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方法指導

  掌握好數學的學習方法,會讓你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多看

  主要是指認真閱讀數學課本。把課本當成練習冊。一般地,閱讀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

  1、課前預習閱讀。預習課文時,要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對定義、公理、公式、法則等,可以在紙上進行簡單的複述,推理。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點。這樣做,不但有助於理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課堂閱讀。預習時,只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做的標記和批註,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閱讀課文,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3、課後複習閱讀。課後複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課後,必須先閱讀課本,然後再做作業;一個單元后,應全面閱讀課本,對本單元的內容前後聯絡起來,進行綜合概括,寫出知識小結,進行查缺補漏。

  :多想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

  在學習時,要邊聽***課***邊想,邊看***書***邊想,邊做***題***邊想,通過自己積極思考,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歸納總結數學規律,靈活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變成自己的知識。

  :多做

  主要是指做習題,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並且應該適當地多做些。做習題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溝通起來。在做習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麼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多問

  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呢?第一,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第二,要肯動腦筋,。發現問題後,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應當虛心向別人請教,向老師、同學、家長,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不要有虛榮心,不要怕別人看不起。只有善於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你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表現。

  有關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根據初一學生年齡,能力特點,對點、線、面、體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教學中要藉助於教具、模型、實物、圖形等具體描述,先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在感知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從小學學過的線段、三角形、正方形、圓柱圖形以及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說明早已學習了一些幾何知以。學生對幾何就有一種“老朋友”的親切感。然後鼓勵學生只要勤奮努力地學習,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學好,樹立學幾何的信心。

  上到初中,幾何跟小學的也差不多,只是不單純只是認識某些幾何圖形,而且要學習它的構成,它的特點,這就要求他們要多開動腦筋,發展空間想像能力,如:通過手電筒或探照燈“射”出的光束,說明射線的意義,行進中的火把、飛行中的螢火蟲等例項,認識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等等。比如學到錐、柱、球的時候,必須先製作好模型,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幾何體,先讓他們在腦海中樹立這些幾何體的形象,然後再拆分開來看它的構成,包括線、面的特點。在畫三檢視的時候,拿出正方體讓學生們動手擺出所要求的幾何體並上前從不同的方向看它,然後畫出它的三檢視,然後依據老師畫的俯檢視擺出相應的幾何體,多次反覆,最後總結經驗,可以讓學生更能記住,更形象生動有趣,又有動手能力。

  初一幾何要開始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畫圖能力、幾何語言及符號的轉換能力和推理能力,初中生對幾何很多還是停留在識別階段,不會用數學語言去描述,比如:什麼是平行線?他們能知道怎樣的兩條線是平行線,可是不會準確的去描述它。還有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垂線段最短的知識點學習時,他們都能看出垂線段是最短的線段,卻不能說出為什麼,經過老師提示之後,才恍然大悟,他們還不會將知識點聯絡起來,更難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解釋新的問題,缺乏知識的聯想。再有一個就是不會畫,不會正確畫出合乎要求的幾何圖形,畫圖總是不能很規範,或者根本無從下手,動手能力比較差,比如:畫三檢視時,總是畫的歪歪斜斜,或大或小,正方形化成長方形是常有的事,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時,總是不能按照步驟要求去完成,沒有保留作圖痕跡,沒有結論,或長短不一,不知從何下手;還有就是不會想,在角度的計算上,總是看不到角之間的聯絡,就只是盯著一個角看,不去多想想,然後不習慣去標註角度方便計算,查詢聯絡。最後,即使能夠計算出角度,可是不知道該如何去正確清楚的書寫,這是最大的問題。為今後幾何的學習打好基礎.鑑於以上問題,我們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低起點,及時加強能力的訓練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