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常見的幾個小把戲

  只要有機會,職場老鳥就會試圖擺佈你。看你不順眼教訓你一下,或者願意提點一下小菜鳥。這是生活的可悲現實,身在職場不夠強大就要身不由己。

  因此善於從別人的言談舉止中去識透對方,這樣的話,可以讓你避免一些不必要發生的痛苦和麻煩。

  1.瞄準你缺乏時間或注意力的時候

  有意選擇恰如其分的時候說服你答應某件事——通常是你正匆匆忙忙或思維困頓的時候,換做別的時候你肯定會說「不」。

  例子:週五下午5點鐘,當你正走出辦公室,同事過來問你能否在他下週休假的時候幫他處理一下X,Y和Z。「當然可以,」你隨口說,「詳情發郵件給我。」週一早晨,你得知X,Y和Z都是相當微妙的任務,你後悔應承了下來。

  2.用通常的看法混淆事實

  有些人僅僅因為大家都這麼認為就聲稱那是業已證明的事實。

  例子:「別拿走,十個醫生有九個都說減肥藥XYZ是安全的。」

  3.用複雜的詞彙解釋簡單的事情

  尤其在高科技領域,複雜的行業術語和模糊表述是脅迫你認同自己不完全明白的事物的常用花招。

  例子:

  「我們的動態流量矩陣使用了獨一無二的防停機協議。」

  4.利用權威

  你喜歡的人或權威人士往往更容易說服你。

  例子:一位警官對你說:「我現在搜查你的公寓是合法的。」由於他是警官***儘管他從沒向你出示搜查證***,你相信他說的是實話。

  5.先提出無理要求

  有些人先提出很可能被你拒絕的過分要求,然後他們一臉失望,再提出較為合理的要求。

  例子:

  「您能給我們捐100美元嗎?」

  「我沒那麼多錢。」

  「噢,那麼您能捐5美元嗎?」

  6.得出不相干的結論

  從他們提供的資訊得出不太相關的結論,試圖用以說服你。

  例子:「這一款嬰兒食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加強型的,非常健康。如果您還是購買其它嬰兒食品,就是忽視孩子的健康了。」

  7.製造稀缺假象

  如果產品數量有限,需求就會數不勝數,對不對?通常,稀缺性都是產品製造商製造的假象,因為當數量有限時,產品***或機會***看上去會更吸引人。

  例子:「僅售一天!數量有限!在售完之前抓住機會!」

  8.矯飾事實

  為了讓你接受並非你理想的事物,某些人會把它描述得好於實際情況。

  例子:「這張桌子5分鐘後可以就坐。」——聽起來比15分鐘好多了。

  9.轉換話題

  為了說服你,有些人會將你的注意力從正在討論的話題上引到一個全新***又略有關聯***的話題上。

  例子:「既然您認為鑑於目前的經濟形勢,綠色能源並非當務之急,那麼,我們都看到了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後果,那是您所希望的嗎?您希望看到無辜的海洋生物滿身油汙?要是那樣的話,您就投票反對今年的綠色能源法案吧。」

  10.有罪推論

  用一個問題或一段話自動假設當事人有罪。

  例子:「我看到你兒子背上的傷痕了。你什麼時候以為使盡全身力氣打孩子沒有關係的?」

  11.製造恐慌並提供解決方案

  有些人操縱你的情緒並巧妙地激起你的恐懼,然後當你考慮可能的解決辦法時,他們會提供一個給你。

  例子:最近你在這兒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老闆讓我把表現不好的員工列入試用名單。別擔心,我不會這麼做的。但是我確實希望你能向我證明自己能勝任。你介意不介意本週六加班好給自己加分?

  12.從小處開始,逐步加碼

  某些人向你提很小的要求,當你答應以後,他們就要的更多,甚至進而提更高的要求。

  例子:兒子:「媽媽,我能出去找安東尼玩一個小時嗎?」

  媽媽:「當然可以。」

  兒子:「我剛給安東尼打過電話,他要去看電影。我能跟他一起去嗎?」

  媽媽:「當然。」

  兒子:「我只有5塊錢,你能借給我幾塊錢看電影嗎?」

  兒子:「……你能把我們送過去嗎?」

  兒子:「……看完以後你能去接我們嗎?」

  遇到這些把戲心裡清楚就好,別太認真,有時磨練才讓人成長。不可無數次忍讓,可以忍下他的把戲,卻要告訴那個人,你知道他的把戲,不是傻子。你只是與人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