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考數學成績的三大學習方法

  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下文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歡迎大家參考:

  :

  一、思路思想提煉法:催生解題靈感“沒有解題思想,就沒有解題靈感。有了解題思想,解題思如泉湧。”但“解題思想”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教師每天掛在嘴邊,陌生就是說不請它究竟是什麼。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典型的數學題目,可以快速掌握。

  二、典型題型精熟法:抓準重點考點管理學的“二八法則”說:20%的重要工作產生80%的效果,而80%的瑣碎工作只產生20%的效果。數學學習上也有同樣現象:20%的題目***重點、考點集中的題目***對於考試成績起到了80%的貢獻。因此,提高數學成績,必須優先抓住那20%的題目。針對許多學生“題目解答多,研究得不透”的現象,“當通過科學用腦,達到每個章節的典型題型都胸有成竹時,解起題來就得心應手。”

  三、逐步深入糾錯法:鞏固薄弱環節管理學上的“木桶理論”說:一隻水桶盛水多少由最短板決定,而不是由最長板決定。學數學也是這樣,數學考試成績往往會因為某些薄弱環節大受影響。因此“鞏固某個薄弱環節,比做對一百道題更重要”。

  衝刺階段高考數學複習指引

  一、嚴格遵循高考大綱

  所謂“綱”,主要指《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簡單地說,《考試說明》就是對考什麼、考多難、怎樣考這3個問題的具體規定和解說。《教學大綱》則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研究《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既要關心《考試說明》中調整的內容,又要重視今年數學5種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我們可以結合上一年的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考試說明》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發現命題的變化規律。

  今年對新、舊教材中都有的內容和交叉的內容要多加註意。數學高考的《評價報告》指出:“今後的教學和複習中首先要紮實學好基礎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絡,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絡,理清脈絡,抓住知識主幹,構建知識網路。在總複習中要充分重視主幹知識的支撐作用。”“今年全國就讀普通高中的新生已全部使用數學新課程教材。今後數學命題應該更加關注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程序,瞭解使用新課程考生的實際情況; 吸收新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數學科考查更加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把好方向,就必須吃透《考試說明》,才能少做無用功。

  二、強化通性通法

  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處處長任子朝所說的,“不能借口能力考查和理論聯絡實際而弱化、淡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有的知識點看起來在課本中沒有出現過,但它屬於“一捅就破”的情況,出現的可能也是有的。“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說高考最重視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和相關的知識。例如,將直線方程代入圓錐曲線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別式、求根方式、韋達定理、兩點間距離公式等可以編制出很多精彩的試題。這些問題考查瞭解析幾何的基本方法,也體現了考試中心提出的“應更多地從知識網路的交匯點上設計題目,從學科的整體意義、思想含義上考慮問題”的思想。儘管剩下的複習時間已經不多,但我們仍然要注意迴歸課本。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路,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的指導思想下,高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對高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迴歸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複習才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