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記憶方式的兩大困境

  傳統的記憶方式有兩個困境,第一個是記得慢,第二個是忘得快。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困境:記得慢。

  為什麼用傳統的記憶方式會記得慢呢?

  因為根據心理學家研究,我們在運用傳統方式記憶的時候,短時記憶容量非常小,只有7個左右。

  “短時記憶”指的是:資訊一次性呈現後,保持時間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也就是說,我們一遍或聽了一遍的資訊,如果不重複,它們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就會非常短,很容易就忘記,所以叫做短時記憶。

  那麼“短時記憶容量”指的就是我們在一遍或聽了一遍之後,腦海中能夠留下來的資訊量。

  我們剛才在做記憶測試的時候,那10個詞語、或20個詞語,當你讀完一遍,在沒有重複的情況下,能記住多少個詞語呢?

  又例如,給你一串數字:3750285379,你讀一遍,大概能記住幾個數字呢?

  又例如,給你一串英文字母:bmctyuksgh,你看完一遍,大概能記住幾個字母呢?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絕大部分人,對於這些沒有明顯規律的資訊,讀完或看完一遍,在沒有重複的情況下,大概能記住的數量最多是7個左右,這就是我們在運用傳統記憶方法時的短時記憶容量。

  也就是說,無論是詞語、數字,還是英文字母,我們能夠記住的數量大概就是7個左右,再多我們就沒有辦法一次記下來,必須分批重複才行了。

  想想看,我們每天要記那麼多的資訊,而一次只能記7個左右,那要分多少次才能記住呢?這就難怪我們一看到大量需要記憶的資訊就會感到頭暈了。

  當我們把這些記憶資料分成很多片段,每次一小段一小段地記憶的時候,還會碰到另外一個問題。當我們一小段一小段從上往下記,當記到下面的時候,就會發現,前面的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然後又得從頭開始記。這樣要重複很多遍。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碰到傳統記憶的第二個困境:忘得快。

  我們所記住的資訊,很快就會開始忘記,一篇文章,我們從上往下記,甚至還沒有等到我們記完,前面記住的就開始忘記了。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我們需要反覆進行記憶,要重複很多遍。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對於那些沒有意義的資訊***例如無規律數字、英文字母等***,我們需要重複100-150遍才能真正記得牢,才能夠把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要用的時候能隨時回憶出來。

  而且,需要說明的是,這100-150遍的重複,並不是指連續不間斷的重複,如果連續不間斷地重複100-150遍,那麼效果大概可能相當於重複了10遍,還是起不到轉入長時記憶的作用。

  這100-150遍的重複,是需要在記憶快要遺忘的時候分時段來重複,例如在記憶之後20分鐘、半小時、2小時、4小時、半天、一天、三天、一週、一月、一年等等,要這樣在不同的時候重複很多遍,才會永遠記得牢,否則可能就會慢慢忘記。

  因為有了這兩個困境,傳統的記憶方式不僅記得慢,而且忘得快,所以記憶效率非常的低,因此也讓我們對記憶東西總是感到頭痛、感到大腦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