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於引起學生興趣的課文。那麼,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該如何準備好教案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

  【學習目標】

  1.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反覆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3.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自學互研”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情景匯入 生成問題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 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充套件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 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C.“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 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

  提問:說出這樣話的你覺得應該是怎樣的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個人,讓我們跟隨他一起走進他的作品《秋天的懷念》。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癱瘓***tān huàn***   雁陣***yàn***  捶打***chuí***  翻來覆去***fù***

  絮絮叨叨***xù dāo*** 整宿***xiǔ*** 仿膳***shàn*** 爛漫***màn***

  ***2*** 詞義

  侍弄: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

  捶打:用拳頭或器物撞擊物體。

  翻來覆去 :指來回翻轉身體。形容多次重複,變化無常。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囉唆。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

  淡雅:素淨雅緻;素淡典雅。

  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

  2.作者名片

  史鐵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1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

  步驟二 整體感知,走進文字。

  ***一***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欣賞。

  2.學生誦讀: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讀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二***整體感知

  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步驟三 深層探究,深入理解。

  1.藉助表格,理清文路。

  學法指導一:

  針對步 驟三中的概括事件

  概括事件六要素法

  ①語言要凝練。不需要面面俱到,時間和地點如果沒有特別的含義可以忽略,關鍵是“人+事”。

  ②要點要全面。人物要抓住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要交代清楚,然後再用通順的語言組織在一起。

  ③字數符合要求。有的題幹中限制了字數的要特別注意不要超過範圍。學法指導二:

  針對步驟四中的景物描寫、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時令、季節、地點等。

  ②渲染氣氛,為下文 作鋪墊。

  ③烘托人物性格、情感、心理感。

  ④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暗示人物命運和結局。

  ⑤深化作品主題。  【交流點撥】

  “我”的情況 母親的表現 母親的話 “我”的表現 母親的表現

  第一次 暴怒無常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狠命捶打兩條腿。 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 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第二次 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 喜出望外

  2.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

  【交流點撥】主要體現在四件小事上:

  ***1***“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2***母親重病纏身時,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託。

  3.作者的生活態度前後有什麼改變?

  【交流點撥】“我可活什麼勁兒”***絕望***“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再生希望***。

  步驟四 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1.品味細節描寫的魅力。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 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交流點撥】一系列關於母親的細節、動作描寫都體現了深沉偉大又毫不張揚的母愛;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兒子受折磨;聽動靜是擔心兒子想不開;一切沉寂後再進來眼邊紅紅的,是為兒子所承受的苦難而痛心;一直沒有勸解是怕說錯話傷及兒子的自尊。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兒子心裡的苦悶,知道要給他一個靜靜地平息暴怒的空間。

  ***2***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交流點撥】看似平淡無奇好像多餘之筆的一句話,卻寫出了母親為了兒子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一顆心全部放在了兒子身上。不能不讓人為之深深感動。

  ***3***“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為什麼“擋”在窗前?

  【交流點撥】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4***“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交流點撥】她為自己出語不慎引起了兒子的傷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傷。她把兒子的自尊看得比什麼都重,甚至在這一點上比兒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兒子。

  2.品味景物描寫的魅力。

  文中有哪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並理解兩個 景物描寫的作用。

  【交流點撥】第一處景物描寫: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這裡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突出“我”孤獨、痛苦、無望的心情。第二處景物描寫: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寫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壯、深沉的氛圍,突出了“我”的心理從痛苦、無望轉向明朗、堅強的變化過程。

  步驟五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主題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題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交流點撥】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2.閱讀下面史鐵生的兩段文字,體會他頑強樂觀的性格特點。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 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

  ——《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病隙碎筆》

  【交流點撥】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 。

  3.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

  【交流點撥】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活得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能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 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板書設計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步驟二 整體感知,走進文字。

  步驟三 深層探究,深入理解。

  步驟四 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步驟五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外在於:不足之處在於:

的人

1.初一上冊語文第二課秋天的懷念預習教案

2.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時特訓答案

3.初一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預習學案

4.7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秋天的懷念

5.7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秋天的懷念

6.初一上冊語文第5課秋天的懷念練習題及答案

7.七上《秋天的懷念》配套練習冊的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