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科技手抄報圖片

 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為了推動這一事業的不斷髮展,我們也要不斷學習科技知識,製作科技手抄報來提高我們的科技意識吧。小編專門收集了小學三年級科技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三年級科技手抄報賞析

  小學三年級科技手抄報內容:氣候與房子的關係

  “葉子房”赤道兩側的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炎熱、潮溼是氣候的主要特點,房屋就要儘量通風和降溫。例如,太平洋上的島國西薩摩亞,農村住房是用一根根樹幹圍起來,成圓形或橢圓形,頂上覆蓋著椰子葉,房子沒有牆,四面通風。

  “無窗房”熱帶沙漠地區,空氣乾燥,晴朗少雲,白天受到陽光強烈照射,氣溫迅速升高,晚上氣溫又迅速下降,晝夜溫差很大。乾燥的氣候對房屋防雨的要求較低,而炎熱的夏季對房屋防暑的要求則較高。例如,撒哈拉沙漠的房屋有著厚厚的泥牆,沒有或只有很小的窗戶。這樣,白天可以減少太陽熱量的進入,晚上可以使熱量不會迅速散失。生活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人們,還在泥屋前搭以葡萄架,盛夏葡萄枝葉茂盛,掩覆房舍,降溫效果更好。

  “高腳樓”熱帶季風區,如中南半島、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湘西、黔西南的苗族地區,氣候炎熱,雨量豐沛,尤其在雨季就更加潮溼,地勢較低的地方很容易積水。住房要求防潮去溼。當地盛行一種高腳樓,下層作畜舍,上層住人,既涼爽通風,又可使住房較乾爽,還可以避免蛇獸的侵害。

  “尖頂房”和“平頂房”我國東部季風區,夏季多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多偏北風,寒冷乾燥,所以房屋儘可能坐北朝南。在江南多雨地區,屋頂坡度大,以利洩水;窗戶也大而多,以便通風。北方的房屋,由於降水較少,多以平頂為主。

  “窯洞”生活在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利用黃土具有直立性的特點,就地取材,在黃土崖下邊鑿一洞而居,名為“窯洞”。“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特別在冬季,能抵禦寒風的侵襲。

  “騎樓”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城市,如廣州、廈門、南寧等地,街道兩旁的房屋,從二樓延伸到人行道上,成為一道行人走廊。廣州人稱它“騎樓”。這是為了對付夏季陽光的強烈照射和陣陣對流雨的侵擾。行人在“騎樓”下來往,既可遮蔭,又可避雨。

  “蒙古包”亞洲溫帶草原上牧民為了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房屋叫“蒙古包”,它是用厚實的毛氈和毛皮製成的帳篷,容易拆卸和捆紮成包。溫帶草原夜間氣溫低,蒙古包封閉得也比較嚴密。

  “倉房”我國塔里木盆地乾旱地區,極少降雨,房屋不用考慮洩水問題,所以屋頂是平坦的,可以利用來曝晒糧食。祕魯利馬地區的房屋也是平頂的,沒有屋簷,屋頂周圍砌上一道矮牆,即成為露天倉庫。貨物堆在露天,只受日晒,不用擔心雨淋。

  “雪屋”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常用雪壘成磚,做成圓頂雪屋。房屋做成後,在室內燒一把火,雪磚就會融化,將磚間的空隙密封;再在雪下挖一個通道進入屋內。這種雪下通道使冷空氣不易進入室內,而暖空氣卻可聚集在圓頂屋內。因紐特人常愛半赤裸居住在圓頂屋內,除了留一小孔通氣外,由於圓頂屋密封得好,人的體溫和一小盞油燈的熱量,就能使室內溫度升高。

  小學三年級科技手抄報資料:科技的好詞

  數學是明澈的思維。有數學思維的人多了,***特別是那些穿戴科學外衣的騙子***的空間就小了。無限的虛幻能在數學找到最踏實的歸宿。

  數學是奇異的旅行。……

  數學是純美的藝術。數學的世界裡沒有醜陋的位置。在數學家眼裡,自己筆下的公式和符號就象希臘神話裡的那位塞普勒斯國王,從自己的雕像看到了愛人的生命。在數學裡,在那比石頭還堅硬的邏輯裡,真的藏著數學家們的美的追求,藏著他們的性情和生命。

  數學是永不停歇的人生,學數學的感覺就象在爬山,為了尋找新的山峰不停地去攀爬……

  數學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不論怎麼走,只要走得夠遠,你總能到某個地方的。

  這樣充滿熱情和詩情的語言讓我感慨萬千:作為一門科學,為人類文明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數學,理應為所有的人珍重。這樣的語言一反常人對數學的呆板陳述,讓我體會了數學嚴謹的外衣下純美的執著,字字句句給數學正名。作為一個並不是原本並不熱愛數學的數學老師,一個對數學知之甚少的人,我不用掩飾對數學的無知。但我想,至少我擁有對數學崇敬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引領我走進數學圈,在這個讓我驚歎的世界中,我聚集了內心的每一次訝異和喜悅,有一天,我會讓學生通過我這種真實的感受,接納數學,喜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