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黃土高原教案

  黃土高原東西千餘公里,南北75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八年級地理黃土高原的教案該怎麼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地理黃土高原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對中國區域地理有了一番瞭解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的學習,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我國的跨省區域並能夠舉例說明某區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使學生認識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念。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後果

  4、黃土高原生態建設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圖的能力。

  2、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並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後果,進一步培養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及歸納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雜關係,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匯入】

  一、 匯入***以黃土高原的圖片來匯入本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師出示,生代表朗讀,生明確目標。

  【教學過程】

  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過渡語句:學習一個地方我們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師出示圖片,生讀圖找到黃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區,小組派代表回答,師出示答案***

  1、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

  2、主要跨越的省區:跨越了晉、陝、寧、甘等四省

  3、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

  ***過渡語句:這麼多的黃土是怎麼形成的?***

  ***師佈置學生關於黃土高原形成的說法***

  4、成因:科學家提出了多種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援,即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來的。

  ***師出示出示圖片,生思考“颳得風的方向” 師提問,生代表回答***

  ***過渡語句:專家們到底找到了什麼證據證明“風成說”說呢?***

  ***師佈置學生從課本上找到證據,並理解這些證據的所證明的東西***

  5、證據

  第一條證據“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衝來的;

  第二條證據“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流質***風或流水***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第三條證據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第四條證據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過渡語句: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黃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現在我們來學習為什麼它呈現給我們的是溝壑縱橫的模樣***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師佈置學生看課本,總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師提問,生回答,師出示***

  1、原因

  ***1***自然原因:植被、土壤、降水、地形

  ***2***人為原因

  ***為了使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更清,是出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圖”,讓學生髮現其不同,得出自己的結論,生代表發表自己的結論,師最後總結***

  ***師佈置學生記憶“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生互相檢查,師巡視抽查***

  ***過渡語句:水土流失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呢?***

  2、後果

  ***過渡語句:最直觀的後果就是使得黃土高原變得溝壑縱橫,但是整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所以呈現的景觀也不同的***

  ***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黃土高原不同的景觀;讓學生思考人口和村莊主要分佈在哪種區域;生代表回答***

  黃土塬***人類和村莊主要分佈的區域***、黃土樑、黃土峁

  ***過渡語句:除了這最直觀的後果,還有哪些呢?***

  ***1***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2***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3***還向黃河下游輸送了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師生一塊分析水土流失帶來的後果***

  ***過渡語句:地形和氣候條件確實是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一個主要因素,其實,這兩個因素還會產生其他不利影響***

  三、脆弱的生態環境

  1、氣候

  ***師佈置生完成P83活動題,做完後小組內討論;組內派代表回答,師總結,

  口述答案***

  ***過渡語句:通過剛才分析黃土高原的氣候,我們瞭解黃土高原會產生旱、

  澇災害,黃土高原那麼疏鬆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會有什麼後果?***

  2、常見災害:乾旱、洪澇、滑坡、泥石流、塌陷

  ***師通過引導使學生意識到黃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得出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脆弱,也瞭解了其脆弱的自然原因***

  ***過渡語句:人類活動又對黃土高原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3、人類活動——人為原因

  ***師出示黃土高原人地關係惡性迴圈示意圖,師引導學生理解該圖***

  ***過渡語句: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已嚴重製約著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四、生態建設

  1、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五、小結

  ***生代表總結本節知識,不足之處由另一名學生補充***

  ***二***

  課題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並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的評價

  2、讀圖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徵瞭解黃土高原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並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後果。通過分析,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複雜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並認識相應的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辦法與經驗。

  教學重點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徵。

  學習難點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徵的成因。

  教學

  方法 導學法、談話法、講述法相結合 教具、儀

  器、課件 有關課本插圖和影象資料.掛圖

  教 學 流 程個案補充

  【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有960萬 km2的陸地面積。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景觀不同。我們生活的地方,處在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上。今天我們共同來認識生養我們的黃土高原。

  【講授新課】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引導學生讀圖8.1“黃土高原的位置”或掛圖,

  首先讓學生在圖上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並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教師可根據有關資料簡單地介紹把黃土高原。

  總結:在我國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黃土覆蓋的地區——黃土高原,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 2、講述: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並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黃土地形景觀——黃土塬、黃土樑、黃土峁等。

  引導學生讀圖8.2“黃土高原景觀”認識“黃土塬、黃土樑、黃土峁。”仔細比較“塬、樑、峁”的景觀特徵。

  提問: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哪一種黃土地貌景觀?

  學生回答:黃土塬。

  3、提問:這麼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別的地方沒有?

  引導學生完成課本第6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教師巡迴指導。

  ***1***讀圖8.3“黃土形成過程示意”說說戈壁、沙漠、黃土的分佈規律。

  ***2***下面是支援黃土高原黃土“風成說”的幾方面證據,討論每一條證據說明了什麼問題。

  ●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水衝來的。

  ●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的顆粒越來越細——黃土流動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岩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小結:關於黃土高原上那麼多的黃土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等。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援,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黃土高原表現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點,“塬、樑、峁”等地貌型別多樣,這些特徵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1、讓學生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後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彙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鬆、多孔隙,垂直節理髮育,乾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後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而黃土高原恰恰是一個植被極度缺乏的地區。

  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閱讀圖8.6,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係”。

  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2、讓學生閱讀圖8.7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

  引導學生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

  2***人為原因主要有: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3、引導學生完成活動3: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米。

  讀圖8.8,找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佈,並根據圖上資訊,分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確定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除了黃土高原外,還包括哪些地區,請學生描述。

  第二,從地形、地勢著手,看一看這類地區分佈在哪些地形區內,又在第幾級階梯上。

  第三,讓學生看等降水量線,觀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其降水量在哪個範圍內。

  最後歸納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較大。

  4、提問: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會產生什麼後果?

  引導學生讀圖8.5和第二自然段課文回答: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

  達標檢測

  1.填空

  ***1***黃土高原東起 、西至 、南連 、北抵 。跨越 、 、 、 等省區。

  ***2***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 作用形成的。

  2.選擇題

  ***1***關於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佈最廣泛的地區

  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泛的地區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

  ***2***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黃土坡 B.黃土塬 C.黃土峁 D.黃土樑

  3.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作業佈置一、單項選擇

  1.黃土高原與南方地區的重要界線是:***  ***

  A.淮河B.秦嶺C.太行山D.大興安嶺

  2.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廣泛支援的說法是:***  ***

  A.冰川B.地震C.風成說D.火山灰堆積

  3.黃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眾多B.降水量大,位於溼潤區C.水流速度快D.流經黃土高原區

  4.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A.旱澇災害B.颱風C.寒潮D.地震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板書設計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位置和範圍: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寧、甘等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塬、樑、峁

  3.黃土高原的成因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2.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

  ***二***水土流失產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