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開發的最佳時間

  很多家長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及愛好,甚至還採用了西方國家非常盛行的“右腦開發”模式。不過是什麼時候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據育兒專家表示,當孩子6歲的時候,正是他們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人類的右腦主要體現一個人的“藝術性”,如果儘早開發幼兒的右腦,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想象力,對孩子將來的創造力也有極大的幫助,比如繪畫、跳舞、音樂、樂器等都能激發一個孩子的創造力,這些活動確實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因此從出生到6歲這個時間段最適合進行“右腦開發”,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大腦正出於快速發育的過程,如果這時候外界進行刺激開發,對孩子右腦的發育具有促進作用。人類的左腦則負責計算、邏輯、語言等學術性較高的活動。幼兒除了需要開發右腦之外,左腦的開發也是不能忽視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個體。

  開發右腦的訓練小遊戲

  呵癢癢;***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家長用手撓孩子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面板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漸地把時間延長。

  擦背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給孩子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擦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能倒走3-5步;***1-2***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協調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沿著一條直線倒退著走路。

  難度設定: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隨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後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線倒著走;C要求孩子獨立地沿直線倒著走。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領會,需要給予身體指導,如:一人在前面扶著他的雙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後輪流抬起他的左右腳往後移。2 偶爾地給予身體協助。

  會走上、下傾斜約15度的小斜坡;***1-2***

  訓練目的:重心、平衡、膝蓋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及幫助給予:上斜坡:開始時家長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著孩子的雙手協助;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可站在其身後,只在他有需要的時候推或扶持孩子前進。下斜坡:開始時家長站在孩子身後,雙手從孩子雙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勵他扶著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嘗試在他雙手放置兩件小玩具,讓他在不用攙扶的情況下下斜坡。

  難度設定:A走上斜坡;B雙手拿物走上斜坡;C攙扶下下斜坡;D獨自下斜坡。

  能彎腰並用手觸控腳指頭5-10次;***1-2***

  訓練目的:增進身體的柔軟度及體能。

  訓練要求:在孩子的腳趾頭上分別貼一貼紙,讓兒童彎腰揭下。

  難度設定:A開始時先讓孩子把腳放在矮凳或最後一級樓梯上嘗試並且只揭1-2張貼紙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後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張貼紙。

  幫助給予:家長需要在孩子旁邊或身後協助,用雙手輕壓孩子的雙膝,如孩子無法同時彎腰及伸直膝蓋,可讓他扶著桌子的邊緣進行嘗試。

  能2步1級上樓梯;***1-2***

  訓練目的:訓練平衡力、協調及獨立行走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腳上一級樓梯,然後把左腳踏在同一梯級。

  難度設定:A扶著扶手或家長的手踏樓梯;B獨自踏樓梯;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站在上一級樓梯上,伸出雙手協助孩子並同時給予口頭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乾果放在樓梯上,等孩子踏上後給予獎勵。注意開始時可在每一梯級放乾果,逐漸地,只在幾級樓梯或最後一級樓梯上才放。不論孩子如何哭鬧,要堅持讓孩子配合才能給予獎勵物。

  能抓著滾動的球,並把它推回去;***1-2***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兩端,家長把球推給孩子,鼓勵他伸手把球接住並推回給家長。

  難度設定:A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孩子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並鼓勵孩子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給予: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孩子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後逐漸撤銷幫助的程度。

  與別人玩接球遊戲;***1-2***

  訓練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運動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

  難度設定:A開始時家長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長把球伸向孩子,鼓勵他/她伸手來接球。C當孩子主動把球給家長時,家長應該說“謝謝”。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沒有接球、給球的主動性,請另外一位成人給予身體指導,直到孩子開始有主動接、給球的意識,逐漸地撤銷給予的幫助。

  抓癢;***1-2***

  訓練目的:觸覺刺激,減輕觸覺過敏,促使大腦細胞活躍,改善腦細胞之間聯絡,促進全身趨於平衡。

  訓練要求:抓撓孩子的腳心,重點是腳心不著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鐘,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開始時可每次只撓一下,逐漸地讓孩子習慣這樣的觸覺刺激。

  日常生活中右腦開發的簡易訓練方法

  多去接受大量顏色、氣味、味道、音響的刺激,如作按摩、親近自然,享受鳥語花香;

  多多鬆弛精神,從日常瑣事中解脫出來,作瑜伽,靜坐,泡浴缸,發白日夢等。

  這些往往並不複雜,可以在不經意中活化右腦,提高你的創造能力和生活質量。

  例如,公交車上不要只是捧一本書看,而是觀察身邊人的神態,記住擦身而去的美女。眼睛疲勞時望望天上的雲,想象一下都像什麼,想出的樣數越多好。

  看一幅畫,默記,然後閉上眼睛,在頭腦中再現畫面,翻轉,放大,縮小。在想象中進一步觀察它的細節。如果是一棵樹,想象出樹皮、樹葉、樹上的小蟲和鳥。解剖這棵樹,想象出木質髓心、樹根。作這種訓練,平時對各種 事物的感性認識越多,想象越豐富。

  讀劇本,不要僅看文字,更要想象場景,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態。

  制定工作計劃,不要只使用文字材料,而用圖表,助你形象的安排工作。

  計劃給孩子過生日,畫一個圖,或只在腦裡想象一個圖,謀劃一天的活動。

  千萬不要1+1也敲計算器,多用心算。

  剪報資料用圖形加以分類。

  偶爾改變一下上下班路線,隨便換條路線,有意識的記住新建築、新景觀,這需要新的空間認識辦法,必須啟用右腦。當然到鬧市區逛逛,有條件去旅遊,效果更好。

  自己作一件陶藝品,也許笨拙,但雙手得到全面運動,右腦得到良好刺激。同樣,插花,更多靠右腦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