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禱告的祕訣講章_禱告的祕訣講章

  每日的祈禱是靈脩的主要內容。但許多信徒在禱告上仍得不著門路,也不知道如何有正常的禱告事奉,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基督教禱告的祕訣講章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基督教禱告的祕訣講章

  1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

  2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

  3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你知道我的道路。在我行的路上,敵人為我暗設網羅。

  4求你向我右邊觀看,因為沒有人認識我;我無處避難,也沒有人眷顧我。

  5耶和華啊,我曾向你哀求,我說:「你是我的避難所,在活人之地你是我的福分。」

  6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因我落到極卑之地;求你救我脫離逼迫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

  7求你領我出離被囚之地,我好稱讚你的名。義人必環繞我,因為你是用厚恩待我。

  本篇是十三首訓誨詩中最後的一首。大衛述說他在亞杜蘭洞中的情形,心靈發昏焦急的時候,怎樣向神呼求。從那時的經歷中.他願意教訓後世的信徒,怎樣仰望神而勝過一切惡劣的環境。大衛找著了消除苦難的方法,他在靈魂發昏的時候可以放心,因為神知道他的道路,當無處避難的時候,他能向神說:“禰是我的避難所。”他落到極卑微的地步,向神祈求說:“禰領我脫離被囚之地。”耶穌怎樣教導門徒禱告,大衛照樣教導我們禱告,讓我們在無人眷顧的時候能向大衛學習。

  這是大衛一篇很美的禱詞,可以作為禱告內涵的骨幹。《聖經》沒有陳明大衛在亞杜蘭洞還是在隱.基底洞***參撒上22/24章***發出呼聲,無論如何,我們曉得他心裡極其憂愁。在此情此境,大衛向誰傾訴、「吐露苦情」?

  1.向神呼求***1~2***。

  遇到問題發生,大多數人只會向人大吐苦水,甚至流於咒罵,以為可以抒解內在情緒壓力,反而養成心理不平衡狀態。無疑,正常抒發渠道對我們是大有幫助的;然而我們不應忽略向神傾心吐意才能真正得徹底釋放。

  ──發聲禱告是好的,許多人不敢開口禱告。他們一面怕聽自己的聲音,一面又怕別人聽見他們的聲音,我們不要怕在眾人面前開聲向神祈求,自己因此就得著鼓勵,更能鼓勵別人。不是說我們若不發聲,神就不知道我們的患難,但我們要神和人都知道。我們不向別處求救,單單仰望神的幫助。在神面前禱告的時候,看見了神的全能,對於自己的患難,就不足介意了。

  2.陳述苦況***3~4***。

  詩人將心裡的苦情,完全向神敞開,甚至自己的靈性低落,亦毫不隱瞞。很多人怕神知道他的私隱,以至裝假。其實神是全知的,更佳者,祂是體恤軟弱的恩主。

  ──詩篇42篇5節及43篇5節說到心中憂悶,煩燥;這裡所說的是‘靈裡發昏’,靈比心更深更重要,靈裡發昏比心中憂悶、煩燥更苦惱,但是當你仰望主的時候,主會開啟前面的道路。按照猶太人的規矩,是要辯護者或控訴者站在人的右邊。此時大衛沒有人來替他辯護,沒有人來擔保他。他正需要全能的耶和華在他面前,在他右邊,有主同在便不至搖動了。在人使我們失望的時候,就是“沒有人認識”、“沒有人眷顧”的時候,神就成為我們的避難所,和我們的福分。信徒雖因人撇棄而感覺孤單,但得著神的同在,這才是上算。神用愛心挪去我們所倚靠的血肉之膀臂,叫我們倚靠神大能的膀臂,“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33:27***。有了神作我們的福分,就一無所缺,萬事富足了。

  3.表明信靠。

  詩人深信神不會因他的軟弱而擊打;他亦知道當眾人會離棄他時,主仍是長遠可靠。因此詩人能表明對神的認信:「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福分。」***5節***

  4.祈求幫助。

  既然有一位信實的恩主,我們就當存樂觀態度、喜悅心情,向主祈求幫助,神一定會在我們身上作更大的功夫。***6節***

  ──義人如同約瑟落在極卑微之禍坑裡,有主全能的手能把他拉上來,又使他升到高處。主耶穌因暫時為我們下到陰間,卻升到高天,坐在父神的右邊,父神“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義人雖然是軟弱的,逼迫他的人比他強盛,但是他所倚靠的神是全能的。義人因軟弱,便不敢倚靠自己,這樣,就因軟弱而支取主的能力。使徒保羅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5.許願感恩和歌頌讚美。

  大衛有信心,亦能順服在神心意當中,因此軟弱變為剛強,能忍受各種人生磨鍊;雖在極度困苦中,仍然覺得神用厚恩待他,以致能歌頌讚美,並且感恩許願。***7節***

  ──大衛終於出了亞杜蘭洞,登了王位。他現在求主領他脫離被囚之地,目的不是單為自己的幸福和享受,乃是為著神的名得稱讚。信徒的禱告祈求,總要先求神的榮耀。我們的幸福是包含在主裡面的。我們得著祂為我們福分。就一無所缺了。信徒得救登了天堂,必有眾聖徒環繞慶祝他得蒙救恩。那是何等快樂凱旋的大日子呢!惟願我們都能在那裡一同讚美神。

  我們要在禱告中學習交託,在黑雲、狂風、暴雨中,仍能遠眺神的光明,平安、穩妥,而發出活的見證來!

  基督教講章:禱告的三重奏

  經文 太7:7-8,路11:9-10

  引言 禱告、讀經、詩歌是基督教信仰三大基礎的儀式,但禱告是佔首要的位置。耶穌為什麼要把祈求、尋找,叩門這三樣連在一起?這三者與我們的信仰和生活有什麼關係?講完了天國的崇高理想***太5:21至7:6***,耶穌現在轉到他這次演講的剩餘部分,論到天國公民們藉以使這些高尚的恩典成為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的法定方法***太7:7-12***。

  一、認識禱告或祈求:

  1、是求而不是命令與要挾:太6:8

  “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禱告不是勸說上帝就一件事接受我們的意見,而是去尋求他對這件事的旨意。他在我們祈求之前就已經知道我們的需要了;不僅如此,他還知道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與此相反,我們經常不明白自己的需要。我們經常認為自己需要的東西其實是我們不需要甚至是於己有害的;相反地,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最大的需要。

  禱告會帶領我們的心思以及我們的生活與上帝的旨意和諧。這是上天所指定的訓練我們願望的神聖方法。禱告的真實目的不是要改變上帝,而是要改變我們,好使我們渴望“立志行事……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2、認識上帝答覆的方式,詩84:11

  “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 他賜下最好的,扣留不好的。

  對於真誠祈禱之人在謙卑和信心中發出的每一呼求上帝總會給一個答案。或是“可以”,或是“不可以”,或是“等待”。有時對祈求的答覆會遲延這是因為在上帝回答它之前我們的心裡必然會出現變化。對於被答覆的禱告來說都有確定的條件,如果我們的禱告遲遲沒有答案,我們就應該探詢我們自己這裡有什麼不當的地方。如果我們還沒有滿足上帝垂聽我們祈求的條件,就對他不忍耐這便是對上帝的冒犯。

  3、認識向上帝求告的次序:太6:33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人類存在的最大目的乃是“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徒17:27***。大部分人都全神貫注地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約6:27***,為那喝了還會再渴的水勞力***約4:13***。大部分人都“花錢買那不足為食物的”,並且“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賽55:2***。我們往往太過傾向於使“這一切[物質的]事”成為我們一生主要尋求的目標,徒然妄想上帝會縱容我們,並在生命的旅程結束時,給我們這六十或七十年短暫的一生加上永恆的國度。基督願意我們先做重要的事情,並且向我們保證,次要的具有較低價值的東西必會按照各人的需要供給各人。

  4、認識真正奉耶穌的名祈求?約16:24

  “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門徒以前沒有奉耶穌的名禱告嗎?耶穌在此為什麼要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僅僅是指在口頭和語言方面而言嗎?不,絕不!那什麼算是奉耶穌的名禱告?

  “奉基督的名祈求,還意味著我們要接受他的品格,表現他的精神,並作他的工。救主的應許是有條件的,他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他救人,不是讓人留在罪中,而是要救他們脫離罪惡。愛他的人,要以順從來顯明他們的愛心。”《歷》73章21段

  5、禱告是以完全相信為前提:太21:22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求雨不帶傘”式的禱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樣,隨著我們信心的不斷增長,我們有不斷的需求內容,所以禱告的內容也必是不斷的更新,而不是一成不變“背誦式”的禱告。

  二、尋找所要的,然後告訴上帝:腓4:6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1、我們既要尋找上帝對我們巨集觀的,方向性的旨意。更需要明白上帝對我微觀的旨意,也就是我的靈性和教會當前的急需是什麼?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我們要一天一天地跟從基督。上帝並不在今天賜下明天的幫助。他並不將人生全部行程的指南一次性地指示給他的兒女,以免他們惶惑失措。他只將他們所能記住、能實行的指示他們。他所賜的能力和智慧,是為應付當前的急需。“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為今天用的智慧“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1:5***《歷》31章57段

  2、明白待人處世的方法:“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 箴1:2-3

  1***智慧是什麼?此單次在聖經中出現141次,包括許多含義:① 技術性的技巧***出28:3;35:26;王上7:14***;② 聰明、精明、機靈***王上2:6;3:28;伯39:17;賽10:13;29:14***;③ 實用性的、現實的智慧***王上4:30;賽47:10***;④ 虔誠的、信仰的智慧***申4:6;詩37:30;90:12;箴10:31;賽33:6;耶8:9***;⑤ 屬於上帝某種特徵的智慧***詩104:24;箴3:19;耶10:12;51:15***;⑥ 人格化的屬靈智慧***箴8:1-36;9:1-6***;⑦ 完美的人性智慧***詩111:10;箴1:2;等***。《本會聖經註釋》

  2***智慧與知識有何區別?“智慧”與“知識”有區別點。在“智慧”中包含著品性和行為,可是在“知識”中主要是智力上的啟迪。知識也許就是積累一堆毫不相干,沒有規範的事實,乃至無法被應用於實質性的生活當中。智慧是能夠貼切地活學活用於現實的能力。也可以被考慮為達到“通達和亨通”的一個媒介。通達和亨通所含蓄的意義就是有能力評估並整理現實,此乃智慧之要素的基本框架。

  3***“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箴1:4***。智慧不僅僅是指“審慎、慎重、精明”、“洞察力、見識”、“正確判斷力”。更是意味著“敬畏上帝,遠離罪惡”***伯28:28***。所以,我們的禱告必須是求上帝使我們由原來的愚昧轉變為智慧、靈明、謀略。

  3、尋找自身最大的需要——避免給魔鬼留地步:太5:21-26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 ;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太5:22

  拉加的意思是“毫無價值”、“沒有用的”。它是一種對他人地位與作用極端輕蔑的表示。魔利的意思是“愚笨的”、“愚蠢的、”“傻的”意思。是表達對一個人智力上的輕視,或者似乎也包括對一個人的動機的輕視。“地獄的火”是有雙向性的,即指不悔改的罵人者***包括明的或者暗中的***,也指捱罵後被激怒而消極的迴應。

  這節經文中有幾個關鍵詞:***一***三個“凡”,說明人人都是一樣原則。***二***三個“弟兄”,說明是在教會內部關係而言。一個動怒導致兩個罵,畫了一條連線線——審判、審斷地獄的火。說明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所有聖經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27

  我們注意這經文中的重點詞句,就明白上帝對我們的旨意是什麼?自己靈性追求的目標又是什麼?:“生氣、犯罪、含怒到日落、給魔鬼留地步。” ,“你們生氣”與“不要犯罪”都是命令式的。是指對事而不對人的義怒。而不是對做錯事的人。

  最簡單的辦法似乎就是把這裡所說的生氣看為是一種義怒。一個基督徒若不能被明顯的錯誤與不義激起到憤怒的地步,那麼他對於關乎他的一些事或許也是麻木的了。公義的憤怒在激勵人抵擋罪惡的爭戰中是最至關重要的因素。耶穌從不為任何人的侮辱所激怒,卻為向上帝挑戰的假冒偽善行為以及對他人的不義之舉而憤怒***可3:5***。正當的生氣直接反對錯誤的行為,而對行錯者卻沒有絲毫仇恨。要區別兩者,正是基督徒所要達成的至高目標。

  4、祈求上帝賜予在人際關係中正確判斷的智慧:“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5-6

  因為我們每天都面臨著人際交往,語言又是人際交往主要的渠道。因為判斷不當導致關係錯位,把原來的朋友變為對手。再導致待人處事的方法錯位。如果把當面的責備的朋友判斷為對手,就必出現如以上所說那些消極的應對。

  當面的責備,也是一種積極交流的方法。這就是朋友愛的彰顯。這雖然令人不快樂,但用正確的心態去接受朋友聰明的警告會很有益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連連親嘴卻是多餘。”也就是常常諂媚的話是多餘的。聖經說:“責備人的,後來蒙人喜悅,多於那用舌頭諂媚人的。”箴28:23

  編者小時候曾經聽過我父親講一個故事:在一個山區村莊的一戶農家門口有棵大樹,有一根樹枝延伸到鄉間的小道上方。家主的兒子經常在樹枝上玩耍,有一次小孩子尿急碰巧濺到路過的算命先生身上,當時見狀很懼怕算命先生的責罰,豈料算命先生非但沒有任何發怒,反而誇獎小孩,還拿些小錢遞給小孩買糖果吃,然後一走了之。小孩不懂事,以為此行為是對的,還能得到獎勵,非但沒有告訴父母,絲毫也沒有謹慎和悔改之意,反而想再找得稱讚、得獎勵的機會。幾天之後,來了一位上山砍柴的農夫路過,此小孩以為又來了機會,就故意撒泡尿在農夫身上,因此,此農夫大怒,順手用扁擔將此小孩挑落……。後來該父母詢問小孩的事由,就怪那個算命先生……。

  朋友是什麼概念?志同道合的朋友、求同存異的朋友、共同的朋友***已經是別人的朋友***。必須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

  5、禱告之前清除蒙垂聽的障礙:“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如今的禱告***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4

  奉獻個人“禮物”或犧牲的行為,被認為是所有宗教活動中最神聖最重要的行為,但是在當前提出的這種情況下,就連這種行為也必須被置於次要地位。這裡所提到的“禮物”可能是為獲得神聖的赦免和恩寵而奉獻的。基督強調的是,人們在與上帝和好前,必須先恰當地對待自己的同胞***太6:15;約壹4:20***。更為重要的義務優先於較為次要的義務。和好比獻祭更為重要。在生活中活出像基督一樣的原則***加2:20***,在上帝看來遠比履行宗教的形式價值重大的多。提後3:5

  6、尋找自己在福音上的責任與本分:羅1:14-15

  三、叩門,是指從禱告提升到求主賜下行動的力量:

  1、求主賜予得勝論斷的力量: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林前4:4-5

  保羅在“上帝奧祕事的管家”工作中沒有發現不忠心,並不能足以說明他就無可責備。可能還有美中不足的存在。但是他樂意將自己降服於主,他知道主的判斷是絕對無誤正確的。聖靈默示所羅門說:“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21:2

  2、儘量追求在語言上的完美:“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注意此經文中的重點詞句:***一***“汙穢的言語”:不僅指語言的內容,更是指語言純正的動機。坦誠與溫柔的語氣態度。儘量避免是自己推理和猜測的話,高抬自己貶低他人和傷害人自尊和名譽的話。耶穌警戒人不要說閒話***太12:36***,就是沒有達成好目的的話。

  ***二***“造就人、得益處”:這是指講話的目的而言。基督徒單單棄絕不適宜的言談是不夠的。基督徒的言語要達成有益處的目的。話語並不總是要陰沉的或嚴肅的,但它總必須要造就或建立人,使人比他們聽見之前狀況更好。不但汙穢的言談會腐朽人,而且自私,惡毒,挑刺或挑逗的言語也會。在此,又出現他該書信的主題──合一。凡不造就人的東西就要拆毀人,因此就要被棄絕掉。

  ***三***“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的關鍵是擁有基督的生命:“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6:45

  3、掃清自己心靈中魔鬼的窩藏點:“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太18:22-23、35

  饒恕並不是一個數學問題或法律規則,而是一種態度。凡內心懷藏著將來某個時間就不饒恕了這種想法的人,即使可能履行了饒恕的形式,也遠沒有給予真正的饒恕。如果人心被饒恕的精神激勵,那麼他第八次饒恕一個悔改的人就像第一次饒恕一樣,要不就是第491次饒恕那個人像第八次饒恕一樣。真饒恕並不限於次數;而且,有價值的並不是行為,而是引起那種行為的精神。

  真正饒恕的動力乃是從上帝而來捨己的愛。因為“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林前13:5

  結論 禱告是信徒靈性生命的呼吸,是信仰第一門功課,也是一門不會畢業的功課。謝謝耶穌出於無限的大愛,教導我們如何禱告。他在此闡述了禱告的三重奏,只不過是他在前面所說關於調整禱告先後觀的重申而已。禱告是不斷的調整我們與上帝與人的關係,也是靈性生命不斷操練的平臺。禱告如果沒有順從的行為是屬於無效,但是沒有饒恕別人的精神也是一個障礙。但這是人最常犯的毛病。

  但願我們接受耶穌的大愛和教導,開始實行禱告三重奏。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和對人的關係不斷的提升,使我們和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教會都得到復興而榮神益人。

  基督教講章:信心祈禱的祕訣

  經文:可十一22 ~ 24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前一課中所談“只要信是得著的”的應許,是聖經中最奇妙的應許之一。多少人因而問道:我如何才能得到這樣的信心:知道所求必得?今天主耶穌正要回答這個問題。他在賜下應許給門徒之前,曾說過另一句話,指出相信禱告蒙垂聽的信心是從何處發源,從何處得到能力。“你們當信服神”這句話是說在“信是得著的”之前。這是說,相信應許的能力,完全單賴對應允的人的信心。若相信某人,能導致相信他的話。所以我們若要增加“信是得著的”的信心度量,就必須與神相交,和他有個別、親密的關係;他的同在會啟示出極大的能力,我們的全人就會不斷被開啟,飽受其影響。

  假如我們思想“信”的實質,就更可以明白相信神與相信他的應許之間有何關係。“信”常被喻為手或口,藉以接受所賜的物件;但是眼睛或耳朵的比喻也同等重要:我們藉它得以聽見神的應許;看見神所要賞賜的。接受的能力必須以此為基礎。我必須聽那賜應許者,他的聲音能鼓勵我相信;我須看見他,他的目光與容顏足以消除我患得患失的恐懼。應許的價值在於應許的人;我對應許所抱的信心,端賴於對應許者的認識。

  因此,耶穌在賜下奇妙的禱告應許之前,先說“你們當信服神”。他乃是說:讓你的眼向永生神開啟,定睛注目,看見那位不可見者。透過屬靈的眼光,我降服於眼前之神的影響力;讓神的能力作工在我身上,在我的心靈留下印象。因此,相信神就是仰望神,注目於他的所是;讓他顯明他自己;給他時間,讓自己完全降服,而能領會神完整的形像;開放心靈,欣然領受他大爰的覆庇。是的,信心乃是眼睛,神將他的所是與所行向信心顯明:神的同在與大能的作為,都藉信心沁入心房。我所見的會存留在我裡面,因此神也藉信心住在我裡面。

  信心也是耳朵;我們藉此聽到神的聲音,與他保持來往。聖父是藉聖靈向我們談話;聖子乃是神的道,是聖父話語的實質;聖靈便是話語的聲音。神的兒女必須依賴這活潑的聲音,作為自己的引導;這天上來的隱密之聲會教導他如何說、如何行,正如主耶穌在世時一樣。向神敞開自己的耳朵,是以相信的心等候他,想要領受他的話,必然會聽見他的慈聲。神的話語,不只是聖經上的文字,聖父從他親口說出的話更是靈和真理,生命與能力。神的話語能帶出真實的作為、經歷,否則一切只停留於觀念裡而已。經由敞開的耳朵,我們的心靈靜候神生命與權能的影響。我所聽的話語一旦進入心靈,就會留在那裡併產生作用,因此神也藉著信心進到我心中,在其中居住作工。

  等到信心能如耳目充分發揮作用,成為靈魂的感官、聽見神、看見神,然後它才能充份發揮手與口的功能,接受神和他的恩賜。按受的能力完全根據屬靈知覺的能力;所以主在賜下“信就必得著”的應許之前,先說:“你們當信服神”。信心就是一種降服:降服於所聽見的資訊。我藉著信心向永活的神臣服。他的榮耀、他的愛充滿我心中,在我生命裡作王。信心也是相交;我將自己交託給這位對我有所應許的朋友!接受他的影響,以此應許與他互相聯結。我們若與神自己有親密的情誼,因信心而時常親近他的音容,就自然容易相信他對禱告的應許。相信應許是相信應許者的結果;信心的祈禱紮根於信心的生活。從這個角度看,禱告有功效的信心真是神的恩賜。這恩賜,不是他於一時之間賜下或澆灌的,而是,更深厚、更真實,是因生命不斷與神相交,而在我們裡面運作、成長的心靈習性。一個真知道天父,又與他親密相交的人,自然容易相信天父的應許,就是凡與他生命相聯的孩子,他都要成就他們的心願。

  許多神的兒女對於祈禱的能力沒有多少經驗,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信心和祈禱彼此的關連。他們既盼望從天父得到某個應許,便將全心灌注於應許上,儘量在信心中緊緊抓住應許。若不成功,便輕易放棄希望;神的應許雖是真實的,但因為他們信心太弱,無力把握。要聽耶穌在本課所說的:你們當信服神,也就是永生的神;要相信神,更過於相信應許,惟有他的慈愛、權能與真實的同在,能激發我們的信心。醫生治療手臂麻 的人,必會補益他全身的氣力;要調治我們信心的軟弱,惟有與神相交,使我們整個靈命活潑起來。學習信靠神,抓住神,讓神支配你全部的生活,然後就能很容易掌握應許。認識神、信靠神的人,會發現相信應許不是難事。

  從古聖徒身上,可以清楚看見這一點。每一次信心能力特別彰顯,都是神特別啟示的結果。例如亞伯拉罕: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亞伯蘭信耶和華”***創十五1 ~ 6***,後來,“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創十七1 ~ 4***。從此看來,因為神自己的啟示,應許的能力才進入亞伯蘭心中,產生信心。這些大有信心的人因為認識神,就不能不相信他的應許。神的應許對我們就像神自己一樣。那能承受應許的人,就是活在神面前,聽見神向他說話,就俯伏聆聽的人。在聖經裡雖然有許多應許,任我們自由領受;但如果不是神親口向我們說出這些應許,我們還是沒有屬靈的領受力。要得神的言語,必須與他有親密的往來。因此我們當信服神,使信心全然成為屬靈的耳目,降服於神,好讓他們能在我們靈裡彰顯無遺。將信心操練當作祈禱的一大祝福;因為大能的真神等著要在我們身上實現他一切美善的心意,以能力完成信心的工作。我們要看見神就是愛,他樂於賜福,並分享他自己。如果我們能對神如此信賴崇拜,自然就能很快相信這應許:“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是的,只要因信認定神為我們的主,他的應許也終要屬於我們。

  主耶穌今天教導我們的功課極寶貴。我們尋求神的賞賜,神卻先把自己賜給我們。我們認為祈禱是從天上獲取賞賜的能力,而耶穌卻認為祈禱是引領我們接近神的方法。我們只想站在門口哀求,耶穌卻要先引我們登堂入室,使我們發現自己是神的兒女與朋友。讓我們接受這個訓誨;讓每一次禱告中微小的信心激勵我們,先操練更多相信神,並在信心中將自己交託給他。心中若滿有神的同在,就大有能力,可以作信心的祈禱。對神的信心能生出對應許的信心,在應許中又能對求必得著產生信心。

  因此,神的孩子們,你們要花時間,一定要花時間,在他面前俯伏,等候他的顯現。要花時間,讓你的心靈在敬畏與崇拜的操練中,向那無限量的主表露信心;等神得著了你,將他自己賞賜給你,信心的祈禱,就會成為你信心的冠冕。

  禱告:

  我的神啊!我實在相信你。相信你是慈愛無比、無限權能的父;相信你是聖子,是我生命的救贖主;也相信你是聖靈,是安慰者、嚮導和力量。叄位一體的神啊,我信服你。我確信你所是的一切對我都是真實的,你必履行你一切的應許。

  主耶穌啊!加強我的信心,教導我肯花時間在神面前,等候敬拜,直到我的信心能接受所有神為我預備的一切。讓信心能看明神乃生命的泉源,以全權的大能在世上成就他的旨意,又作工在我裡面。讓信心能明白神的愛,如何渴想滿足我的需求。讓信心能佔有我的心靈、生命,因著信心唯獨讓神居住在我心懷。主耶穌啊,幫助我,使我全心信服上帝,讓這樣的信心,每時每刻充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