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禱告講道講章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有禱告的儀式,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太6:8 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可5:22 -23上 有一個管會堂的人,名叫睚魯,來見耶穌,就俯伏在他腳前,再三地求他說,……。

  睚魯是一位管會堂的人,也是猶太人的長老。像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很被人尊重 。而那個時候的耶穌,卻沒有人認識祂就是神的兒子,連門徒對祂的認識也並不確定,是含含糊糊的。百姓、首領就更不尊重耶穌了。可是,這位睚魯為了自己生病的女兒竟然‘俯伏在他腳前’。這是需要很大的謙卑的,這又不是在一個私密的空間裡,而是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真是虛心的人有福了。

  可是,接下來耶穌的表現卻令我們大大的不解了。此人那麼謙卑的來求主,他的需要又是那麼的迫切。主耶穌竟然不理他或是推辭他。所以,他就要不斷的求、反覆的求,直求到耶穌願意跟著他去。我們在這裡可以思想一下,耶穌為什麼要讓他反覆的求才肯去。難道是耶穌本來沒有打算給他女兒醫治,只是因為他這樣求,後來才改變主意願意給他醫治的嗎?

  這種事情如果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不外乎是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求得不合理,只因為他不斷的求,反正也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就給他成就了吧!比如,小孩子吵著要吃垃圾食品,本來大人是不願意給他買的,後來經不起他反覆的求。大人一想,反正給他一次問題也不大,就轉變主意答應了他的祈求。另一種情況是,一方與另一方之間不存在任何愛的聯絡,他沒有義務幫助另一方,但是,因為另一方反覆的求,這人不想總是被他纏磨,就給他成全了吧!如同路18:裡面那個不義的官。

  那麼,這一次耶穌轉變主意成全睚魯的行為屬於哪一種情況呢?其實,主耶穌哪一種都不屬於。剛才說得情況,都是講人與人之間的祈求,因為人常常會隨機做一些決定的。而主耶穌是神,祂能預知一切的事,祂知道自己一定將會怎麼做。耶穌並沒有改變主意,主耶穌一開始就知道要讓他女兒復活。也知道這件事情會記錄在聖經中供其他人學習。只是故意暫時不答應他,要讓睚魯的信心經過試驗。因為經過試驗的信心才是真實的信心,才會比金子都寶貴。路加福音18:裡那個比喻,也不是告訴我們上帝就像是那個不義的官,非得要我們纏磨祂,纏急了才會幫我們成全。解釋比喻非常忌諱任意找點、任意發揮,而應該找出比喻的中心點。那個比喻的重點只是告訴我們要像那位寡婦一樣不灰心地禱告。

  基督徒都知道禱告的重要,但是,為什麼要禱告卻未必人人都明白。許多人認為上帝要不要幫助我們連上帝自己也沒有什麼事先的計劃,都是根據我們禱告的表現而隨機決定的。如果我們禱告多了,祂就會幫助我們了。也有人認為上帝本來沒有打算做的事,或者本不願意做得事,只要我們禱告多了,祂就會改變主意幫我們了。所以,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也能有很多的禱告。但是,他們的多禱告只是為了‘打動’上帝,或通過纏磨‘催促’上帝做決定,或者希望改變上帝讓祂照咱們的計劃作事。這都是不明白禱告的真意。禱告的態度如果不對,再多的禱告也不能蒙神紀念。關於禱告的真意,有一個很重要的真理我們都必須知道:我們的禱告不能改變神的計劃,我們的禱告只能顯明、成全神的計劃。

  神本來已經打算要做的事情,也需要人懇切的禱告才能成全。不禱告就攔阻神的工作。新約裡我們看見有經文說:“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就會以為說,以利亞可真厲害,要禱告不下雨,神就真的不讓雨下在地上了;他什麼時候,禱告‘下雨吧!’,神就讓雨下在地上。好像地上可以在指揮天上了。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以利亞的禱告只是顯明神本來要打算做得事。神要降雨之前,對以利亞說:“王上18:1 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那麼,既然是神要降雨了,那祂就直接降不就行了嗎?不!神要人懇切禱告祂才降。禱告一遍兩遍、三遍五遍還不行,以利亞禱告了七遍神才降雨。如果神沒有打算降雨,任憑你以利亞禱告七十遍也沒有用。如果神要將的是雨,你以利亞禱告降雪,禱告七十遍也沒有用。無論你怎麼懇切禱告,我們的懇切禱告不是為了改變神的計劃,讓祂照我的意思成全。有人可能會想,神要降雨,如果沒有以利亞的禱告配合會怎麼樣呢?如果現在必須要降雨了,以利亞若是不禱告,神就會感動另外七千人中的某人去禱告,祝福也會隨之臨到他人了。有些時候,人的不禱告也可能會拖延事情成就的時間。

  如果不明白這個真理,讀聖經就會遇到很多難題。以為我們禱告可以改變神的計劃,因為從表面上看,有很多經文好像是通過禱告令神改變了主意。

  比如:以色列在曠野的時候,摩西在山上領受律法,在山下亞倫與百姓拜起了金牛犢。讓神大大發怒。神對摩西說:“出32:10 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而摩西站在破口之中禱告說:“出32:11-13 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阿,你為什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什麼使埃及人議論說,他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 出32:14 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他的百姓。這幾處經文從表面上看好像摩西的禱告令神改變了原來的計劃。似乎是說,上帝的旨意本來是要殺死以色列人的,經過摩西的苦苦禱告,上帝改變了主意,不殺他們了。所以呢,似乎上帝還不如摩西愛那些百姓,似乎上帝還不如摩西考慮的周詳。如果不明白我前面所講的關於禱告的真意的真理的話,就會產生這種誤會。以色列人不用謝謝上帝,反倒要謝謝摩西了,因為是他的祈求才讓他們活下來的,如果只有上帝,沒有摩西,他們早就被上帝殺死了。事實真是這樣嗎?不是的。上帝原來的計劃就沒有要殺盡以色列人。如果上帝真要殺人,還用告訴摩西嗎?上帝不需要一秒鐘,就可以讓所有人被殺。上帝告訴摩西,就是讓摩西代求的,然後通過摩西的代求,來顯明、成全神本不願意殺以色列人的計劃。那麼,神為什麼要說:“我要殺……”這樣的話呢?其實這只是說明,以色列人犯的罪,按著公義審判的標準,他們是該被殺死的,但是,神捨不得殺他們,所以告訴摩西,讓摩西代求成全神不殺他們的旨意。聖經還有許多這類的例子。

  篇二

  弟兄姊妹主內平安,很感恩跟弟兄姊妹有這樣美好的分享,我的題目是《感恩的禱告》,通過剛剛我們讀過的經文,這個感恩的禱告有一個指向性:是保羅的感恩的禱告。今天我們來到教會當中,每一次我們的禱告都是帶有感恩的,我們之所以在禱告中有感恩,是因為很多時候,神成就了我們所祈求的。例如: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預備某個人、某件事,求神給我們開通達的道路。上帝很多時候,祂為你做了,祂為你預備了,那你也有一個感恩的心去迴應神所為你做的。但是你會發現,當我們自己省察的時候,我們有多少禱告,上帝祂垂聽了,但是最後人卻不迴應神了呢?

  一、 保羅的感恩禱告

  弟兄姊妹通過我們剛剛讀到的經文你們覺得保羅這個牧者怎麼樣?在《腓立比書》1章4節的括號裡面說:“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從剛剛我們讀到的經文裡面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保羅他是一個禱告的人,他同時還是一個喜樂的人,如果我們讀《聖經》的時候,不看作者在什麼樣的背景寫下這本書,那我們可能在讀的時候,對於保羅這個人沒有更深層的認識,我們就沒有辦法體會到作者在禱告中的喜樂。他何以這樣喜樂?如果不知道,可能讀讀就罷了,可是當我們在看他寫作的背景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保羅這個人在屬靈的生命中因著有主是多麼的強大。

  保羅時代的腓立比城,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和軍事駐防地,原名“革尼提士”,主前357年,有馬其頓王腓立重建,改名為“腓立比”。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勇猛善戰,擴張國境,東至印度,西至希臘,南臨埃及,北及黑海。到主前168年,希臘全境被羅馬吞併,腓立比城就歸羅馬征服者統轄。它的政治制度都參照當時羅馬政府體制而定,城中的官長由人民自選,但它的行政、司法、軍事都屬羅馬政府統轄。

  當我瞭解這個背景的時候,就聯想到人生,你靠著自己,努力了一輩子,得到了很多,可是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就像馬其頓王腓立的兒子亞歷山大一樣,辛辛苦苦打了一輩子,到後來卻是一場空,臨終的時候,所賺取的就是一場空。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知道,我們一生當中所賺取的,我們努力的,如果沒有主,是白費力氣的。就像撒該一樣,他雖然有錢有勢有權,但是他並不快樂,當他的生命中遇見主了,他成為一個願意給的人,生命當中沒有主的時候,他很吝嗇。但是當他生命中遇見主之後,他成為一個願意給出去的人了***參路1:1-10***。

  腓立比教會是歐洲第一個教會。腓立比城是保羅順從異像中馬其頓的呼聲所到之歐洲第一個城市***參徒16:9-12***。在當時,可能腓立比城的猶太人不多,所以沒有猶太人的會堂。保羅初到這城,先在河邊一處“禱告的地方”***參徒16:13***,這個保羅在受苦中所建立的教會,屬靈的情形卻勝過保羅書信中的其他教會。

  使徒保羅在羅馬被囚候審期間,寫了這卷新約書信給腓立比教會。雖然身處危急存亡之秋,保羅扔不在乎,他仍然“語帶喜樂”***“喜樂”一詞及其衍生詞語在短短四章中出現了16次之多。***他的經歷提醒我們喜樂是從神而來的,從神來的喜樂是超越一般的快樂的。喜樂能讓我們勝過試煉,是治癒恐懼和焦慮的良藥***參腓4:4-6***。“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腓1:1***。注意“凡住腓立比”與“在基督耶穌裡”這句話,使徒如此稱呼受書人,顯出基督徒的兩種地位。我們一方面是住在今世的城市中,同時也是在基督耶穌裡面。腓立比是世上犯罪多端的城市,信徒原本都是其中的罪人,但現今卻成為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這麼大的一個轉變——由死亡到永生的轉變,是出於神的恩典與慈愛。所以這句話是隱藏神無限恩慈的一個轉變——由死亡到永生的轉變,是出於神的恩典與慈愛。所以這句話隱藏神無限的恩慈在其中。“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這句話也在告訴我們,雖然你住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卻可以靠著主來過信心的生活。雖然在基督裡,卻還是住在這個世界上。信徒一方面在世為人,另一方面卻是在主裡蒙主保守的。每一個基督徒還在肉身活著的,都必須同時應付這兩方面該有的責任。我們不是隻在基督裡做聖徒,而不必盡我們在世做人應有的義務;也不是隻在世上做人,而不必顧到在基督裡該有的見證,如果這樣做,我們是不是基督徒都不重要了,我們的生活應當跟不信的人有分別;雖然同樣生活、工作,卻不跟那些不信神的人同流合汙做錯誤的事情,而是保守自己在基督裡,過著聖潔的生活。

  在《聖經》中神注重我們的“地位”,在祂要賜福給我們之先,必須讓我們得著一個可以蒙福的地位,這地位就是“在基督耶穌裡”。 基督徒能得著屬靈的恩惠,都是憑藉這個地位,因為神一切的豐盛都藏在這裡了***參西2:3***。

  二、 禱告的內容

  那麼,以下跟弟兄姊妹們分享的內容就是保羅這個人他每逢為門徒祈求的時候,他常常是帶著歡歡喜喜地祈求。弟兄姊妹,在我預備這篇講章的時候,我在想保羅這個人在當時的境況中,他身穿破破爛爛的囚服,然後還在破破爛爛的監獄中跟神禱告。這個我們從人性可以理解,當人遭遇患難的時候來到神的面前跟神禱告,求神為我現在的處境開路,能夠讓我從目前的境況當中得到釋放。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我不理解的是什麼?我不理解的是保羅這個人他在那樣的境況當中,自己都很難保全了。還在想念那些與自己無親無故的人,如果換做是你坐在監牢裡面,你最想念的是誰呢?有些人可能會想自己,我什麼時候能夠出去,有些人可能也會想家裡的親屬等等。然而,保羅這個人呢?他想念的是誰呢?在這裡沒有寫到保羅這個人很想念他的親屬或是是誰等等。他所想念的按著常人來說,不符合常理,按著人的想法來看他都坐牢了,還在禱告中為這些與他毫無關係的人禱告。為什麼?他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如果換做是你,你創辦了一個公司,你們公司的那些員工,從一開始到如今都是那麼的齊心,都是那麼地給力工作。你會不會開心呢?同樣,如果你開心,保羅也一樣。那如果反過來,你從剛開始建立公司,到員工從一開始都是那麼齊心努力工作,都是那麼給力地工作,到最後你不知什麼原因坐在監牢裡面,你不能和他們一起工作了,你會不會開心呢?可能你會,但是心有不甘。為什麼我親手創立的公司,可是現在公司還有,為什麼我卻不在了呢?

  弟兄姊妹,我們的人生我們自己沒有辦法預測,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人生只要在基督裡,就會有“真平安”。從接受耶穌為救主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基督徒生命已開始成長。雖然成了信徒,我們仍有罪性的困擾,有時還會跌倒,但神在我們一生中都會幫助我們成長,直至與基督相聚的時候我們才完全。在此期間,我們因為跌倒而感到灰心、苦惱的時候,只需謹記神不會放棄我們。祂既已在我們身上開始作那美好的工,就必繼續,直到我們與神相聚成全這工的日子。

  在8節那裡說保羅這個人他能夠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他能夠體會神的心意。即使面臨坐監的境況當中,他也能夠體會神的心意。那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反過來思想我們的時候,如果換做我們是保羅,我們在監牢裡,我們還能夠說出感恩的話嗎?把思維換過來,即使你沒有坐牢,你在你的生活當中常說感恩的話嗎?有些人會說:“我經常說,別人給我東西,我就說感恩的話。別人幫了我的忙,我說感恩的話,可是當有一位愛你的耶穌基督在為你死併為你復活的時候,你會說什麼?“信”,這一個字就夠了,《聖經》上說:“你的信救了你”***太9:22***;如果我們只是因肉體而感恩,那麼我們的感恩就是建立在沙土之上,若我們的感恩是通過“信”而來,那麼這就是建立在永恆的磐石之上。

  保羅他有“基督的心”,對他來說,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參腓1:21***,腓立比教會剛剛我們也有說到,這個教會是保羅在受苦中建立的教會,屬靈的情形卻勝過保羅書信中的其他教會。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常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為什麼腓立比的教會是那麼的同心呢?在剛剛我們讀到的 5節裡面說:“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他說到“頭一天”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腓立比教會設立的開始,直到當時保羅寫書信時。其中相隔約有12年,腓立比信徒在這樣長的時間內,都能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無怪乎保羅為他們歡歡喜喜的祈求了。為什麼?12年了,就連一點隔閡都沒有?那我想,肯定會有的,但是即使有,不論我們彼此之間有什麼意見或是虧欠,都應該在“主裡”饒恕,彼此“在主裡”原諒。這樣教會才能夠興旺。

  結語:

  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9節那裡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上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保羅說這新人在知識上更新的結果,會使信徒靈命長進,像主的形象。由此可見這“知識”不是指普通的知識,是指對神方面之認識的“知識”。保羅的禱告,是求神使腓立比信徒在認識神的知識和經歷、神的見證上多而又多。“多而又多”就是不斷長進,十分豐富,綽綽有餘的意思。

  保羅的感恩禱告是他在他的生命中活出了上帝的心意,神是一切的開始。當你心裡真有上帝的時候,你的處境無論有多麼的難,你都會感恩。保羅的感恩禱告,是因為他有耶穌基督的心腸。即使他在監牢裡,他也會感恩。同時腓立比的信徒,也是他生命當中的一部分,因為保羅知道,他和腓立比的關係,就像一棵樹一樣,保羅是樹根,那些信徒好像樹肢,整棵樹如果要活地茂密,就必須依靠“源泉”才能成長。保羅懂得這個奧祕,他知道他生命中的源泉就是那位耶穌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