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複習資料

  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生物複習,做到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從而形成驚人的記憶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感謝欣賞。

  ***一***

  預防傳染病

  1***、概念: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能夠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

  特點:傳染性、流行性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傳染源: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三個基本環節 傳播途徑: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主要傳播途徑: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

  傳染病在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

  2、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傳染源:“五早”***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消滅病畜 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媒介

  18

  ***4***、理解免疫的概念,知道人體免疫三道防線

  ﹡人類有保護自身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由面板和黏膜組成的,具有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消除異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線是由吞噬細胞和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組成的,具有溶解、吞噬和消滅病菌的功能,這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特定病原體起作用,這種免疫的方法叫做非特異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是由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臟、淋巴結三種***和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組成的,這種免疫方法作用特點是人體後天具備、針對特定病原體起作用,這種免疫的方法叫做特異性免疫,又叫做後天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共同特點:都是排除和消滅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的健康。

  ***5***、理解計劃免疫及意義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抗

  體;抗體主要存在於血清中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腫瘤細胞等異物***叫抗原。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功能,人體依靠它識別“自己”和“非己”的成分,主

  要功能:①清除體內衰老、損傷和死亡的細胞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

  產生③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

  ﹡意義: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把它接種到人體後,可以使人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提高人體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能力,這種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叫做計劃免疫。***規定對12歲以下的兒童進行“四苗”接種。乙肝疫苗接種已納入計劃免疫***,注射疫苗目的是注射抗原,進行特異性免疫,保護易感人群

  ***6***當代主要疾病和預防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當今社會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

  a、心血管疾病及預防:

  *至少有三個因素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吸菸、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多運動、合理膳食、不抽菸、經常檢查並在必要時調節血液,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b、癌症及其預防:P119

  ***二***

  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儲存能量最多的是脂肪;主要的供能物質是糖類。蛋白質是人體生長髮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蛋白質既能提供能量,又是組成細胞的基本物質。病人手術後—多補蛋白質。***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加碘的澱粉溶液,呈現褪色反應。 3、夜盲症—--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4、人體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膽汁能乳化脂肪為脂肪微粒***。 5、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是小腸。 6、 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7.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 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的部位在口腔、胃、小腸。澱粉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脂肪最終分解為甘油、脂肪酸、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9、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大分子***,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為多肽***大分子***,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被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消化公式: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胃: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 ;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有消化功能的地方有:口腔、胃、小腸。有吸收功能的地方有:胃、小腸、大腸。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於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貧血患者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的食物。

  小腸適於消化的特點:***1***長:5-6米,食物停留時間長。 ***2***面積大:有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和微絨毛,增大了消化的表面積***3***多:含多種消化液,有腸液、胰液、膽汁等。

  小腸適於吸收的特點:***1***長:5-6米,食物停留時間長。***2***面積大:有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和微絨毛,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積 ***3***薄: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三***

  人在生物圈中的義務

  1、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P121----129

  ***1***土地利用對生物圈的影響

  *為什麼我國已明令禁止使用黏土燒磚?燒製黏土磚不但毀損耕地、汙染環境、浪費能源,而且黏土實心磚的保溫效能也差。發展新型牆體材料替代大量的實心黏土磚,具有保護耕地、節約能源、利用廢渣、治理環境、改善建築功能等重大社會效益。到2003年6月30日,我國已有160個城市限時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

  *我國的耕地情況:我國現有耕地1.34億公頃,人均僅為0.11公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特點是山地多,平原只有12%。我國耕地質量普遍不高,在約1.34公頃耕地中,中低產田佔90%。按可耕地計算,我國的土地只能承載3.3億人;資源的合理承載人口為9.5億人,最大人口臨界點估計為16億。目前我國人口已達13億,早已大大超過社會經濟負荷能力和資源的合理承載能力。

  ***2***森林對生物圈的影響:

  在生物圈的物質迴圈和能量轉換過程中,森林起著核心作用,森林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增加溼度、製造氧氣、淨化空氣、減弱噪音。森林被破壞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不僅造成森林資源的匱乏,還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使許多動物瀕臨滅絕,更會使全球性的氣候惡化、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頻繁發生的水災和旱災等。

  ***3***環境汙染對生物圈的影響

  *環境汙染是指由於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大量的有害物質排入環境,使環境惡化。

  *環境汙染不僅有礙工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也嚴重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及生物圈的穩定

  空氣汙染會形成酸雨。

  水汙染會破壞水域生態系統。

  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2、保護生物圈是全人類的共同義務生物圈保護的中心目標,在於保持各種生態環境的健康,維持人類和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

  ***1***保護生物圈刻不容緩

  ***2***人類能夠保護好生物圈

  ***3***人類活動也會改善生態環境。

  *舉例說明地球為人類和各種生物提供的空間和資源都是有限的:

  耕地面積有限、淡水資源有限、物種資源有限、能源儲備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