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十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八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就是其中一顆閃耀的明珠。小編整理了關於八年級下冊語文的十首古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語文古詩十首

  1.《贈從弟》***其二*** 劉楨 漢末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初

  城闕***què***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唐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唐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7.《無題》 李商隱 晚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8.《相見歡》 李煜 五代南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9.《登飛來峰》 王安石 北宋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自***緣身在最高層.

  10.《蘇幕遮》 范仲淹 北宋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八年級語文課外李白古詩立冬賞析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其詩歌總體風格豪放俊逸,清新飄逸,氣勢磅礴,大氣十足。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並具有浪漫主義精神。

  賞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立冬》詩中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立冬之夜,筆墨都凍涼了,詩人只好與爐火瓊漿相伴,微醉中竟將一地月光當成了雪跡。

  拓展:

  立冬陰,一冬陰;

  “睡懶覺”可養生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從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攝氏度為冬季。

  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為結束之意。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作準備。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的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祛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精闢地論述了精神調養、起居調養和飲食調養的方法,並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引入人體冬季養生的原則,它告訴我們,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其中,起居調養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猜你感興趣:

1.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古詩十首

2.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後十首古詩

3.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十首

4.8年級下冊語文十首古詩

5.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