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教學反思

  在初一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做好每一個反思是相當重要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三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儀,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

  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複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餘一般不會複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歷史知識積累,僅限於每週的兩節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複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物件,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物件,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資訊與課本聯絡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後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二***

  初一的歷史課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史的知識,再加上初一學生算是真正意義上接觸歷史,所以相比較而言學生還是更容易對歷史課產生興趣。但是怎樣才可以讓歷史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歷史,怎樣才可以讓歷史課堂變成學生喜歡的課堂,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值得不斷嘗試的事情。

  在講述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我才發現初一學生的歷史知識少得可憐,而且學生的歷史知識面十分狹小,比如我在講述堯、舜、禹的時候,80%的學生是不知道這幾個人的,連這些字都不認識,更別說他們的故事;只有極少部分閱讀面比較廣的學生聽說過他們的傳說故事。所以在上歷史課的時候,想要學生進行故事的講述和比賽,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講故事之外,其實歷史課堂的形式還有多種形式的:表演、話劇、知識競賽等。儘管這些形式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但歷史課堂中還是可以嘗試的,尤其是對於初一的孩子,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講述到“遠古人類的一天生活”時,有幾個班的小組嘗試了表演,在短短的時間裡,學生能準備出一些簡單的臺詞和相關的動作,確實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時候,他們能很認真、很投入的表演,著實讓我欣慰。

  歷史課定期準備一些知識小競賽,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組學習的形式,小組競賽可以增強集體榮譽感。在前三課上完之後,我準備了一次小的知識競賽,時間就是20分鐘左右。在第一個班進行知識競賽時,我準備了必答題和搶答題,由於搶答題不能確定誰先搶到問題,所以課堂的控制有很大難度,所以其後的幾個班,我就取消了搶答的環節,雖然這樣競賽的氣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課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不管是歷史表演還是知識競賽,再或者故事講述,其實都只有一個目的: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增強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至於讓學生討厭歷史、厭煩歷史,也許這就是歷史老師最大的心願。

  歷史課堂形式的多樣性本身就是歷史知識的一個延伸和拓展,也是歷史知識的一個活用,不至於讓歷史真正成為歷史。當然,課堂形式的多樣性還是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好好準備的,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形式不僅僅再是形式。

  ***三***

  打造高效這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預習課本,對課堂上的一些重難點問題有所思考,使學生對歷史的線索更加清晰,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課後的小測有利於在學生拓展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教學方法是好的,課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將從兩個方面予以說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講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時,作為起始課,在匯入新課時利用歷史朝代歌,通過提問方式和學生一起回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絡。

  2、這幾節課都利用視訊輔助教學,通過大運河、和武則天的視訊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3、通過預習題綱導讀,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不足之處一:

  1、在第一課設計了三個合作探究題有點多,時間不夠用,而且有些影響重點的突出。

  2、在預習導學時讓學生按所有的提綱的順序通覽全書有些浪費時間。

  3、上了兩節課了都感到課堂練習時間不夠充分,鞏固不到位。

  4、學生在發言方面,7.7班較好,其他班級學生不願舉手,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5、通過課前默寫檢測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對對第一課知識大運河的相關知識掌握的不好。

  三、採取的措施:

  1、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再精煉,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討論問題要突出重點內容,使學生能有感而發。

  2、增加課堂練習時間,保證學生能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3、督促學生利用好小組互幫互學,發揮小組的作用。

  4、對學生髮言好的及時加分鼓勵,激勵其他同學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