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論文發表範文

  環境會計是以環境資產、環境費用、環境效益等會計要素為核算內容的一門專業會計。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建議

  摘要:環境會計的研究對於我國而言還處於初級階段。在環境會計體系中建立環境審計是毋庸置疑的。會計體系,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企業會計,環境會計,會計體系

  引言

  環境會計的研究對於我國而言還處於初級階段,為了防止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重蹈覆轍,實施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博士論文,會計體系。我國必須加緊推行企業環境會計的實施。通過上文對環境會計的探討,結合我國國情,針對目前我國在環境會計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對我國開展環境會計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 制定和完善環境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企業為追求自身的經濟利潤,往往不願意實施環境會計,或者不能真實、準確地實施環境會計。博士論文,會計體系。為了保障環境會計在我國真實有效地推行實施,這就需要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強有力的支撐。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環境會計相關法律體系,以強制的法律手段保障環境會計的法律地位,以法律形式約束、規範人們的經濟行為,使之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保證環境會計的順利實施。在制定和完善相關環境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時,可以在考慮我國特有國情的前提下,適當地借鑑、吸收國際上的理論成果和成功的實踐經驗。

  目前,環境會計在目標上還很不明確,對其目標的正確認識是完善和發展環境會計的前提;環境使用者的群體還不夠普及,到現今為止,只有政府相關部門對其比較重視,並且依據企業在環境保護和環境汙染治理的行為上制定出了一定得獎懲措施。博士論文,會計體系。除此以外,大多數企業部門和個人對環境會計資訊的意識還不夠強烈。我國要發展環境會計必須增強和國外學者以及相關部門的交流,我們需要借鑑國外成功的案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深我國環境會計理論方面和實務方面的研究探討,使我國的環境會計的理論和實務研究都跟上國際的步伐。

  2 遵迴圈境會計發展的循序漸進原則

  按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和我國經濟發展的自身特點,想讓環境會計的實施在我國一下子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是不現實的。我國的環境會計必然要經歷一個由萌芽、發展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對於不同階段,環境會計的應用要求也有所不同,從形式到內容,從核算方法到應用範圍,都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1、形式上,將複式記賬和單式記賬兩種方法的核算相結合,然後由單式記賬慢慢轉變成複式記賬;在資訊披露方面可以先採用在財務報表中補充資料或附註的形式,再逐漸向正規的報表披露模式轉變。

  2、內容上,對比較容易操作的內容先確認、計量和披露,當發展成熟時對其全部內容進行核算。

  3、核算方式上,暫時對環境會計要素的核算不作非常嚴格的要求,之需要從現有的會計資料中獲得環境資訊就可以,不過當環境會計要素的核算逐步發展成熟時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體系。

  4、推行範圍上,先在一小部分進行試點,然後推廣到全國各地。可以先在汙染狀況比較嚴重或者國家重點建設的企業和行業進行試點,通過對其反映效果的觀察從中進一步改善,總結其中經驗,然後逐步推廣到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企業,最後推廣到全國各地。博士論文,會計體系。

  3 加強政府管理部門對環境會計的監督

  企業為追求自身的經濟利潤,往往不願意實施環境會計,或者不能真實、準確地實施環境會計。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對環境會計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博士論文,會計體系。社會公眾監督和社會中介監督都屬於社會監督的一部分。博士論文,會計體系。其中,社會公眾監督不具有法律效應,但是它的輿論影響不能忽視,它往往決定著媒體對企業的輿論導向,所以社會公眾的監督對企業在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是很重要的,這是促進環境會計完善的一個重要部份。然而,國家有關機構對環境會計的監督主要體現在強制性和專業性上,當前,我國國家審計機構還沒有環境審計這個組織,在相關的審計法律法規中也沒有對環境審計方面的內容作具體的規定。

  審計是一個重要的監督組織,在環境會計體系中建立環境審計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建立環境審計首先要了解環境審計法規建設;其次為建立環境審計做好物力人力和財力準備如配備環境審計人員;最後出具環境審計報告,這是我們進行環境審計得出的書面證明,是促進企業環境會計穩步前進的有效推進力。環境審計部門可以從核查原則、核查內容和核查材料上這三個方面對環境審計進行定義確認和披露。

  4 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素質

  作為會計處理的實際操作者,會計人員的會計專業技能極大程度地直接影響到國家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實際貫徹執行是否合法真實有效。作為一門新興的會計學科,環境會計的實務操作還沒有被我國廣大會計工作者所熟悉,要想在我國大力推行實施環境會計,非常有必要培養一批高專業技能素質的會計人才,同時也要提高現有會計工作者在環境會計相關方面的專業技能。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增強,高新技術的出現,環保措施的進步以及綠色產品的產生,企業對環境管理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我們雖然經常強調生產商對其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廢物的排放,但是沒有改變其根源,汙染源還是不斷擴散開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想回到過去清新的環境,必須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到消耗再到回收利用等每個階段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只有從管理思想上徹底變革了才能保證每個環節的改變。對於會計的主要核算人員——財務人員就必須樹立起積極的環保思想,另外,環境會計是由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和環境學多門學科相結合的應用學科,傳統會計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財務人員就需要對其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所以,財務人員在加強對環保認識的基礎上更要在專業水平方面下功夫。

  參考文獻

  [1]辛鑫.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及計量[J].雞西大學學報,2010,***03***:76-77

  [2]劉潔亮,忻琦,林蓉.環境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探索[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0,***11***:16-18

  [3]張曉會.芻議煤炭企業環境成本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2***:186

  [4]鄧寅.關於我國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0,***04***:93

  篇2

  淺談環境會計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摘 要 :會計環境是會計理論與實務賴以產生、存在、發展的客觀社會環境。影響會計及會計理論的會計環境有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政治、經濟、科學水平、法律、社會、文化教育等內容,作為影響會計的社會環境整體,其構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會計環境對會計可以是綜合性的幾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響。會計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體現為相互影響的關係。會計環境的不斷改善,必然會促使會計在各個方面不斷髮展和完善。

  關鍵詞 :會計環境 會計理論 影響

  研究會計理論與實務應該重點研究會計環境問題,這是因為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會計作為社會文明的產物當然也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會計環境是會計理論與實務賴以產生、存在、發展的客觀社會環境。

  一、會計環境

  所謂會計環境就是存在於會計系統外部的,決定著會計的產生於發展的,影響著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模式、會計實務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等客觀狀況。會計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它對會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產生著影響。會計環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概括地總結一下,會計環境的基本特徵是:①縱向差異性;②橫向差異性;③相關性。

  影響會計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各方面因素相互聯絡而綜合發生作用。但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用有大有小,有主有次,並非平行關係,一般來講,在不同歷史時期個環境因素對會計的影響程度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對於各種會計環境因素應從其對會計發生的實質作用大小出發,劃分一定的層次,構成一個環境因素體系 。

  從圖1可以看出:①在影響會計的諸因素中,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是起決定性的或主要的因素。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以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觀點,說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該國會計發展水平的主導因素;同時也表明在當今的知識經濟和資訊科技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②法律、政治、文化、教育和社會等因素是會計環境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受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它又制約會計需要程度和會計職業力量;③會計需要程度會受到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而被賦予時代特徵,會計職業力量的大小也要受到經濟、法律、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制約,它是會計自身影響的因素,因而屬於次要的環境因素。

  二、

  ***一***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會計的影響

  從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來看,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於會計的產生與發展都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創造的物質財富完全可以與過去幾千年的財富總和相比,20世紀的後半葉,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也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對會計理論方面提出的挑戰。例如,人力資源會計的提出。不僅如此,知識經濟的時間、空間概念還產生了對會計理論的衝擊,人們力圖從更加廣泛的意義上將經濟資訊轉換成會計資訊,原會計基本假設或者說基本前提所界的時間、空間概念框架必須進行很大變化的調整。

  ***二***經濟基礎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經濟基礎對會計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不管人們如何總結會計的概念,無論是作為一個經濟資訊系統,還是作為經濟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都屬於經濟領域範疇。經濟基礎環境,包括所有制形式、經濟管理體制、企業組織形式、企業經營方式以及介於法律和經濟之間的經濟政策,都會對會計產生重要影響。

  ***三***社會制度、政治、法律對會計的影響

  社會對會計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務方面,都會對會計產生影響。例如,社會對於會計資訊公開性的要求程度,從一定意義上講,會受到社會對保密性認識及個人權利認識的影響。社會的保守程度對於會計的計量觀也會產生影響,保守程度不同,對資產、收益的計量就會採用不同的會計政策。社會意識形態對於會計也會產生重大影響。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上的要求往往通過一些經濟政策來體現,政治對會計的影響往往不是單獨表現,而是與經濟、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一起發揮作用。

  “法律”是階級社會特有的歷史現象,它是體現統治階級意識,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不管意識形態如何,各國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這些法律制度是最直接,最經常地制約經濟行為和會計實務的。由於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存在著差別,導致它們的會計制度有差別。具體而言,影響會計的法律環境包括:⑴不同的法系,國家所屬的法系不同,對會計模式的影響也不同;⑵會計立法的主導思想,會計的立法思想決定了會計的立法模式,不同的立法模式又會對會計實務產生不同的影響。

  三、總結

  總的來講,會計環境是會計形成的基礎,會計隨會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有對會計有影響的內外因素的變化都會提出相應調整。會計環境是存在於會計系統外部的,決定著會計的產生於發展的,影響著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模式、會計實務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等客觀狀況。會計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它對會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產生著影響。我國會計的特殊環境決定了中國會計具有自己的特色。

  參考文獻:

  [1]章美珍.中級財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朱小平.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