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複習的有效方法總結

  高三學生複習政治的時候,需要有適合的方法,高效複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三政治複習的有效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政治複習的有效方法

  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因此,學生的心理狀態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與壞。而自信心是成功做好一件事情的提前,學生一旦對高中政治複習具備了自信心,就能夠以一個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政治複習之中,並且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有關的複習任務。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學生。教師還可以和學生聊天談心,通過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並且幫助學生更好地親近政治這門學科。此外,教師注意練習的難度和數量,從而幫助學生能夠保持興趣的同時不斷增強自信心。這些方式都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並且也能在實際的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當前的高考政治對基礎知識的要求更高了,任何一個題目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點之上,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做好基礎知識的複習教學工作,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的基礎知識。

  1.拉通知識點,進行點、線、面的複習

  高中政治進行高三複習任務很繁重,因為涉及的知識點眾多,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出合理的複習教案,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複習,進而幫助學生夯實高中政治的基礎知識。面對紛繁複雜的高中政治知識點,筆者採取的方式是化繁為簡。每一個知識點是一個小的點,而每一個單元和有關的知識是一條線,一個個的知識點串聯成一條知識線,最後所有的知識線織成了高中政治知識的面。通過這種由小到大,將一個個小的知識點進行合理地梳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有關的知識。

  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復習就像是在織網。網上的每一個節點就是一個知識點,網上縱橫交錯的經緯線就是一條條知識線,當學生最後將一個完整的漁網織完的時候,學生對政治的基礎知識複習就獲得了成功,即學生打牢了高中政治複習的知識基礎。

  2.進行相關知識的聯絡複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點

  將有關的基礎知識點弄懂弄明白後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關聯性複習。將具有關聯性的知識點進行聯絡地複習,這樣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有關知識點。如,文化、經濟、政治這三個關鍵詞如何進行合理地聯絡,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清楚知識點並且獲得能力的提高呢?當教師進行到“文化與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這一部分的知識複習時,教師可以引入經濟生活中的“消費”,將文化與經濟的關係具體化為文化消費、消費文化等關鍵詞語,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三、結合當下時政熱點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考查的一個重點部分是學生對時政新聞的認識,即學生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解答時政知識點。這是一種對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考試題型。所以教師需要在複習中就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對有關熱點時政的分析能力。如,前段時間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外交矛盾,學生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政治知識進行理性看待呢?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合理的引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很有可能會運用到“我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國的國家利益”“當前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是在區域性地區仍然有不穩定現象的存在”以及“我國的外交政策及基本目標”等知識點。

  這樣的時政新聞加之有關知識點的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有關知識點的理解,並且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高三政治複習課中的情感教育方法

  一、創設情境,以境育情

  情感教育離不開特定的情境元素,中學生思維活躍,感情強烈,易受藝術感染,教師應該根據教育教學內容,通過投影、錄影、音樂、小品、漫畫等多種直觀手段,把學生帶進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景生情,以理激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有的老師認為情境法只適用於新課教學,高三複習時間緊、容量大,教學中往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其實不然,情境教學法的重要價值之一在於啟用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增強學習經歷中的體驗、感悟度。當然,情境的創設必須有針對性,符合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也要有思辨性,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此外,可以結合社會熱點與重要時政創情境設,在關注社會生活中感悟知識,昇華情感。

  二、構建三維教學目標,以情促學

  政治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強調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領悟、運用知識,並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縱觀新課改以來的高考試題特點,不僅注重主幹知識,同時也關注人文精神。

  無論從課程的性質與功能,或者高考的現實需要,高三的複習都不能僅僅侷限在某一方面,必須構建三維教學目標,以情促學。以《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一課的複習為例:我們可以展示抗震救災或者世博會等重大事宜,引導學生回顧知識、分析政府的各種行為分別體現了哪種職能,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政府是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增強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援。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三、合作探究,以情育人

  情感教育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方法,它與新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目前複習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學生盲目訓練的現象依然比較嚴重,結果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複習缺乏興趣、思維狹窄,學習效率偏低。其實,知識框架與網路,不能硬塞給學生,每節課都應留出3~5分鐘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並進行課堂交流。特別是時政專題的複習,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熱點提供背景材料,大膽展示;師生要知情互促,共同就相關知識連結、命題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修正和完善。

  這種教學方式凸顯了情感教育的幾大特徵;興趣性、創造性和成功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樂趣、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成功體驗,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使學生的情感向健康、穩定、向上的方向發展。同時,情感教育的社會性目標也得到較好實現,學生增強了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學會團結與尊重他人,素質得到提高。此外,師生互動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

  高三政治複習的誤區

  知識的複習中,有的學生盲目的瀏覽教材,目的指向不明。在閱讀教材的時候就如同在看報紙雜誌,隨便翻翻看看,平均用力,毫無目的。其結果是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精力,雖然瀏覽教材數遍,對知識的掌握依舊很模糊。有的學生對知識只求文字面上的記憶,不求甚解。這些同學在閱讀時,對知識只求字面上重複而機械的記憶,不求字面之下深層次上的理解,不花功夫去感悟其中的精髓和本質,亦或是根本就不知道要去感悟文字內在的精髓。這樣雖然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卻因為對知識理解不夠而導致了記憶上的模糊、殘缺和運用是的困難。還有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只求“點”,不求“線”和“面”。每門學科的知識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體系和框架的,知識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的聯絡。如果知識單純的記憶一各各孤立的知識點,而不去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絡,那樣記憶的知識就是零碎的、片面的、鬆散的,那樣的記憶也是不可靠的,更不要談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了。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