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會在考試中得到體現。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一***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佈: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溼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幹

  ***6***來自海洋的氣流——溼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幹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二***

  1.對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

  ②大氣對流運動顯著;

  ③天氣複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

  ②大氣平穩有利於高空飛行;

        ③包含臭氧層。

  3.大氣的熱力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13h max***-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長波******14h max***-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選擇性 臭氧-紫外線、CO2-紅外線***、散射***有一點選擇性小顆粒優先散射短波光-蘭紫光***、反射***無選擇性 雲層***。

  5.太陽輻射***光照***的影響因素:

  緯度、天氣、地勢、大氣透明度、太陽高度。 我國太陽能的分佈: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

  陰天的晝夜溫差小,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7.氣溫的垂直分佈:

  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每升高100m氣溫降低0.6℃。

  8.氣溫的水平分佈:

  ①緯度分佈: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佈:夏季 陸地﹥海洋,冬季 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9.氣溫年較差:

  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三***

  1、主要大氣環境問題:

  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33.溫室效應***全球保暖***影響:

  ①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區與低平島國被淹沒;

  ②對農業的影響:低緯度地區減產,高緯度地區增產;

  ③影響水迴圈:增加降水極端異常天氣事件,地表徑流改變***南方降水最多,北方減少***。 應對措施:

  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力發展新能源,多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減少消費減少廢棄物排放盡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災。

  ②增加溫室氣體吸收:植樹造林,保護原始森林,採用固碳技術。

  ③適應氣候變化措施: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設水利設施,防止降水突發事件和海水入侵。

  2、主要的氣象災害:

  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颱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颱風:在西北太平洋麵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多發於夏秋季節,危害包括:狂風、暴雨、風暴潮。

  預防措施:加強研究、檢測預報工作;做好宣傳減小措施;研究抗風作物減少農業損失;加強國際合作。 寒潮:一次冷空氣入侵,使氣溫24小時內降低10℃以上,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危害:降溫、大風、大雪、凍雨。預防措施:加強預報工作,提前釋出預報資訊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提前做好防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