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高三政治複習的技巧彙總

  在高三政治複習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高效的複習技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課標下高三政治複習的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課標下高三政治複習的技巧

  1 優化課堂結構

  按照教學計劃,高三第一學期應該完成政治學科的第一輪複習。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適當加快教學進度的情況下,千萬不能忽視教學效果。組織政治學科第一輪複習,筆者的做法是優化課堂45分鐘的結構:採用“5+25+15”的模式,開頭5分鐘檢測上節課的教學內容,中間25分鐘開展複習教學,最後15分鐘留給學生強化識記本節課要求掌握的考點***這15分鐘所識記的考點,也就是下節課要檢測的內容***。這種邊教學、邊複習、邊練習的模式,達到了鞏固記憶、強化練習的要求,使複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傳授記憶技巧

  在《高考說明》的考核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運用知識作出必要的判斷”。這種能力要求從本質上講主要是識記能力。識記的技巧性很強,如果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歸納、提煉出好的記憶技巧,學生複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例如,在複習民主監督與民主決策時,學生很容易把這兩種方式混淆,筆者傳授學生撿字順口溜記憶法***“公家聽民是決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除順口溜記憶法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掌握歸類記憶法***即把政治考點進行不同分類,如“宗旨”、“屬性”、“特點”、“標誌”、“基礎”等***、圖示記憶法***即用簡單的線條、簡潔的文字構建圖示,使人直觀地感知識記材料***等記憶技巧。這樣教學,學生學起來輕鬆,記起來快速。有了記憶做保障,複習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3 重構知識框架

  任何課本在編寫時出於其自身體例的需要,總要對知識進行加工改造,建立起框架結構。這種框架結構當然有其科學性,但也存在自身的侷限,主要是它必須考慮課的容量,往往把政治知識割裂到每一課中,教師應該對課本知識進行再加工,按照學生的認知需要,把政治知識以專題為單位進行重構。這種重構需要一定得標準或者依據,既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在第二輪複習中,筆者劃分了一些知識專題,如:加強巨集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教師首先要構建清晰的框架結構,並且自覺地教學過程中注意知識的橫向聯絡和縱向聯絡,長期潛移默化,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整體意識,使其能夠逐步自主建構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在最後複習階段尤其重要,教師一定要依據考試說明,把散碎的考點用專題框起來、穿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複習有的放矢。

  4 高度重視閱讀和審題

  每次考試都會有部分學生因閱讀不細、審題不清而導致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在平時的複習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多加指導。對於選擇題,筆者通常用下列順口溜概括其解題方法:“先看題幹問什麼,再看題支說什麼,肯定錯誤打×記,×到最後答案明。”對於閱讀材料解析題,筆者指導學生:首先要把握一段材料的整體意思,再找出材料中與教材中重合的一些關鍵詞,結合給出的問題,審清題意,找出中心詞、限制詞,明確答題範圍和內容要點,做到有的放矢。圖文材料題則要注重指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有效資訊,特別提醒學生:圖中的文字、圖下的註解,這些往往是答題的突破口。強化審題能力和答題技巧的規範化訓練,可以減少學生不必要的失分,是複習訓練中的重要環節。

  5 關注生活和時政熱點

  高考不迴避熱點,當今社會重大的時政、社會熱點問題常被用作高考命題的背景材料。在複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熱點,特別是要注意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培養學生運用政治知識、政治觀點去解釋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近幾年的高考熱點較多,呈現這樣的特點:“以我為主”,考查對我國影響重大的事件;“以經濟建設為主”,對熱點問題進行知識性關注。如:國家的巨集觀調控,高度關注黨和國家現階段的重大方針、政策,尤其是調整部分。2011年高考前,筆者在複習訓練中,將胡錦濤主席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的致辭中強調的實現包容性增長作為背景材料,設計了一系列與包容性增長有關的問題進行訓練,這個熱點在高考出現,學生解答起來得心應手。

  提高高三政治複習的效率的方法

  1.把書讀厚。在一輪複習中,要以《考試大綱》為依據,把所有的考點梳理一遍。根據《考綱》的考點逐個擴充內容,對每一個考點依據“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典型例題”“熱點應用”“易錯點”的環節回憶或者默寫,做到“把書讀厚”,逐個考點過關,做到“撿遺拾漏”。並做到二次默寫,二次檢查,直到學生把基礎知識識記牢固為止。

  需要注意的是,將要複習的內容細分成幾部分,不宜一下教給學生太多內容,否則難度太大,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把書讀薄。在二輪複習中,對於已經熟悉掌握的考點可以標明已經掌握的符號***例如“√”***,對於不太熟悉的考點標好不太熟悉的符號***例如“?”***,對於沒有掌握的考點標好沒掌握的符號***例如×***。這樣,我們對自己的考點掌握情況就一目瞭然了。在對考點各個擊破以後,還必須把各個考點整合成知識面,具體包括:單元知識整合法,主線拓展歸納法,主體行為分類法。以各知識點為依據,以點擴面,以點接面,融會貫通。這樣學生才會對知識有整體把握。

  同時,根據要求,大膽取捨。凡是《考試說明》中不作要求的,不管該知識點你認為如何重要,不管它在老教材中的地位如何重要,也不管這些觀點在你頭腦中如何根深蒂固,我們在備課時都必須堅決捨棄,否則只會徒增學生壓力。

  3.關注時政熱點。把握時代脈搏,注重政治敏銳性。學生由於課程安排緊張,往往學科素養不高,缺乏政治敏銳性,運用知識不靈活。近幾年的政治高考往往迎著社會熱點上,以現實問題為載體,設定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立意問題,所以,必須對熱點問題予以高度關注。

  ***1***全面把握和深刻認識熱點問題,熱點專題不能太多太泛,而是要精。要把握那些體現國家意志和利益,體現人類追求,影響較大,與所學學科內容有著必然聯絡的內容。例如:對“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握:什麼是科學發展觀,為什麼要貫徹,怎樣貫徹。

  ***2***運用學科知識對熱點問題進行恰當分析。要體會和領悟熱點問題在知識上最有意義的切入角度,做到教材與問題有機結合,對每一熱點從經濟學、哲學、政治學三個角度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發生在我們周邊似乎是小事,卻又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找出這些熱點背景材料,通過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評價,例如豬肉漲價,股票、銀行利率調整,傳統節日放假與傳統文化的繼承等。

  高三政治最後階段複習做法

  一、全面把握重點、熱點問題

  近幾年,高考政治中的大部分命題都是以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生活題材為情景材料命題,體現了“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原則。特別是高考政治的分析說明題、論述題都是結合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及國內外事件命題。因此,必須關注一年來國內和國際社會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和“熱會熱點問題”,特別是對年度間黨的會議、中央經濟工作、農村工作等,要全面蒐集,系統整理,從中把握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內容和意義。

  其次,要深刻分析總結重點、熱點問題的核心內容。例如,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歷史背景、原因、意義、戰略措施.三鹿奶粉事件與政治、經濟、哲學常識的結合點。例如,三鹿奶粉事件與國家的政治職能、市場調節的特點以及國家的巨集觀調控等。在全面準備、深刻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使學生全面準確的掌握重點、熱點問題的有關內容,並在解題過程中加以運用。

  二、系統、準確的掌握基礎知識

  根據政治學科的特點,必須加強基礎知識訓練。

  1.丟掉課本,盲目做題,這樣做最終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要回歸課本,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以考綱和課本為依據,對照考試說明,精雕細刻,把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異同和應用,注重知識的細節末梢。

  2.要注意把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對考察的知識點不僅要做到全方位的複習,更要注意角度的變化;不僅要了解每一個知識點,更要了解這一概念原理與其他概念原理的相互聯絡。把每一個基本概念、觀點、原理放在知識的整體結構中去準確理解和把握,注意知識的層次性,準確把握主幹知識。要引導學生注意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將知識點串成線,以線構成面,層層遞進,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知識網路,使學生全面、系統、準確的掌握基礎知識。必要時對知識點進行跨框題、跨章節、跨部分、跨學科的複習,以構建知識的體系與網路。

  3.對基本觀點的記憶和表述要進行準確、熟練、規範地訓練。可採取專題訓練、定時練習等方法,加強和鞏固學生記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再將基礎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選準重大熱點專題,按專題對材料和理論進行重新審視和整理,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基礎知識準確回答問題。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