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畫楊桃句子賞析

  《畫楊桃》是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課文講述我在畫楊桃時畫成五角星卻得到老師的讚揚和啟示,同學們在進行這篇課文的句子賞析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畫楊桃》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畫楊桃》句子賞析

  1、“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段話表達了三點意思:一是講看楊桃的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二是講看到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不要忙著嘲笑別人;三是講應該實事求是。

  2、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麼的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句中的“教誨”是教育、教導。“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這句話是說老師和我父親講的話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認為別人的錯了,很可能別人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這個道理對我一輩子都是有好處的。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畫楊桃》課文探究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作者先略寫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地敘述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事,最後寫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突出老師對“我們”循循善誘的教育,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結果的思想方法。

  課文從一件事中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來龍去脈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課文對人物語言、神態的描寫具體細緻,形象生動,能準確反映人物內心世界。老師神態由嚴肅到和顏悅色,老師的話語通俗易懂,循循善誘,飽含哲理,表現出高超的教育藝術。學生們開始嘻嘻哈哈,以為“我”把熟悉的楊桃畫成五角星,非常好笑;瞭解真實情況後,顯得很尷尬,反映學生們的率直、天真。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生受益。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課《畫楊桃》課文原文

  我讀小學四年紀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老師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麼?”

  “像五角星!”

  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半晌,他又問道:“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麼?”

  “好—笑!”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出嘻嘻的笑聲。

  於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後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