生,眾多螞蟻迅速聚攏,抱成一團,然後像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那噼裡啪啦的燒焦聲,是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時的吶喊,是奮不顧身:無怨無悔的吶喊。

  在洪水暴虐的時候,聚的堤壩上的人們凝望著凶猛的波濤。突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一個好象人頭的黑點順著波浪漂過來,大家正準備再靠近些時營救。“那是蟻球。”一位老者說;“螞蟻這東西,很有靈性。有一年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蟻球,有籃球那麼大。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入水中。

  但只要蟻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不長時間,蟻球靠岸了,蟻群像靠岸登陸艇上的戰士,一層一層地開啟,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衝上堤岸。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的蟻球。那是蟻球裡層的英勇犧牲者。他們再也爬不上岸了,但他們的屍體仍然緊緊地抱在一起。那麼平靜,那麼悲壯。

  4: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