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詹姆斯是誰

  威廉·詹姆斯哲學家、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也是美國心理學的鼻祖,也是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哲學家詹姆斯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家詹姆斯的簡介

  威廉·詹姆斯,1842年1月11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市一個有科學精神的牧師家庭,1910年8月26日卒於新罕布什爾州巢可樂***Chocurua***。詹姆斯的祖父是愛爾蘭人。1798年移居美國,因投資開發伊利運河而成富豪。詹姆斯的母親叫瑪麗-羅伯遜·沃爾什***Mary Robertson Walsh***。父親老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Sr.,1811—1882***童年時因一次事故而失去一條腿,但未因此沮喪消沉。

  1875年,建立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0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0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詹姆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代表作品有《心理學原理》。

  哲學家詹姆斯的生平

  早年愛好繪畫和科學,1858 年回美國羅得島州新港市隨亨特***William Morris hunt, 1824-1879***習畫一年,1859-1860 年全家遷往瑞士日內瓦,他在日內瓦科學研究院學習科學,當時他希望成為畫家,因此不久即返回新港市繼續習畫,但後來發現自己缺乏做畫家的天分遂放棄了。

  1861 年進入哈佛大學勞倫斯理學院在埃利奧特***Charles W. Eliot***指導下攻讀化學,後又改學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三年。在這期間,他的老師懷曼***Jeffies Wyman***的進化論思想對他以後的學術觀點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又因聽著名動物學家阿加西斯***Louis Agassiz,1807-1873***的課,使他的興趣從化學轉向生物科學。

  1864 年,詹姆斯轉入哈佛醫學院學醫,1865 年還未畢業便隨同阿加西斯去巴西進行自然考察。在考察過程中,詹姆斯感染了天花,同時感到自己不宜做準確而有秩序的收集和歸類工作而中斷這項研究。

  1866 年繼續學醫,但又因身體不好而中斷。

  1867 年又去德國留學,在赫爾姆霍茨、馮特、微爾和的指導下學習醫學、生理學和心理學。因體力不支,不能堅持實驗室的工作,但卻有較多的時間博覽法國和德國、美國的文學名著,還有機會到柏林大學聽課。

  1869 年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後,卻因受當時流行於德國決定論哲學思想的影響,一度悲觀消極,最後得了抑鬱症。他一度相信,人生一切是註定的,在註定觀念束縛下生命毫無意義。直到後來因讀到一篇雷諾維葉***Charles Renouvier, 1815-1903***有關自由意志的文章,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並決心通過對意志功效的信仰治好自己的病。

  1873年,他的健康狀況果然好轉,開始在哈佛大學教解剖學和生理學。他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也是此時孕育出來的。1875-1876年在美國開第一門心理學課,課程的名稱是“生理學和心理學的關係”。

  1875年,他首建一個供講課演示用的心理實驗室,1877年成立一個比較正式的心理實驗室,比馮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於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的世界第一個正式的心理實驗室還早二年。1876年詹姆斯任哈佛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1878年,詹姆斯和吉本斯***Alice Howe Gibbens***結婚,生了五個孩子,有一個兒子也叫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因編選出版詹姆斯兩卷本的書信集而出名。同年,威廉·詹姆斯與亨利·霍爾特公司出版社簽定合同,著手編寫《心理學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90***。

  1880年在哈佛大學任哲學副教授;1885年升為教授;18***改為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於1894年和1904年兩度當選為該會主席。

  19 世紀 70 年代參加“形而上學俱樂部”,認識了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並接受其影響,後一起建立了實用主義。1872 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解剖學和生理學,由於研究神經生理以及與心理學有關的其他生理學問題,他逐漸轉向心理學的研究。

  哲學家詹姆斯的思想

   詹姆斯在《信仰的意志和其他普及哲學論文》中自認為他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得益於C·S·皮爾斯***Charles Sander Peirce,1938-1914***。這本論文集的前四篇論文討論所謂“宗教信仰的合理性”。其他論文講決定論、道德生活、偉人、黑格爾和心靈的研究等。皮爾斯用“實用主義”這個詞來指實驗性的、以經驗為依據的思想。他的實用主義是用更為明確的符號來說明某種符號,藉以克服語言概念的混亂。1907年,詹姆斯出版了《實用主義:舊的思維方法之新名稱》,擴充套件了皮爾斯的實用主義,使之更加體系化。詹姆斯的實用主義主要從心理學和倫理學上考察價值、評價和滿意等問題。他認為思維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建立“同我們的環境之間令人滿意的關係”,因而人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願望來塑造現實的特點。這種看法和他在《原理》一書中表現的非理智主義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他還認為“真理是人們在經驗過程中構成的”,“如果有一概念,我們能用它很順利地從一部分經驗轉移到另一部分經驗,將事物美滿地聯絡起來。很穩妥地工作起來,而且能夠簡化勞動,節省勞動,那麼這個概念就是真的。”詹姆斯進而認為“真理就是任何證明自己在實現信仰中有效的東西的名稱。”***James, 1907,P. 418, P.64***他不僅把實際結果作為判斷真理的經驗的工具,認為“有用就是真理”,而且把它推廣到說明善的道德領域中,用有利於道德行為的實際結果多元性給善下定義。他甚至用這種實用主義觀點來為宗教信仰辯護。他說,“根據實用主義原則,只要關於上帝的假設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能令人滿意地起作用,那麼這個假設便是真的。”***James, 1907,P.299***??詹姆斯還把實用主義看作一種方法論,並把它歸結為一句格言:“不講原則,只講效果。”他說,“實用主義的方法不是什麼特別的結果,而不過是一種確定方向的態度。這個態度不是去看最先的東西:原則、‘範疇’和必需的假定,而是去看最後的東西:收穫、效果和事實。”***James,1907,P.55-56***他認為許多“原則”的爭論,都不是“效果”爭論,因而是多餘的和沒有意義的,想以此來取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原則爭論。

  1908年,詹姆斯在牛津的曼徹斯特學院講演,翌年,把講演稿編成《多元宇宙》***A Pluralist Universe,1909***出版,?進一步發展了他在《宗教經驗之種種》一書中提出的真理的標準。他認為無論是知識、真理或意義,都應解釋為一種自然的過程或一種功能的混合物。在他看來,宇宙是以如此眾多的特殊和具體的方式聯絡在一起的非永恆過程的多元體,不可能只用抽象的思辨加以解釋。1912年,詹姆斯又出版了《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主張宇宙的本原是“純粹經驗”。他說,“我認為世界只有一種本原,一切事物都由它構成,我把它稱為‘純粹經驗’”。他認為具有各種規定性的萬物只是人們對“純粹經驗”或“混沌的意識流”加工改造的結果。在《原理》中,他也說過,“我們的經驗乃是我們所注意的東西”***P.402***,“總有無數的事項呈現於我的感官之前,但是隻要我們對它們沒有興趣,它們就絲毫不能進入我的經驗之中,我的經驗乃是我所注意的東西。”又說,“實在就是我所注意的東西”,“一切實在的基礎和起源,無論從絕對的或實踐的觀點看來,都是主觀的,也即是我自己的”。***P.297***如果把他的“純粹經驗”和他在《原理》中表現的上述觀點聯絡起來,就不難看出詹姆斯純粹經驗論實際上是把經驗主觀唯心主義化。

  詹姆斯的人格是複雜的。他雖然深信經驗是思想的出發點和最後的證明,但他並不反對理論思辨。在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論問題上,他傾向於自由意識論,十分重視意志和注意的作用,但他也承認決定論是簡化各種紛繁複雜的宇宙現象的便利手段;理智是對付環境的許多方法之一,雖然有一定的限度。他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卻十分重視吸收前人和外國人的研究成果,如實地闡述別人的理論,而且善於聆聽各種不同的觀點。E·海德佈雷德***Edna Heidbreder***在她的《七種心理學》***Seven Psychologies***一書中指出,“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詹姆斯往往能夠把他的論敵的立場闡述得比論敵本人所講的更加清楚,然後再加以反駁。”***P.159***他主修自然科學和醫學,但他同時博覽法國、德國和美國的文學名著,有很高的文學修養;他的文章風格十分引人入勝。當時美國許多不是必修心理學的學生也喜歡他的書。據說有人到圖書館借來他寫的書,管理人員略帶風趣地問:“你是想借寫小說的心理學詹姆斯的書,還是想借寫心理的小說家詹姆斯的書?”詹姆斯是美國機能心理學的先驅,但他既不是學派的建立者,也不想組織學派;他在美國自創心理實驗室,卻聲稱,“我生來就不喜歡實驗工作。”***Boring,1950,P.553-554***他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卻不要求他們照他的意思去思想。在他致力於心理學著述和教學時,他是哲學教授;在他轉而從事哲學著作時,卻當心理學教授。他的《心理學原理》出版後,多次重印,被譯成法文、德文、義大利文和俄文。當舉世為他這本書喝彩時,他卻在給他的出版商的一封信中說,他的這部書是“令人作嘔的、膨脹的、臃腫的、浮泛的一堆資料,它不過是證明兩件事情;第一,沒有什麼科學心理學這樣一種東西,第二,威廉·詹姆斯是一個無能的人”***Allen,1967,P.314-315***。

  詹姆士的徹底經驗主義的“實在”解釋:“實在”有三個要素。第一要素是一個極端混亂的純經驗,它是給我們提出問題的;第二要素是一套久已印入我們的意識結構的,幾乎不可能改變的基本範疇,它是為一切答案圈定了大致範圍的;第三要素是以最符合我們當前需要的形式給我們具體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