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家庭的講章大全

  家庭生活是基督教婚姻的主要內容,教會對結為夫妻的男女雙方提出的要求是謹守相互的盟約,互敬互愛、彼此忠誠、彼此照顧、白頭到老。

  基督教家庭的講章篇一

  神造人要人按照神的心意來管理祂所造的一切。“神的心意”是什麼呢?就是萬物和祂的關係都正常,順服在上帝的權柄之下,這是天堂,這是神起初造的伊甸園的狀況。我們打個比喻:董事會研究做了個決定,董事長通過這個決定來體現、表達他的心意,總經理就要照著董事長的心意去處理問題、做相關安排,這個方向是不能變的。如果你改變了,你這個總經理就是不稱職的,就是違背董事長心意的。結果人現在說:你董事長和我差不多一樣嗎,我要跟你一樣,我來管理,哪裡還需要你董事長,你靠邊,我來管理這一切,按我的心意。

  人在被造之中要把創造的神推翻到一邊去,人來管理,結果就管到今天這個狀況,亂七八糟,什麼都出現。所以,婚姻出問題,是在人悖逆上帝以後。首先出現的是和環境、和家庭之間的關係不正常了。

  人犯罪以後,作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他們就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做裙子。有人就提出來說:這就是亞當、夏娃他們第一次破壞了神和人和被造之間的關係。神叫人吃無花果樹的果子,以及各樣樹上的果子,神沒有說你用無花果樹的葉子可以編裙子。所以,人類犯罪以後第一件事情是把無花果樹的葉子給摘下來了,破壞環境。

  第二件事情是表現什麼?他們彼此自私,各自為自己編織裙子,沒有互相幫助了。然後呢,就互相指責、互相控告,陷入了整個的混亂當中。婚姻一出問題,就產生了人和神的關係不正常。人和神的關係不正常以後,人悖逆上帝,產生了人和人之間關係不正常,人和環境之間關係不正常。問題的核心是:忘記了神的安排,只顧自己的需要。

  其實我們把這個神學思想延伸放開,你想一想:你在工作中,在環境中,在家庭中,都是因為不要神的安排,只顧自己的需要造成了很多的問題。神安排你作一個僱 員,你不滿足,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就產生一些超越僱員的行為,去做一些完全和你的身份不相稱的事情。神給你的安排,是作丈夫,你要愛護你的妻子;你超越了 神的安排,只讓妻子來滿足你,你沒有足夠的愛給她;你是妻子,是“幫助”的角色,你常常願意篡權,願意作“頭”,願意丈夫來聽你的,覺得“耙耳朵”很舒 服,是你否定了神的安排,只顧自己的需要,家庭問題就出混亂了。在兒女問題上,也有混亂,兒女對父母的不孝順,也是不服從安排,只顧自己的需要;父母對兒 女的教育當中,常常把兒女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忽略了他獨立的生命個體所應有的生命主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

  最近兩天,我連著兩個青年病人,都是十八、九歲的。她們來我這兒看病,症狀是頑固嘔吐。原因在哪裡?我一瞭解,她們是聽話的乖女兒,爸爸媽媽什麼事情 都強加在她們身上,爸爸媽媽的意思就是她們的意思,她們只能作木偶,不能主動地活出自己生命特徵來。心理壓抑以後,反應在生理機能上的混亂,以嘔吐來排洩 心裡的不平衡,嘔吐是從心理到生理的一個反應。

  人不要神的安排,只顧自己需要,所造成的混亂問題,不僅是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上,連生理都受到影響。

  魔鬼攪擾,引誘人犯罪,悖逆上帝,人和神的關係不正常產生了人和人關係不正常。雖然魔鬼是這樣嚴重的破壞,但是神的命定沒有改變,神依然要達到祂計劃的。 神是說的到,做的到的,只有神是這樣的。好事上我們說的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壞事情上,我們說的到,做的比我們想的更壞。

  因此,神從救贖個人來設立了教會。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地上,成全了教會,以教會和基督的關係,再來表達婚姻的關係。基督是“新郎”,教會是“新婦”;基督是“頭”,教會是“身體”。婚姻的意義在哪裡呢?首先我們看到,在神的命定裡,婚姻是與神永遠的旨意連在一起的。我們常常感覺到婚姻是我個人的問題,是我們要傳宗接代、生兒育女,是我個人生活的需要,這是對婚姻觀念一個完全錯誤的認識。

  第一,我們要認識到:婚姻是神的恩典,是和神所進行的一個很重要的連線,婚姻是與神永遠的旨意連在一起的。

  什麼是“神永遠的旨意”?就是人類犯罪以後,神要帶領我們脫離罪,再進到祂的身體裡面受造就,彼此學習成長,建立教會,神的心意滿足。教會作“身體”,基 督作“頭”的這個人回到起初神造人的目的裡,有神的形象,有神的樣式,管理神所造的一切。我們今天在教會裡學習管理,在教會裡我們也學習彼此之間活出神的 形象和樣式來,直到耶穌基督再來、審判、最後進入新天新地。進入新天新地,神和人的關係正常了,人和被造的關係正常了,最後達到了聖經《啟示錄》告訴我們的:一切享受安息。

  以前曾經給大家講過,關於安息的問題。整本《聖經》從頭到尾就講的“安息”的路線,怎麼樣恢復安息?怎麼樣進入安息?進入迦南地是安息的預表。現在進入基 督是進入安息的開始,最後完全的安息是我們一起進入新天新地,人和神的關係正常。這個關係正常的過程中,聖經鼓勵我們進入婚姻關係,在婚姻關係裡邊,我們 能夠學習、操練、造就、改變,使我們成長,在婚姻關係當中使我們和神的旨意連在一起。

  第二、婚姻是神兒女生活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卻包括了屬靈的原則。

  怎麼包括屬靈的原則呢?在現實生活中,你處理問題以什麼原則為準則?如果你以中國文化的原則為準則,你就是一個大男子主義,你會用中國文化的觀念,處處指 使你的妻子、你的配偶來伺候你,她只是你的一個僕人而已,這是中國文化。如果我們進到聖經文化裡說,妻子是你“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你要愛她,為她舍 命。《聖經》弗 5:25;說: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這個屬靈的原則擺在這兒的時候,你處理問題就不一樣了。

  在婚姻中,才能天天體驗、操練這個屬靈的原則。也許你愛,愛過頭了。主說:你們愛父母、妻子、兒女,不能勝過愛我。你愛得不夠的時候,會看到聖經說:你要愛你的妻子,為你的妻子捨命。那妻子呢?《弗》5:22-24;告訴我們: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現 在很多的妻子,打著順服上帝的旗號,實現不順服丈夫的目的。《聖經》從夫妻兩個方面都來講,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操練屬靈的原則。確實我在很多基督徒的家 庭中看到了這屬靈原則的美好見證。我很熟悉一對臺灣的夫妻,這個丈夫的脾氣性格,我覺得比我還差勁一點兒。但是這個妻子,很會處理她丈夫的一些問題:固執 呀、急躁呀......。她很會用順服的原則,使丈夫得到幫助。這不僅是智慧更是生命成長的結果。

  第三,婚姻表明神的心意,是要造就每一個家庭成員,使之成為合神心意的器皿,配搭在神永遠的計劃當中。我們想一想,教會中肢 體之間的接觸密切,還是家庭中夫妻之間的接觸密切?肯定是家庭裡。在教會裡,我坦白地交待:我會戴面具。大家覺得趙老師還是正兒八經的,很怎麼樣的。回到 家裡的時候,面具一丟開,可能脾氣就拿出來了,原形畢露,尾巴露出來了!所以在家庭環境中,是個高密度的接觸,深層次的接觸,這種接觸中才能很好地造就我 們。我們願意在教會裡彼此接觸互相造就,但這個造就比起家庭的造就來講,我們經過的人說到底哪個更深刻?哪個更具體?哪個更傷你的心?哪個更讓你覺得必須 改變,如果不改變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家庭!所以,在家庭成員當中,彼此造就,使我們成為合神心意的器皿。錯誤的迴應,把自己造就成一個破罐子破摔的人,這 樣下去,就非常地糟糕了。所以,婚姻家庭的意義,是和神永遠的計劃連在一起,是要操練屬靈的原則,使我們被造就成一個合神心意的器皿。

  從現實生活再來看,找一個人來服侍很容易,信徒個人在教會裡做一件事情比較容易。找一個家出來服侍很艱難。建立一些小組,讓小組在某一個家裡面去活動,困 難度大多了。拿一個家出來服侍主,是很艱難的事情。家,不只是為我們享受,我們的家,實在是主耶穌基督的家,要基督有安息之處,要能夠見證榮耀主。通過婚 姻家庭問題的分享,希望上帝賜福給我們的家庭,使每個弟兄姊妹的家庭都成為伯大尼的家,都成為我們剛才都唱過的那樣一個美好的、有愛的家。

  婚姻家庭是一門終生要學習的極為複雜的功課,而我們對這個問題特別地掉以輕心。作醫生、工程師、會計師容易呢?還是作一個合神心意的丈夫、合神心意的妻子 容易呢?好像說:哎呀,當醫生不容易,讀了若干年的書,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弟兄姊妹,我告訴你們,我現在真的覺得作醫生太容易,作丈夫太不容易。作醫 生,我面對病人,幾分鐘的接觸之後病人就走了,我治好他,他要感謝我。但是作妻子、作丈夫,不是這樣子的,天天要面對很多的問題。作一個合神心意的丈夫, 不是作一個我自己感覺到滿意的丈夫,你是站著的,她是跪著的,這不叫合神心意的。合神心意,就是我們一定是照著聖經的標準塑造出來的一個丈夫、一個妻子。 坦誠地講,我們都不及格。誰是及格的?誰的家庭是沒有問題的?是做的和耶穌基督一樣的?在我們當中找不到。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當個醫生、當個會計師、當個 工程師要讀大學呀,甚至有讀了研究生的,要學很多的功課。但是作個合神心意的丈夫、妻子,不是自動就會的,我們以為說:我們彼此相愛,一結婚就OK了,問 題就解決了,我們就對了,就成丈夫了。事實證明,我們結婚以後,比結婚以前更糟,並不是自動就會的,而現實狀況中,我們都不願意去學習,總覺得這個事情就 那樣子,日子就那樣過的嘛,哪裡需要學習?還需要讀書嗎?這個問題真的需要學習。不僅需要學習,而且是一門終身要學習的功課。別的事情可以做實驗,化學問 題可以做實驗,數學問題作錯了,可以重新再做,現在用電腦改一下連痕跡都沒有。在家裡作丈夫、作妻子,能不能做實驗?可以做實驗的話,就出問題了!不能回 過頭再來。這個孩子沒有教育好,不要緊,丟了、刪除了,再生一個。可能嗎!所以,婚姻家庭問題非常地複雜。作個合神心意的丈夫、作個合神心意的妻子,是更 難的功課和更深刻的操練。僅僅是功課,還好了。功課嘛,咱們就讀書嘛,咱們就學習嘛,就考試嘛,對不對?會考試的學生很多,但是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醫生、 會計、工程師的不多,這些尚且需要操練。更何況作夫妻操練起來,真的很難,操練比學習困難。不操練學習有什麼用?操練是為了把這些知識變成生命中的內容。

  最近,我參加了一次夫妻營的學習,覺得學習還比較容易,回來操練,太困難了!操練不下去,沒辦法,這需要我們付出相當的代價。所以,婚姻家庭是一門終生要 學習的、極為複雜的功課,而我們過了一輩子,到了我這個年齡,才發現:哇,現在要學習,不學習不行!因為你天天要面對。所以,奉勸我們當中年輕的弟兄姊妹 們認真地學習,也奉勸我們當中年齡大的弟兄姊妹們還是要學習。有些人說:我已經離婚了,是獨身。或有人說:我已經是喪偶了,是一個人。但是我告訴你,還是 要學習!因為你雖然是一個人,完全地獨身,還是要學習和你自己和諧。你要會處理孤獨,會處理寂寞,你一個人也是個家,你和耶穌關係的正常,還是要學習。

  這個月我們按照薺菜種轉換計劃要分享的內容是“愛的家庭團契”、“接納的家庭團契”、“真實的家庭團契”、“歸屬的家庭團契”、“饒恕的家庭團契”。

  今天要分享“愛的家庭團契”,我們低頭做個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你設立了婚姻,使我們也嘗過婚姻美好的滋味。主啊!我們感謝你!因為我們是罪人,以致於我們的婚姻都出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使我們的家庭產 生了很多的傷心、流淚的事情。但是感謝主,今天你為我們捨命流血在十字架上,要帶領我們迴歸在你起初對婚姻的祝福裡面來。教會按著你的心意要做這樣的服侍 和教導。主啊!你知道,趙弸在你面前實在是個罪人,在這方面有嚴重的失敗。今天我要和弟兄姊妹們一起來分享婚姻家庭問題的時候,我實在感覺到是誠恐誠惶 啊,我非常地恐懼和害怕,因為我有很多的教訓,卻沒有很多的經驗。你憐憫我和我的弟兄姊妹們,讓我們進到這樣的分享學習當中來的時候,有聖靈的感動,有神 話語的祝福,讓我們中規中矩地照著你的心意來再造我們的婚姻關係,再造我們的家庭,使我們成為一個愛的家庭團契。主啊!求你幫助我們。

  我們這樣禱告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門!”

  我們看一段聖經,在《約翰福音》11章1-5節:“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姐姐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這段經文對耶穌所愛的這個家庭有一個簡單的交代,告訴我們這個家庭的地理位置是在伯大尼,是距離耶路撒冷不太遠的一個村莊。現在這個家有有困難了,弟弟拉撒路病了。“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約》11:3-5;***我們從這段聖經進到我們今天的分享裡來。

  首先,我們看到:耶穌是愛的源頭。因為神就是愛。“約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這個家是個孤兒組成的家庭,沒有父母,就他們姊妹三個。這個家,耶穌常到他們家裡去,耶穌關愛這個孤兒組成的家庭,把祂的愛帶到這個家庭裡面來。這個家庭有耶穌,彼此的關係就正常了。

  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的家裡有沒有耶穌?耶穌到過你家裡沒有?耶穌到你家,你是歡迎開門接祂進去,使祂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在你的家裡顯明出來,使一家人 都有了彼此相愛的、進一步的成長呢還是把耶穌拒絕在門外,家裡面是沒有耶穌,只有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耶穌沒有進到這個家裡面,這個家裡面就沒有愛,因為耶 穌就是愛。或者說,你讓耶穌插了一隻腳進來,另一隻腳還在外面。說沒有愛嗎,好像有愛;說有愛嗎,沒有完全的愛。這種狀況在我們很多基督徒的家庭中,可能 就是插了一隻腳進來,另一隻腳在外。說沒有耶穌嗎?有那麼一點見證,有那麼一點痕跡。說有耶穌嘛,大部分時間裡看不到耶穌。你們家很多的行為準則上沒有耶 穌,或者說耶穌進來了,又走了;或者耶穌在裡面和我們有一些接觸。怎麼知道耶穌進來和我們接觸呢?就是你們家在處理問題上,多少是用聖經的觀念處理的?比 如說,我們家裡就我一個是基督徒,我們家裡的那些人都不信,在《哥林多前書》7:14;告訴我們說,“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這 個話是什麼意思?不是說因為你信,你的兒女和你不信的妻子就都聖潔,都信主了。而是說因為你的思想觀念對他們的影響,他們能夠在一些事情上順服你的觀念作 法,合乎聖經道理,那就叫做聖潔了。今天你作為一個基督徒,你在家裡的影響有多大?你能在家裡把耶穌的思想觀念、情感體現多少?你在家裡能夠把耶穌的價值 觀念見證出來多少?你在家裡是最邊緣化的,還是你是在家裡能夠有智慧把耶穌基督表達出來的?這就是耶穌基督在你們家中的狀況。

  或者你們家,夫妻都信主。耶穌在你們家所有的事情上,都能夠正確地達成共識合乎聖經的原則。就是剛才講的,婚姻裡面的屬靈原則能夠表達出來。這樣耶穌是你 們家的主。我們當中有很多的夫妻二人都在教會服事,都信主,但是不一定在家庭中就完全地是耶穌基督當家作主了,因為我們有老舊人,我們會把自己的觀念拿出 來,會把自己赤裸坦誠地在家庭中表現出來,甚至我們的婚姻關係沒有回到聖經所命定的婚姻關係當中的時候,仍然是不正常的婚姻關係。這樣耶穌基督的心意從中 還是沒有體現出來。所以家庭中,有沒有耶穌?耶穌的心意在這個家庭中體現了多少?這就是問題的所在。有一句話,是我發自肺腑的、衷心的、人生的感受和體 驗。年輕的弟兄姊妹們,你選擇配偶,選擇基督徒,選擇有共同的信仰,為耶穌基督進入你的家,預備一個比較好的條件。如果像我一樣,選擇一個不信的人進入家 庭,結果呢,難處就會很大,要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要使耶穌基督在這個家裡作主,你要付出的代價,你經歷的事情就會非常非常的曲折,會受到的造就和困難就 會很大很大。要麼你倒下去,你做他的俘虜,把耶穌趕出去;要麼你就讓他的觀念倒下去,讓耶穌進來,你要付出加倍的代價。你有沒有那麼一個勇敢的心?你有沒 有那麼一個堅定的信心?你能不能夠站得住?你對自己有多大的把握?不是你對上帝有多大的信心,你衡量一下,你對自己有多大的把握?你對自己沒把握,你就不 要去擔這個特別難擔的重擔。如果你對自己很有把握,你就去擔那個擔子。可是為什麼不撿一個輕省的擔子,非要撿一個很重的擔子呢?我們當中也看到,有些人在 家庭裡最後出了問題。原因在哪裡呢?就是那個家庭把他壓倒了。他不是讓他們聖潔,而是他們的不聖潔把他完全地拉下水了。耶穌是愛的源頭,你的家裡有沒有這 個源頭?有這個源頭,你的家就有了成長,就有了生命。你的家裡沒這個源頭,就很困難。很多人的問題是家裡的源頭不明確,在爭戰當中,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

  現在看看,耶穌基督在家中成為愛的源頭,是怎麼樣的一個事實?伯大尼的這個家庭是愛的家庭團契的典範。從前給大家講過《伯大尼的侍奉》。我不知道大家忘沒 忘?我很清楚地記得,在雷姊妹的那個院子裡第一次給大家講過。以後到了北門那邊,又講過一次。《伯大尼的侍奉》講的是,伯大尼的家是個侍奉的家,全家人都 進入到侍奉中的時候,這個家就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家。如果有人不參與服事,這個家就會出問題,這個伯大尼的家是主耶穌生前在世上的日子七次到過的一個家。 七次去過!足見這個家,何等討神的喜悅!這個家是個典範。有人說那個家和我們家不一樣,那個家是孤兒,我們家是有妻子、有兒女,不是孤兒。弟兄姊妹,我們 在這世界上都是孤兒,我們的家在天上。這世界上沒有真正愛我們的,這世界上一切給我們的,都是來自世俗的影響,我們要接受天上的那位“父”的愛。所以,這 個孤兒的家,喻表了我們今天在世界上的處境,我們需要來自天父的愛,需要耶穌基督進到我們的家裡。所以伯大尼的家,第一,是以熱誠彼此相待的一個家庭。在《路加福音》10章38-42節記載“他 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他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 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他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 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從這節經文中看到,伯大尼是耶路撒冷附近的近郊的一個村落,那地方的住家也不少,但是隻有馬大熱情地接待了耶穌和耶穌的門徒。從《聖經》其 他地方的記載當中知道,耶穌跟那些門徒講:你們出去宣教的時候,傳福音走到哪裡,就進到那個家庭不要離開。那個家庭如果接待你們,你們就祝福他們;如果這 個家庭不接待你們,你們就離開,你們住的那個家庭接待了你們,你們就一直住到底。為什麼能夠住到底?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耶穌七次到過伯大尼的這個家庭, 因為這個家庭熱誠地接待。如果你到那個家裡去,人家對你的臉色不好,不是熱誠地接待。今天是給你泡了杯茶,明天就給你倒了一杯白開水,後天,對不起,白開 水都沒有了。你就感覺到第四天,就該走人了。主耶穌七次到伯大尼這個家裡去,足以反映出這個家是熱情接待,從來沒有懈怠。所以,伯大尼雖然是個村莊,有那 麼多的人,耶穌七次到伯大尼,馬大熱情地服侍耶穌。雖然馬大熱誠地伺候耶穌和門徒,事情很多,心裡也很煩,有些不愉快,耶穌給她糾正了。其實我們想一想, 馬大如果心中不舒服的話,不願意接待的話,她會不會告訴耶穌說:我妹妹在那兒聽道,就我一個人忙,你管不管嗎?她會不會說?她和耶穌的關係不親密,就不會 告狀,就不會說這個話。因為馬大和耶穌的關係很親密,熱誠地願意接待耶穌,所以才跟耶穌這樣講。耶穌會不會因為聽到馬大說這個話,說:哦,看來馬大現在不 願意伺候我們了,不願意給我們做飯了,明天就走人吧,不要來了。耶穌有沒有這樣想?沒有。耶穌只是說:馬大選擇的服侍和馬利亞選擇的服侍之間有差別。不等 於說馬利亞的聽道是有福的,馬大的服侍是沒有福的。《聖經》是不是這個原則?不是的。聖經的原則是:前方打仗的與後方看兵器的,一同得賞 賜。耶穌能夠正確地理解馬大內心的動機,馬大的心意,所以耶穌肯定地認為,這個家是熱情接待祂的家。我們的理性分析: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把耶穌當成至親 的人,什麼話都能說,什麼話都敢說,說了以後不至於會引起誤解。這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如果關係不親密,這樣說就多心了。我們當中現在很多的 問題是這樣的:不要讓趙老師知道嘛。為什麼?關係不夠親密嘛。知道了,就多心了。這是不正常的。我很願意和大家之間,像馬大和耶穌的關係那樣。有什麼話都 可以說,說了也不至於引起誤會。很可能引起誤會的原因,是我不智慧;很可能引起誤會的原因,是你對我的信賴不夠。但是主耶穌是智慧的,馬大是完全信賴主耶 穌的。我們需要在家庭當中建立一個這樣的信賴關係。

  我們也看到了,馬大的這個熱誠的侍奉必然影響到全家人。當這個人對耶穌這麼熱心地接待,這個家庭能夠熱心地接待耶穌和祂的門徒的時候,這個家裡面彼此之間 的關係是一個熱誠的關係。彼此之間不是打冷仗的,彼此之間不是冷漠的,彼此之間不是形成一些隔閡的家庭,是一個溫暖的家庭。所以,我們看到“愛的家庭團 契”需要家庭成員以熱誠彼此相待。有沒有這個熱誠?進到這個家裡面,是感受到掉到冰窖裡頭的感覺,還是回到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裡面。曾經,有個家庭裡的老 人說:當我的兒媳婦一進家裡,我們就感覺到寒冷。我深深的瞭解,那個境遇中,老人的感覺。一個家庭裡,能不能彼此熱誠,有沒有那個熱心,是老把問題放在心 裡,冷戰下去?還是生隙而不間隙?什麼叫“生隙而不間隙”呢?會產生矛盾,但是不會把矛盾老存在心裡。聖經《弗》4:26;要求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就是讓我們做一個不要間隙的人,不要一有矛盾,就把成見一直存在下去的人。我們再次強調:愛的家庭,需要有家庭成員的熱誠。今天在座的,大部分弟兄姊妹家 裡的配偶、兒女還不信主,你在家裡要有熱誠,你不能一個苦瓜臉面對家人。教會裡有點問題,回到家裡就將問題帶到家裡;單位上有點不愉快,回到家裡臉就拉起 來,你家裡的人怎麼會聽信你傳的福音?教會裡有不愉快,回到家裡,你記著你要愉快,要有熱情。家裡發生矛盾,儘量往過推,儘量地要有熱情,這是一個非常重 要的地方。一個愛的家庭,有熱誠在裡面,要“熱”,要“誠”。不要只是嘴上講“熱”而實際中不熱忱,是假“熱”的話,人都很敏感。在這個問題上,我告訴大 家,全世界沒有傻瓜,連最傻的人都能感受到誰對他真誠不真誠,愛他不愛他,你信不信?一個多小的小孩子,話都不會說,能夠感受到另外一個人愛不愛他,對他 好不好,他敏感得很。再傻的傻瓜,他也能感受到。我們接觸的那些智障的人,他們也是,你對他好不好,他都能感受到的,這方面絕對沒有傻瓜。所以,在家裡 面,熱情、真誠。真誠比熱情更重要。你不真誠,就是虛假。沒有什麼比虛假更能傷害人的情感。在教會裡面我們也感受到,任何一個弟兄姊妹,他要是真誠待人, 我們就覺得好接觸。他虛假,你就摸不著水有多深,處處就自然有個警惕的心。你會感受到,也許你講不出理由,但你能感覺到他不真誠,很難和他相處。這是我們 看到一個愛的家應該有的第一個特徵。馬大的熱誠,和全家人的熱誠。

  第二,以委身基督彼此相愛。在講稿當中沒有加“基督”兩個字,但是我引用的經文以後,我加了這兩個字。這個“委身”不是 指家庭關係之間的委身。家庭關係之間,我們後面會講到,要彼此委身。但是“以委身基督彼此相愛”,就是說:我們之間彼此相愛,是因為建立在我們和基督正常 的關係的基礎上。我們和基督的關係正常,我們和人的關係就有正常的基礎了。

  我們先看看這幾段經文,在《約翰福音》11章第2節說,“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這講出了馬利亞和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這節經文是不是講的馬利亞和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是。講的馬利亞對耶穌基督的愛和奉獻,願意放下自己的尊榮,講到了這個關係。馬利亞和基督的關係十分地親密,是委身基督的。另外我們看《約翰福音》12章1-8節說,“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最後一次來到伯大尼***, 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 用自己的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 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穌說:‘由他吧,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從 這段經文,我們看到馬利亞獻上了一斤極珍貴的真哪噠的香膏,按照當時的收入和社會的經濟狀況,現在考古的結果,就猶大說的:這香膏要賣三十兩銀子。這三十 兩銀子是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收入。用一年工資的收入,這麼大一個數字買來的這最貴重的真哪噠香膏為主耶穌的死提前獻上。打破玉瓶,表達了她徹底的奉 獻,不留下自己。我們以前給大家講過一篇道,就講的是:“玉瓶的破碎和麥子的死”。我們很多人是願意獻香膏,卻不願意打碎玉瓶。玉瓶是代表我們自己。不願 意破碎自己。什麼都願意,砍腦袋都願意,割耳朵不行。奉獻可以,受羞辱不行!為主的緣故,願意吃苦,但為主的緣故,不願意丟面子。馬利亞獻上了極貴重的香 膏,表達了她把最有價值的獻給神,並且用破碎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獻給神。她又用頭髮來擦耶穌的腳,頭髮在《聖經》中都是預表人的尊嚴。女人的榮耀在哪裡?在 頭髮。她的面子在哪裡?在頭髮。所以***中,我們看到要把一個女的抓出來遊街的時候剃個光頭。為什麼剃光頭?就是羞辱她。對她的尊榮的否定。馬利亞 願意把自己的尊榮獻給主,用頭髮來擦耶穌的腳。

  今天在教會裡,很多人願意服侍主,願意奉獻,願意花精力,願意花代價,就是不願意“用頭髮擦腳”,就是不願意把自己的面子獻出來。什麼都肯獻,面子不能 獻,尊嚴不能獻,吃虧的事情都可以,不傷面子都可以。傷了面子,對不起,我就不來了;傷了面子,對不起,我還不信了;傷了面子,對不起,我要離開了。不願 意獻面子,馬利亞願意獻面子。我們願意服侍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不願意認罪。因此在信耶穌當中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承認自己是罪人,願意接受耶穌作 救主。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是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罪人。信耶穌的人,要隨時隨地看到自己是蒙恩的罪人。

  馬利亞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她用頭髮去擦耶穌的腳,願意獻上自己的尊榮。

  這兩點,第一點:一斤極貴重的真哪噠香膏;第二點:用頭髮擦耶穌的腳,都表達了馬利亞對耶穌基督完全的委身。 這委身產生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屬靈的亮光,這個亮光是什麼呢?她以體貼耶穌的心意,為祂的死來做準備。耶穌給門徒說:我要進入耶路撒冷,被交在文士和祭司長 的手裡,我要被釘十字架。彼得怎麼說:主啊!萬萬不可。其他人聽了怎麼樣的呢?其他的幾個門徒爭著說:主啊!將來我們誰在你的國裡面,是二把手、三把手? 誰是為大的?他們沒有把耶穌講的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存留在心裡,他們的思想觀念都在自己的利益和想法當中,都在自己的情感裡。唯有馬利亞能夠認真地聽 耶穌的講道,進到耶穌基督的內心,體貼耶穌基督將要上十字架的痛苦,為耶穌基督的安葬做出這樣一個非常傑出的奉獻。

  很多人願意服侍主,願意賣力地服侍主,但是絕對不是做在主的心意上,是做在我的愉快上。我覺得這樣做了、這樣服事主了,就很好了,主喜歡不喜歡不要緊。這 種服事,在永恆當中不被紀念,因為那不是神的心意。今天,我們要學習馬利亞,能夠做在主的心意當中,這是主要我們做的,主願意我們做的。主沒有說,而我們 做在主的心意上,這是最寶貴的,這是服事的最高境界。如果我們服事主,一輩子都沒有觸控到這個境界,我們做的真是“草木禾秸”。我們做的很多事情在永恆當 中沒紀念,你是人財兩空呀!奉獻也奉獻了,精力也花了,時間也去了,結果主說:我不知道,因為那不是我要的。猶大是不是這個例子?猶大說:賣了,可以賙濟 窮人。這是不是愛心?是不是奉獻?是不是主的心意?不是。於是,我們看到馬利亞全然地委身以後,和主合而為一,進到主的心裡面了。主怎麼想的,她知道,她 照主的心意去做,做個體貼神心意的人。這是我們基督徒服事的最高境界,是全然委身帶來的結果。我們有多少事情真正做到主的心意上了?你回去考量考量。回想 我們教會,我們有多少事情做在主的心意上了?有多少事情,我們轟轟烈烈地、勞民傷財,最後主說:不知道。坦誠地講,很多成都周圍的農村教會在喪葬禮拜中, 大概這樣的事情不少吧?勞民傷財,大家辛苦地那樣子,結果沒有效果,是不是主的心意?我們需要考核,需要怎麼樣把事情做到主的心意上。不是說喪葬禮拜不該 去做,而是怎麼樣去做在主的心意上。不在主的心意上的事情不要做,做了都沒意思。

  馬利亞竟然對耶穌基督這樣一個不屬於他們家庭的人,能夠完全地委身、相愛、如此地奉獻,當然她是認識到耶穌基督是主,是彌賽亞。一個真正愛主的人,一定會 是愛人的人。十字架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人和神的關係正常,和人的關係就正常;和神的關係不正常,和人的關係就無法正常。所以這地方講到,你要委身基督,你的 家裡就是有愛的家庭,你和基督的關係正常,就能夠和人的關係正常。我們對家庭成員愛的不夠,為家庭成員付出的不足,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是因為我們和神 的關係不正常,以至於我們沒有得到從天而來的能力和智慧去滿足家人的需要。我們費了很大的勁兒,去滿足家人,讓他們感受到愛,結果他們說:你不愛我。我們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覺得:哎呀!我們很不得了。真的是費了很大的心思,花了很大精力去愛我家庭裡的成員,結果得到的就是:媽媽,你 不愛我。丈夫說:你不愛我。妻子說:你不愛我。我們聽到,很傷心,很委屈。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委身基督,照基督的愛去愛他們,而是照我們的愛去愛他們, 結果我們做成的事情就和教會中做的一樣,我們服事了,但是不在主的心意裡面,同樣的道理家人感覺不到。

  愛的家庭團契需要家庭成員委身基督、彼此相愛。這樣來看,家裡面都是信基督的,都委身基督,因此家庭中的愛就容易建立。如果我們現在家裡面是“偏癱”的, 一半是信主的,一半是不信主的,那我們活動的半邊就要帶動偏癱的半邊,當然就吃力得多。很多人就處在這樣的艱難當中。當然這個艱難裡,我們相信神能夠讓瞎 子看見,讓癱子起來行走,我們就好好仰望,盡上我們的本分,等候神來醫治。作丈夫的願意為妻子捨命,作妻子的願意尊丈夫為頭。特別我深知,姊妹們的難處! 這個“頭”如果是清醒的“頭”,還好辦。如果這個“頭”是個昏“頭”,你這個當妻子的就很困難了。但是你要學會尊重,要學會把這個昏“頭”掌握好。所以, 我跟一個姊妹談過,我說:他是頭,你就是脖子。你要把這個“頭”掌握好,你要把“頭”彰顯出來。你不要“頭”在底下,“脖子”在上面。那就是“斷頭”了, 那就完了。所以今天“脖子”和“頭”的關係要正常。姊妹,你很重要,你是“頭”的“脖子”,你要會掌控他。所以,我們在家庭中要委身基督,一切的關係就理 順了。不委身基督,這個關係就很不容易理順。

  第三,我們看到這個家庭裡面,以“代禱”彼此支援。《約翰福音》11章3節說,“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拉 撒路病了,馬大和馬利亞差人去求耶穌,等同於向耶穌禱告說:你愛的人病了。我剛才讀經當中,有一個新的亮光:馬大、馬利亞她們兩個人在家裡。不是說,馬 大,你在家裡守著,我去找耶穌。她們兩個都守著,打發人去。表達她們兩個人對弟弟都很愛,誰都不能夠把這個生病的弟弟拋下來,兩個人對這個生病的弟弟的愛 都放在第一位。體貼、陪伴、關心,沒有分輕重。她們兩個人既能夠陪伴、體貼生病的人,同時她們又會智慧地禱告,差人去求耶穌,這是一個智慧的舉動。我們要 體貼家人,要有智慧為他禱告。我們往往禱告沒有智慧。昨天,在預備這個講章的過程中,我劉志雄在《牽手一世情》這本書,裡面講到,我們以往的禱告是: 主啊!請你改變他,他真的很糟糕,他的問題一大堆,這樣的、那樣的......。我們都是這樣禱告的。這本書,轉變了禱告的方式。書中說:作者為他的兒女 禱告,“主啊!求你給我的兒女將來預備一個好的配偶,讓他們的婚姻幸福。”禱告了很多年。孩子很小很小,就這樣一直為他們禱告。過後呢,他說這個禱告不 對,換了一種禱告。怎麼禱告的?“上帝呀!求你使我的兒子將來成為一個合乎你心意的好的丈夫,讓我的女兒今後成為一個合乎你心意的好的妻子。”他這樣為他 們禱告。所以,我就覺得我應該轉過來禱告說:主啊!求你讓我變成一個真正會愛我的妻子的丈夫,真正合乎你心意的丈夫。這是禱告的智慧。

  馬利亞、馬大差人去求耶穌,是個禱告的智慧。我們要有禱告的智慧。我們的禱告往往使朋友不敢聽,聽了,戰爭就打起來了:主啊!你改變他!他很自私!你改變他,他很混賬,他什麼...什麼....什麼...... 你一大堆都是控告。主啊!求你改變他!這是不智慧的禱告。我們一定要改變。

  禱告的祕訣是什麼呢?宣告耶穌是愛,然後直接陳述我們的需要在哪兒。我們往往看到:我需要他改變,看不到自己需要改變。愛的家庭團契,需要家庭成員以禱告彼此支援。現在我們的家庭中就缺乏禱告。不信的人不禱告,我們不會智慧地為他們禱告。

  第四,要愛鄰舍,強化愛家人。從愛鄰舍,反饋過來,強化家庭裡面的愛。在《約翰福音》11章19節,說,“有些猶太人來看馬大和馬利亞,要為他們的兄弟安慰他們。”因為拉撒路死了,有“好些猶太人”來看他們。說明這個家庭和周圍別的家庭處得好不好?處得好。不是個討厭的家庭。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一個經常發生矛盾的家庭,鄰居會很厭惡的,這是我深有體會的,周圍人覺得很煩。在《約翰福音》11章31節,說,“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裡安慰他的猶太人,見他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他,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裡去哭。”這些“同馬利亞在家裡安慰他的猶太人”也表明了這個事實,在《約翰福音》11章33節,說,“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 這三處聖經都表明了一個事實:這個由三個孤兒組成的家庭,在這個社群中是一個被大家關愛和尊重的家庭,是個有美好見證大家認為好的家庭。你想,一個孤兒的 家庭會不會在錢財上幫助他們?會不會在社會、事業上幫助他們?會不會在知識和別的能力上幫助他們呢?都不會。但能夠從這一家人的愛裡面,感受到那份親切, 感受到那份反射出來的耶穌基督的溫暖。所以,他們愛鄰舍,強化自己的家。這麼多的人來安慰馬大、馬利亞,和他們同哭。馬大、馬利亞愛鄰舍,和鄰舍之間建立 了親密的關係,所以“愛的家庭團契”可以有“愛鄰舍、強化家庭”的向心力。我們看到,你的愛透過鄰舍,又反射到我們這個家庭來,強化了家庭團契。所以,家 庭關係、鄰居之間的關係,是個互相影響的關係,我們要把家庭的愛投射到外面去,從外面再反射回來,促進家庭內部的關係。

  第五,是親密的、彼此委身。這個地方談到的“委身”,是指家庭關係當中的委身。互相之間融為一體,我為你、你為我,我生活的 中心和重點就是你,你是我生活當中的內容。所以,拉撒路生病後,馬大、馬利亞同感憂心,一起來行動,她們為他有智慧的禱告。在耶穌去了以後,還沒有進他們 家的時候,馬大就去關心馬利亞的需要,她知道馬利亞心靈裡和耶穌親密,彼此對耶穌的期待。她跑進去告訴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實際上,我們知道,耶穌 來了以後,是不是叫馬利亞?叫沒叫?《聖經》有沒有這個記載?沒有。《聖經》有沒有這個真實的內心的思想活動?耶穌肯定有 嘛,耶穌知道馬利亞是在那裡守著她弟弟的遺體的。但是耶穌肯定想見到馬利亞,安慰馬利亞。那馬大能夠從人際關係的無聲語言中,把人的內心體貼到。所以,這 一次我們看到了馬利亞獻香膏,是進到主耶穌的內心世界裡面。馬大說這個話:夫子來了,叫你。是馬大又進到主耶穌的內心世界裡面,同時又進到馬利亞的內心世 界裡面。

  我們家庭裡面,彼此能不能進到對方的內心世界?對他的需求有沒有感受?能不能為他表述?常常妻子抱怨丈夫是個木頭,都不知道默契,都不知道滿足我,都不知 道我現在需要什麼?人家都知道,他還不知道。這是常有的抱怨。我們看到,這個家庭的關係中,他們都有一下就把對方的內心抓得很準的能力。愛的家庭團契需要 家庭成員親密地彼此委身,只有親密地彼此委身以後,才有這個默契。現在我們看看,教會裡面要不要這樣親密地委身?彼此知道他的難處,他的內心,互相安慰, 彼此能夠體恤。如果馬大說:夫子來了,叫你。馬利亞出來說:你叫我沒有?耶穌說:沒有。這個矛盾就出來了!說:馬大你撒謊。會不會這樣做呀?不會。這是無 聲的語言,在內心的活動。我們太注重外在活動,相反,我們往往在犯罪的事情上、在矛盾的事情上,很容易進入人家內心,而且進入內心又不承認,有沒有這樣的 事情?你記著:好事情進入別人的內心,壞事情要以別人表現出來的為依據。人家沒表達,你就不要說這個事情是真的,而我們往往是把壞的當成好的,好的當成壞 的,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

  第六,共同的經歷一起成長。家庭裡最重要的是經歷成長。經歷衝突成長,經歷情感的栽培來成長。他們共同經歷了盼望,都盼望耶穌趕快來,把弟弟救活。一起經歷了絕望:拉撒路死了,耶穌又耽擱了幾天。一起經歷了絕望,一起經歷了死人復活的神蹟,一起服侍生命的主。我們看到後面《約翰福音》第12章談到:馬大伺候,馬利亞坐著,拉撒路也在坐席的人中。死而復活的拉撒路不要說話,坐在那裡就是見證。所以,一家人都在服侍主。

  “愛的家庭團契”需要家庭成員共同的經歷一起成長。在教會裡,我們要一起共同地經歷成長,經歷教會的危機,經歷教會的矛盾,經歷教會的喜樂,經歷成長中的 一些陣痛,我們一起經歷就共同成長。在家庭中,也要有這樣的經歷。我現在感覺到家裡面最難的事情是把不信的家人留下來,一起來讀聖經,一起來禱告,這是個 最困難的事情。而我們又知道,這是最需要的。當我們進入現實生活中的時候,這樣的事情、那樣的事情,好像什麼事情都應該做,唯獨這個事情可以省掉,結果失 去了共同成長的經歷。

  這次我參加“夫妻營”的活動中,最後有一個題目就是:如果你現在只能活三天,這三天你打算怎麼過?讓每個人談出自己的想法來。感謝主,我妻子她說,“我覺 得這三天就是我們兩個人陪伴,在那裡互相讀經禱告,等到最後離開。”我感覺到她的認識還是很好的,但是回來就忘了,這是人性中的罪。但是起碼,我看到一 點,有改變的可能性了。大家為我禱告,謝謝大家!

  第三,我們要看到“愛的家庭團契”的典範是為基督做見證。

  “愛的家庭團契”最重要的,這個家庭能夠活出耶穌基督的見證來。許多猶太人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蹟,就有信他的。這個家庭有見證,好些猶太人因為拉撒路的事情 回頭就信耶穌了。但是聖經也記載有人看到拉撒路復活的事情以後,他們就想要殺耶穌,同時還想要殺誰呢?拉撒路。所以,拉撒路受逼迫,但是很勇敢,依然和耶 穌在一起。

  弟兄姊妹們,耶穌基督的心意落實在我們裡面是什麼樣子?為建立“愛的家庭團契”,你可以做什麼?在教會中怎麼建立愛的生命團契?確實在教會生活中,在家庭 裡面,看到了矛盾,看到了問題。是消除矛盾,彼此合一,迴歸真理,還是你在裡面做一些不良好的事情,為愛的團契增加困難?非常感謝現在在我的診所工作的兩 位姊妹!我妻子是個不會處理問題的人,有時候表達得非常不好。但這兩位肢體確實對她原諒,對她饒恕,活出基督的見證來,我非常感動。我那個小小的診所,這 幾個人在一起工作,感受到是一個彼此相愛的團契,真的很美好。換成不信的人,事情不會是那樣的。她們能夠寬容她的無知,寬容她那種不經過大腦思維就說出來 的話語,寬容她的傷害,真的是很感謝兩位姊妹,她們付出愛的代價。

  在家裡,你付出了什麼代價?在教會裡面,你付了什麼代價?你可以做什麼?你願意為建立愛的家庭團契付代價,採取行動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基督教家庭的講章篇二

  我們禮拜四的《活道》查經剛剛查完士師記,心情很是沉重。《士師記》記載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由於他們沒有遵行上帝的誡命,把迦南地的居民全然趕 出,以致這些人成為了以色列人脅下的荊棘,他們的神成為了以色列人的網羅。隨著約書亞那時代過去,新興起來的一代漸漸離棄神,隨從外邦人拜偶像,墮入了一 次又一次的愚味迴圈。雖然神一再地興起士師拯救他們,但他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隨從偶像,他們的信仰與道德落入了無可挽回的下滑之中。到士師記17-21 章,再沒有士師出現,正如17:6所說“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這真是士師時代的一個總結。我們剛才所讀的這段聖經,告訴了我們參孫之後的 社會狀況,當時道德敗壞,神的子民生活在一個非常混亂,艱難的環境中。特別是士師記最後這五章所描述的境況,讓我們看到一個信仰崩潰,家庭面臨瓦解的混亂 現象。

  世界是神所造的,人類的社會文化也是神引導的,因此為了人類社會的需要,安定和繁榮。神設立了三個制度:①家庭:使人的品格受塑造,得到正確的價值觀。② 政府:得以約束人外在的行為,過一個不偷、不搶、有秩序的生活,使我們可以安居樂業。③教會:一個屬靈的群體,成為世上的光和鹽。耶穌曾說,教會是他親自 設立的金燈臺,是為要在黑暗的時代為主發光,改變人內在的生命,供給人屬靈生命的需要。這三者相輔相成。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如果家庭制度出現問題, 整個社會都會出現問題。士師記中最後五章中所描述的社會混亂,失控說明這個情況。當信仰錯誤時,我們便見到家庭、宗教、社會將分崩離析。求主憐憫我們,使 我們存謙卑戰兢的心領受聖經資訊,給予我們的光照和提醒。

  一、金錢至上的信仰對家庭的危害。

  金錢至上其實就是拜金主義,一個家庭若以金錢為中心,必然問題多多。從米迦的家,我們看到一個以金錢為中心的家庭,必然瓦解。首先作兒子的米迦貪心到連自 己母親的錢都偷,而且是一個大數目,所以他母親發現錢被偷,立刻發出咒詛,咒詛便臨到兒子身上。金錢因而成為破壞他們家庭的原因。今日也有大多的家庭因錢 而受到破壞。許多父母終日忙於賺錢,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建立家人之間的關係。的確,有些家庭需要夫婦都工作才能養家餬口,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孩子生下來 就交給老人放在老家,於是有了很多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管教不了,孩子在成長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沒有安全感,產生很多問題少 年,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但已嚴重影響到家庭的健康和穩定。有些家庭經濟條件已經很好了,但錢永遠沒有賺夠的時候。曾經探訪一個家庭,生意做得很大,父母都 是生意能人,家裡有四個孩子,大的都上高中了,可是孩子的家長一次也沒有能去參加家長會。孩子小的時候,告訴他“爸媽要賺錢養家”還說得去,孩子大了,他 就是不明白:“要賺那麼錢幹什麼?”他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所以特別的反叛。所以有時候我們真的該想一想,我們拼命賺錢而犧牲了與孩子的相處值不值得,有時 付出的代價比我們所獲得的是不是更大?我挺欣賞一些姊妹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暫時放下工作,回老家去照顧孩子。其次,以金錢至上的家庭會導致家庭糾紛,家庭 為了金錢對簿公堂、兄弟反目、夫妻無情,有父母狀告兒女侵佔財產的,有兄弟為遺產分配不均彼此告狀的,形形色色,為了金錢無顧親情,骨肉分離,家庭破裂。 弟兄姊妹,只有正確的信仰,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在我們的家庭中,究竟是什麼最重要?我們的家庭生活若以金錢、以物質享受為最重要,以至於父母,子女沒有 時間共處,夫妻間沒有時間培養感情,便是顛倒了價值觀。許多父母為自己辯護:“我們辛辛苦苦賺錢,還不是為了希望家庭快樂,孩子受好的教育。”他們的出發 點是好的,但聖經告訴我們,家庭的建立不單只是盡作父母、兒女的本分,提高生活的素質。也不是單單指財富增加,耶穌告誡我們:“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 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的豐富。”***路12:15***,一個家庭的建立更需要我們花心思,時間去建立關係,彼此相愛。我們若建立以金錢至上的家庭生 活,我們的兒女也會有一樣的價值觀。求主教導我們建立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家庭,真正讓基督為我們一家之主。

  二、自私自利對家庭的危害。

  有人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念。導致社會弱肉強食,家庭危機四伏。米迦這個家庭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家庭,兒子米迦為自己的利益,偷取母親鉅款***一 千一百舍客勒約12公斤的銀子,一個人的工資當時是10舍客勒一年,***而母親又為了損失金錢發出咒詛,之後,兒子怕母親的咒詛臨到自己而把銀子交回給她母 親,而母親又隨便將咒詛變為祝福。此外,第三節中,當米迦將銀子還給他母親後,他母親說,我分出這銀子來為你獻給耶和華。“分出”就是分別為聖的意思,新 譯本“我把這些銀子分別為聖,為我兒子歸給耶和華。”但第四節中,她不但打了折扣,只拿出五分之一銀子,而且把銀子拿去鑄了一個像。我們是否有時也會希 奇,在士師記中,為何以色列百姓對於偶像崇拜,屢禁不止,百姓一次又一次地墮入愚昧迴圈中,這完全是因為人的貪慾,一切為滿足自我的心態。昔日士師時代的 偶像敬拜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偶像可以讓他們支配和操縱。自私自利就是一切以己的利益為最高準則。米迦明明是偷了母親的錢,卻又不想承認自己是一個賊而 失去自己的尊嚴。因此美化自己的行為:“被人拿去”;縱使犯了錯,仍不肯坦然認錯。今天社會上同樣也有很多這樣掩飾,美化自己罪行的人,他們最擅長爭取自 己的權益,其實也是美化了自私自利的意思。正如有些人稱同性戀的人結婚為“另類婚姻”,姦淫的罪為婚外情,貪愛錢財為物質主義,實在是自欺欺人。難道人為 自己的罪行找一個好聽的名詞就能逃避神的審判嗎?人不斷地掩飾自己的罪行,只會使自己成為越來越剛硬的人。

  自私自利真的是破壞了無數的家庭。同性戀者為自己的行為強辯,甚至要求合法化,要求結婚。破壞了傳統的婚姻家庭結構,更藐視上帝的律法,但令人悲哀的是, 在國外竟然有些教會為同性戀者舉行婚禮,簡直荒謬到極點,而另外有些夫婦追求更大的自由而不生育孩子,就是所謂的丁克一族。而離婚高漲的今天,離婚的人都 有各式各樣的藉口,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要尋求自己的快樂,更多的自由,就是因著人的自私自利,許多的孩子在破碎的家庭中長大,甚至成為孤兒。

  自私自利是今天家庭瓦解的主要原因,這現象在全世界相當普遍。有人在上海中小學生中作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中國的家庭狀況最重文而輕德,父母著重教導小孩 要凶一點,不要太老實,不要吃虧,處處要爭第一。例如坐巴士要搶著第一個上車,和小朋友搶東西搶贏了還得到父母的誇獎,因此學童普遍患了品德缺乏症。到了 出去工作時自然不會太認真,得過且過,好逸惡勞。調查顯示,如此教育養孩子的結果是父母自食其果,兒女長大之後忘恩負義,不但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父母。 在湖南湘潭市,在一年內發生了一千宗因兒女不肯付贍養費給父母的糾紛,其中有四十宗是兒女因貪財的緣故虐待父母致死的案件。這種極端自私殘忍的行為乃教育 子女自私成性的父母自作自受的悲劇!

  自私自利是罪人的天性,惟有基督十字架捨命的大愛能醫治,我們只有謙卑回到聖經的原則裡,來到主耶穌十字架下,仰望主的憐憫,家庭才會有出路。

  三、信仰混雜對家庭的危害。

  在士師記中,我們常能看到,由於受到迦南人偶像崇拜的影響,以色列人對神的敬拜失去了純一的心,而是摻雜了很多異教的拜偶像的功利思想,到了米迦的時候, 這種現象更是明顯突出。“米迦”的名字是“誰像耶和華”,並口口聲聲說是敬拜耶和華,但卻違背了神明文禁止的誡命,雕刻偶像,敬拜偶像。說他認識神卻沒有 專心投靠神,而是把神偶像化,這樣的家庭必定瓦解。神是獨一的真神,我們必須單單地敬拜他,我們若敬拜神,又拜偶像,就好一個婦人結了婚姻又犯奸淫。可能 弟兄姊妹會說,我既拜神,怎麼可能拜偶像?的確你可能沒有去拜偶像,但我們的信仰真的純正嗎?今天不少基督徒在生活敬拜和迷信混淆不清,他們一面來教 堂作禮拜,一面又看黃曆擇日,或者一面求神保守,一面又篤信風水看相算命,它不知道這都是神所憎惡的嗎?這樣的家庭豈不得罪神?這樣的生活又怎能榮耀神? 求主憐憫我們,除去生活中一切的迷信。單單地信靠我們的神。否則,我們不可能教出敬虔的後裔。

  四、自由主義對家庭的危害。

  第六節“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這是士師時代家庭瓦解的最主要原因,那是一個權威喪失的社會,連在家庭中的權柄也消失殆盡,因此家庭便鬆散。

  “各人任意而行“豈不是現在社會的寫照嗎?

  家庭制度是神所設立的,神賜給父母管教兒女的權柄。但在以法蓮山地的那個家庭中,作母親的沒有運用神所賜給他管教兒女的權柄治理家庭,子女沒有機會受應有 的教導和管束。當米迦的母親發現錢是被兒子偷了時,他不但沒有管教或責備他,還為他消災解難:“我兒啊,願耶和華賜福給你。”她之前隨便發出咒詛,之後又 任意祝福,這種任意妄為,姑息縱容的作法既不合乎神的標準,也不尊重神的權柄,也不按神給予的權柄管教育兒女,以致兒女不聽父母的話。其實,兒女不要因父 母任意而行就不尊重父母,父母必承擔自己沒有好好管理兒女的責任;而作兒女不孝敬父母,兒女也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一個信徒若不尊重牧師,教會的權威失落。一個兒女若不尊重父母,兒女也不會服從我們作父母的權柄。

  士師時代因為各人任意而行,家庭瓦解,社會一片混亂,今天也是一個自由氾濫的時代。求主憐憫我們,興起教會,宣講神的話,父母也要積極帶領兒女參加主日 學、團契、查經禱告會,更深入明白神的心意,喜愛他的話,服從權柄,建立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神的話語,家庭才能健全興旺,教會才能復興。

  弟兄姊妹,士師記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但願我們能以史為鑑,建立以神為中心,順服神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