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科技手抄報圖片

 科學就是創造未來的金鑰匙,我們要掌握科技的知識,那麼小學生可以通過製作小學六年級科技手抄報來學習更多的科技知識。小編專門收集了小學六年級科技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六年級科技手抄報賞析

  小學六年級科技手抄報內容:科技小論文

  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所以我趁著六一小長假去了廣西科技館去觀察探索科技的力量。

  一進大門我就看見一個高大威猛的變形金鋼--擎天柱,不過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二樓,二樓有一個模擬齒輪的東西,工作人員把齒輪放在一個透明的箱子,我們拿著一個轉盤轉動齒輪。這樣我們就能看到齒輪是怎麼轉動的。突然我的腦海裡蹦出了許多問題:齒輪是誰發明的、他為什麼發明齒輪、齒輪是用來幹嘛的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就一回到家就馬上開啟電腦查詢齒輪的奧祕。終於我在電腦那裡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原來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土多德和阿基米德都研究過齒輪。公元前150年希臘有名的發明家古蒂西比奧斯在圓板工作臺邊緣上均勻地插上銷子,使它與銷輪齧合,他把這種機構應用到刻漏上。公元前100年,亞歷山人的發明家赫倫發明了里程計,在里程計中使用了齒輪,然後遠在2400多年前的東周時代,我國已經有了銅鑄的齒輪。山西侯馬東周晉國鑄銅遺址就曾經發現成套的齒輪陶範,有不同規格的4套,齒輪中間有孔,周圍8個齒,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齒輪鑄件。後來在漢代時,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的齒輪。多年來,在陝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許多地方都出土了漢代的齒輪,有銅鑄的,還有鐵質的,這時的齒輪有很多是作為傳動齒輪。西漢的銅齒輪,採用這種奇異的齒形,可以傳送巨大的力量,帶動複雜的機械裝置。高0.9釐米,外徑1.5釐米,陝西長安洪慶村出土。還有早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呢!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製出古代機器人的,是我們中國人。我國製出的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持賺錢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應有盡有。看到這裡我真為發明齒輪的科學家感嘆:那些科學家怎麼那麼厲害,看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少不了科技的力量啊!

  這次通過電腦的幫助下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小小的齒輪歷史是那麼悠久,它的用處是那麼多,看來它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零件。我好開心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真是受益匪淺啊!

  小學六年級科技手抄報資料:中國探月工程

  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1***第一期繞月工程將在2007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2***第二期工程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採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引數。

  3***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取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製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製和發射小型取樣返回艙、月表鑽巖機、月表取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資料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