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人物講章

  基督教聖經人物中英文對照目錄。包含了聖經中所有的主要人物和身份。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三個人物讓主感動

  經文:太8:5-10、26:6-13,可12:41-44

  主耶穌一生在世只有33年半的時間,四本福音書主要記載了耶穌出來傳道的3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耶穌接觸了很多人,但得到耶穌稱讚、讓耶穌感動的人並不多,剛才所讀的經文提到了三個人物:羅馬的百夫長、奉獻兩個小錢的窮寡婦、用香膏膏主的馬利亞,他們卻得到了主耶穌的稱讚,下面我們來思想他們在哪些方面讓耶穌稱讚了他們。

  一、百夫長的信心和愛心讓耶穌稱讚

  馬太福音8章5至6節說,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痛苦。”***太8:6***這裡的記載很清楚,百夫長是為他患病的僕人來求耶穌,而不是為他自己或他的兒子來求耶穌。這是聖經裡唯一一次記載主人為僕人的緣故求好處。百夫長的這個舉動,確實不簡單。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百夫長是當時羅馬軍隊的一種官銜,轄管一百個士兵。耶穌的時代到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約有兩千年。僕人的概念跟我們今天很不一樣,當時的社會屬於奴隸社會,所謂的僕人就是奴隸。奴僕的地位在當時極其低下,如同牲口一般。主人可以隨便買賣,也可以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從馬太福音的記載可知,百夫長的僕人不是得了別的病,如果是瞎了一隻眼、斷了一隻手,至少還有使用的價值,可以低價處理掉。可是,這個僕人卻偏偏得了癱瘓病,已經毫無服侍的價值了。以當時的情況完全可以扔掉這個僕人,本該不用管的,但是百夫長卻為這個僕人來祈求耶穌,希望主能醫治他。我們想一想,如果百夫長沒有愛心,他會管一個奴僕的死活嗎?如果百夫長只是同情這個患癱瘓病的僕人,他會放下身份地位為他求醫治嗎?當然不會。

  百夫長因著愛的緣故,為他的僕人向耶穌祈求:“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痛苦。”一個羅馬的百夫長,沒有用屬世的眼光看待耶穌,沒有瞧不起他是窮木匠的兒子,他一到耶穌面前,就稱呼耶穌“主啊”,他屬靈的眼睛看見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耶穌身上的權柄。因著百夫長充滿愛心的代求,耶穌就對他說:我去醫治你的僕人。耶穌似乎已經被這個百夫長的愛心所感動了。按常規來說,百夫長應該歡歡喜喜地帶領耶穌到他的家醫治他的僕人。但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當耶穌準備要去醫治百夫長的僕人,然而百夫長卻回答耶穌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太8:8-9***百夫長這樣說了,耶穌的反應如何呢?經文記載說,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太8:10***可以說,像百夫長這樣的信心,耶穌是頭一次看見,並且是在以色列人中沒有遇見過的,這個百夫長得到了耶穌的稱讚,他偉大的信心讓耶穌感動。

  內心充滿愛的人可能很多,但有愛心又有信心的可能不多。約翰福音第4章記載的那個大臣,為他快要死的兒子求耶穌醫治,他是非常愛他的兒子的,否則他不會放下身份、地位,不顧艱辛、不怕路途遙遠來尋求耶穌的幫助,但他的信心卻很小。弟兄姐妹,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信心是我們被神接納的重要條件,正如希伯來書11章6節所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主耶穌非常看重人的信心,他希望在世上看到有信德的人。路加福音18章1至8節說,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某城裡有一個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裡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日不準。後來心裡說:‘我雖然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她伸冤吧,免得她常來纏磨我。’”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究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最後的幾句話告訴我們,耶穌期望看到更多有信心的人,這樣的人會讓耶穌感動。

  二、窮寡婦的奉獻讓耶穌稱讚

  窮寡婦的奉獻這個故事發生在耶穌最後進入耶路撒冷的那一週,再過幾天就是逾越節,而主耶穌也將要面對受難的痛苦了,但他卻有意地坐在聖殿銀庫旁邊,觀察每一位投錢入庫的奉獻者。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但這並不沒有感動主的心。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她只不過奉獻了兩個小錢,根本就微不足道,但卻驚動了主耶穌對她的留意。如果和那些財主的奉獻比較的話,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但主卻為這個微不足道的奉獻,特地叫門徒來,向他們稱讚了這個窮寡婦的奉獻。

  主耶穌為什麼會向門徒稱讚這個窮寡婦呢?這個窮寡婦到底做了什麼竟讓耶穌這樣感動?在我們初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或許根本不能看出窮寡婦有什麼可稱讚的地方。如果我們以人的眼光來看,我們只會看到財主奉獻那麼多的錢,真是讓人羨慕,這些財主真愛主,願意奉獻這麼多。而那個窮寡婦只奉獻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或許這個小錢就像今天的一毛錢一樣,掉在地上甚至都沒有人願意去撿,實在是少得可憐,按照人的眼光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奉獻。然而主耶穌看問題有他獨到的見解,人看問題是看為主擺上多少,但主看問題是看為自己留下多少。經文記載說,耶穌對著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耶穌所看重的不是錢的多少,乃是人的態度。主在乎的不是數字,主在乎的是數字背後的那顆心。聖經在記載這個故事的時候很有意思,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只有簡單的兩個字“若干”;窮寡婦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描述得較詳細。主耶穌之所以會稱讚窮寡婦,乃是因為窮寡婦愛神的心,以及她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她真的是做到了不為自己留分文。這使我想起了一個英國的傳教士說過的一句感動人的話,“假使我有千磅英金,絕不留下一磅不給中國;假使我有千條性命,絕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他就是戴德生。

  主耶穌稱讚了這個窮寡婦的奉獻,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窮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主耶穌的評判標準是“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然而主向人所要的,不會超過人的所有,正如保羅所說:“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有愛就有給予,約翰福音3:16“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上帝愛我們,他賜給我們他最寶貴的兒子耶穌基督。這個窮寡婦愛主,願將自己的一切獻上。從這個窮寡婦的奉獻,我們看到了她愛主的勇氣和信心,她把主放在她生命的首位,令我們感到非常佩服。窮寡婦只有兩個小錢,耶穌說這是她一切養生的錢,或許這是她下一頓的飯錢,她毫不猶豫地作了奉獻。她沒有為自己考慮,她沒有求神先讓她飽足、有餘再來奉獻,她並沒跟神討價還價。這個窮寡婦處在生命中最缺乏的時刻,仍然能夠以神為先,弟兄姐妹,你說這能不讓耶穌感動嗎?有時候,想想我們自己的信仰生活,我們的禱告、祈求、交託、仰望,我們希望主馬上應允、馬上給我們解決,我們希望主把我們的需要放在首位,但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把耶穌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了嗎?弟兄姐妹,我們真應該向這個窮寡婦學習。

  三、馬利亞體貼主心讓耶穌稱讚

  伯大尼的馬利亞有兩件事情被人津津樂道,一件是她安靜地坐在耶穌腳前聽道,耶穌說她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她用香膏膏主的事情,蒙主稱讚,並要求門徒傳福音的時候,也要訴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紀念。

  我們知道馬利亞的家庭並不富裕,她要拿出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馬利亞的這一瓶香膏價值三十多兩銀子,是當時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而那時的婦女是不出去工作的,要拿出三十多兩銀子,可以說是馬利亞所有積蓄,這是她一點一點、經過好多年才存起來的。馬太福音26章說她卻把這香膏,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門徒很不理解馬利亞的行為,看見了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太26:8-9***四福音有三處記載這個故事,但故事中沒有記載馬利亞對他的行為作任何解釋。但主耶穌知道她的內心、知道馬利亞對他的愛,就對門徒說:“為什麼難為這個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們安葬作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太26:10-13***。

  馬利亞用香膏膏主,這一行動實在是體貼主心的舉動,因而得蒙主耶穌的稱讚。門徒雖然責備馬利亞浪費,耶穌卻說馬利亞在他身上所作的是一件美事。怎樣理解耶穌所說的這一件美事呢?當時耶穌快要上十字架了,主耶穌之前多次將自己被釘十字架的事告訴門徒們。然而門徒們並沒有體貼主的內心,彼得還攔阻耶穌,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就責備彼得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和雅各,他們也沒有體貼主的心,竟然求耶穌讓他們坐在主的左邊和右邊。耶穌上十字架的事一天比一天近了,門徒們還在爭論誰為大。跟隨耶穌3年多的猶大,竟然要賣耶穌。這一切的事,你說耶穌內心作何感想?主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最需要人的陪伴,可他的三個門徒卻打盹睡著了。這麼多的人中竟然沒有人體貼主的心腸,還好,馬利亞用香膏膏主,撫慰了主的心。馬利亞之所以用香膏膏主,因為她知道主六天之後,逾越節那天耶穌要被釘十字架,而且要埋葬在墳墓裡,所以她趁機會用香膏膏主。馬利亞用香膏膏主,是為主安葬之日作預備的,她知道主的需要,她也能體貼主的心腸,她抓住了時機,她知道此時若不用香膏膏主,以後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馬利亞體貼了主的心腸,做在了主的心上,因而得到主耶穌的稱讚。

  弟兄姐妹,今天我們思想了這三個人物,他們在自己的信仰生活中,在他們所作的事情上得到了主耶穌的稱讚。但願主幫助我們,給我們信心、愛心,給我們能夠體貼住的心腸,並讓我們在信仰生活把主耶穌放在人生的首位,相信主也會同樣的稱讚我們,阿們!

  二

  聖經人物羅得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兄弟哈蘭的兒子,是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的父親哈蘭英年早逝,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亞伯拉罕會特別地照顧羅得。所以,當亞伯拉罕聽從了神的呼召,離開老家吾珥,去往迦南地的時候,幾次的旅程,亞伯拉罕都一直帶著羅得。

  在聖經的記載當中,羅得的事蹟並不多。但是,他有一個特殊的經歷,就是同挪亞一樣,他也經歷了一次神的審判。當然這次不是神對全體人類的審判,而是神對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個城市的審判。神從天上降下火來,毀滅了這兩個城市,當中的一切人、生物都死了,唯獨羅得和他的一家蒙了神的拯救。所以,在新約,當主耶穌講到他的第二次再來,他用兩個時代的人物來作比方,一個是挪亞,一個就是羅得。

  聖經最早出現羅得這個名字,是在創世記11章。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帶著亞伯拉罕以及他的妻子撒拉,還有孫子羅得,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去。他們走到了哈蘭這個地方,就暫時住在了那裡。後來,他拉死於哈蘭,耶和華神就呼召亞伯拉罕離開哈蘭,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得地。亞伯拉罕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聖經說“羅得也和他同去”。

  所以,羅得一直跟著亞伯拉罕飄泊、寄居。但是,當他們第二次到達伯特利與艾的中間時,亞伯拉罕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發生了衝突、爭吵,因為他們兩家的牛群、羊群非常多。於是,亞伯拉罕就提議說:我們兩個是兄弟,不可以爭吵,我們分開吧。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請你先選擇吧。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土地肥沃,正是所多瑪、蛾摩拉所在的地方,羅得就選擇了這塊地。後來,他漸漸挪移帳棚,最後遷入了所多瑪。

  所多瑪在當時的時代,是一個非常繁華、發達的城市,聖經形容那裡的土地是“如同耶和華的園子,又像埃及地”。但是,它雖然富裕,卻充滿了罪惡,聖經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所以神決定要施行審判。

  整個神毀滅所多瑪城、拯救羅得的事情,記載於創世記19章。兩個天使奉神的差遣去往所多瑪,那時正是傍晚,羅得就坐在所多瑪的城門口。具體為什麼羅得會坐在城門口呢?我們不知道,聖經沒有說,有一種可能就是,羅得可能參與了所多瑪城的一些管理工作。因為當時的風俗是,一些有名望的人被推舉為長老,他們就坐在城門口,為城裡人的一些爭端斷定是非;或者為一些重大事情,比如結婚,或者買賣,他們可以作為公證人。

  這只是一種猜測而已,但無論如何,聖經說,當天使走進所多瑪城的時候,羅得正好坐在城門口,看到了他們。羅得不認識他們,更不曉得他們是神所差遣的毀滅天使。但是,羅得知道他們是過路人,是客旅,因為如果是所多瑪城中的人,他們都是彼此認識的。所以,羅得就迎上前去,向他們行跪拜的大禮,說:“我主啊,請你們到僕人家裡洗洗腳,住一夜,清早起來再走。”兩位天使說:“不!我們要在街上過夜。”羅得就切切地請他們去自己的家。於是他們去了羅得的家,羅得就為他們預備了豐盛的筵席,為他們烤了無酵餅。

  兩位天使接受了羅得的接待,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筵席。但就在這個時候,所多瑪城裡的人也聽說來了兩個外地人,他們就聚集起來,有年長的,有年輕的,一起圍住了羅得的房子。他們向羅得喊叫著說:“今天晚上到你這裡來的人在哪裡呢?把他們帶出來,任我們所為。”

  羅得就趕緊出來,向他們哀求:“眾弟兄,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們作什麼。”

  那些人就說:“退去吧!你是來我們這兒寄居的,還想要作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於是他們就向前擁擠羅得,要攻破房門。

  這個時候,兩個天使就伸出手來,把羅得拉進屋去,把門關上,並且使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他們摸來摸去,總是找不著房門。

  兩個天使就對羅得說:“你這裡還有什麼人嗎?無論是女婿,是兒女,和這城中一切屬你的人,你都要將他們從這地方帶出去。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差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

  羅得就出去,告訴他的女婿,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可是,他的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

  到了天亮的時候,天使就催促羅得說:“起來!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但羅得遲延不走。兩個天使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就對他們說:“你們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

  羅得就對他們說:“我主啊,不要這樣。你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這災禍臨到我,我便死了。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嗎?求你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天使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作什麼。”因此那城名叫瑣珥,就是“小”的意思。

  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到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這時,羅得又害怕住在瑣珥,就同他兩個女兒,從瑣珥跑到了山上,住在了那裡。

  羅得的經歷,你會發現,他完全不像挪亞,他的軟弱是很明顯的,比較體貼肉體,沒有遠見,看重自己眼前所看到的。從一開始羅得與亞伯拉罕的分開,他的這個弱點已經暴露無疑了。讓我們開啟創世記13:10-13節:

  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於是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這裡說的是,亞伯拉罕和羅得的牧人發生了爭執,因為他們兩家的牛群、羊群非常多,可能兩家的牧人都想用同一塊草場和井水,那麼就發生爭執了。於是亞伯拉罕就提議二人分開,請羅得先選擇地。羅得選擇了靠近所多瑪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那塊地好,是富裕之地,是適合放牧的好地方。當然,羅得就沒有想到要把最好的土地留給亞伯拉罕,他先選擇了最好的。

  而且,從羅得的這個選擇,我們可以看出,他很看重財產,很看重眼前所見到的東西,他選擇了一塊最好的地,顯然是為了他的牛群、羊群。因為富饒的土地就是遊牧民族的生命之本,牛、羊是需要草和水的。

  那麼,這塊地在神的眼中是怎樣的呢?聖經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亞伯拉罕曾堅決不要所多瑪王的一根一線,就是因為他不願意在所多瑪的罪惡上有分,他不想跟他們攪在一起。但是羅得卻不然,他後來甚至又不斷挪移帳棚,住進了所多瑪。他明知道這個地方是不敬畏神的,但是,他還是要選擇住在那裡。顯然肉眼所看見的,吸引了他,他體貼了自己的肉體,他貪戀所多瑪舒適的生活。

  所多瑪代表世界,聖經告訴我們,不要愛這個世界,為什麼呢?因為這世界是短暫的,世界的一切都要過去,唯獨神的國是永遠長存的。羅得只相信自己的肉眼所看到的,他喜歡所多瑪的舒適生活,可是,他看不見更遠的事物,事實上,所多瑪很快就被神毀滅了,羅得失去了一切。而亞伯拉罕憑信心,他不在意這個世界,他不追求財富,所以他根本不與羅得爭奪好土地,他追求的是神的應許,為此,他寧可在世上寄居、漂泊,而他最終得到了神的應許。這就是兩個人完全不同之處。

  所以,我們願意做哪一種人呢?是鼠目寸光,只見到眼前的,還是深謀遠慮,為以後著想呢?今生我們所能看到的這個世界,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過去了;但是將來的事情,是永恆的。一些聰明人就不會被現在所處的環境、現在的潮流所影響,他們會追求更遠的東西,而且為了將來的事情,他們現在就開始花時間預備。而到了那一天,神的審判突然來到,這些聰明人就可以通過神的考試,進入天國。其他的大多數人,因為只隨著世界的潮流,根本沒有想以後的事情,結果就失去了一切,悔之莫及。我們願意做哪一種人呢?

  羅得顯然是一個信心比較軟弱的人,他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東西。甚至在神拯救他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他的這個弱點。在創世記19:15、16節說到,當天使拯救羅得,讓他快快離開所多瑪城的時候,羅得竟然遲延不走。為什麼這麼大的事情,他還耽延呢?顯然,他還是留戀自己的家業,還是留戀所多瑪舒適的生活,他不願意失去這些。所以,他的這個得救,也不像挪亞,挪亞是聽了神的吩咐,立即就進了方舟。但羅得卻有些依依不捨這個世界。

  接下來的16-17節說:兩位天使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羅得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然後告訴他們: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

  可是羅得卻說:“我主啊,不要如此,你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這災禍臨到我,我便死了。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嗎?求你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有天使的保護,但羅得還是沒有信心,害怕死。而且,可能他也害怕山上的生活,不如去一個他可以看得見的小城。

  天使答應了他不滅那座小城,讓羅得快快逃過去。接下來,神就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看到火這麼厲害,就又害怕住在瑣珥,因為瑣珥距離所多瑪很近,可能他擔心大火也會燒過來。而且,他親眼看見自己的妻子變成了鹽柱,就更加恐懼了。所以,雖然天使已經說了,為了他的緣故,不滅這個小城,但他還是害怕,於是又跑到了山上。

  所以,從這裡我們看到,羅得的信心是比較軟弱的,他還是相信肉眼所看見的,只要他看見了,他就以為是實在的,是安全的。他只關注自己的肉眼可以看見的事物。這一點,就跟亞伯拉罕完全不同,亞伯拉罕是用信心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事物。

  羅得的家人,也不像挪亞的家人一樣,全家得救。先是羅得的兩個女婿,當羅得特意跑出去,告訴他們離開所多瑪,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們卻根本不相信羅得所說的話。顯然,羅得在家中沒有什麼很強的影響力,女婿並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而羅得的妻子,雖然跟著羅得跑出了所多瑪,但是,她沒有聽從天使所說的不要回頭看的吩咐,就在神降火於所多瑪的時候,她偏偏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所以,羅得不像挪亞,挪亞的全家都聽從了挪亞的話,都按照神的吩咐進入了方舟,最後全家八口得救。而羅得的得救,看起來就顯得很狼狽,令我們想起彼得所說的話:義人僅僅得救。

  讓我們做一個小結:

  羅得是亞伯拉罕的侄兒,聖經對羅得事蹟的記載並不多,但是,他有一個特殊的經歷,就是同挪亞一樣,他也經歷了一次神的審判,是神對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個城市的審判。神從天上降下火來,毀滅了這兩個城市,當中的一切人、生物都死了,唯獨羅得和他的一家蒙神的拯救。

  但是,當我們看羅得這個人物的時候,發現他是一個信心比較軟弱的人。他與亞伯拉罕分開,選擇了一個土地肥沃、靠近所多瑪的地方,最後甚至搬進了所多瑪城,完全不理會這裡在神的眼中罪大惡極。可見,他很看重財產,很看重眼前所見到的東西,他貪戀所多瑪舒適的生活。

  後來,當神差派天使來拯救他的時候,他也顯得好猶豫,對他的財產,對所多瑪的生活,依依不捨。而且,有天使的保護,他還是沒有信心,一定要自己親眼看見一些東西,才有安全感。

  三

  約瑟講道講章

  雅各生了十二個兒子,但約瑟與弟兄迥別***創四十九26;申三十三16***,他在一生許多方面都是基督的預象,他為父所愛,被弟兄所棄,從死裡復生,曾被賣為奴,勝過試探,列為罪犯,被人忘記,被神高舉,娶外邦妻,受人敬仰,恩待弟兄,使父歡心,救濟萬民,約瑟不但預表基督,也代表得勝、得榮的信徒。而他的弟兄們卻平素庸俗,嫉妒分爭,傷害弟兄,有違父命,遇到饑荒,卑微求憐,見約瑟面對,只能驚懼認罪,受到懲罰,得蒙寬恕,終得祝福,他們代表一般的、甚至有軟弱失敗的信徒,相比之下,分別極大。基督如何先受苦,後進入榮耀裡,跟隨他的人也必須如此***路二十四26;彼前五1;林後四17***,因為神預定我們效法他兒子的模樣,是為叫我們得榮耀***羅八29、30;彼前五10;林前二7***。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後二11、12***。我們若在小事上忠心,將來必派大事叫我們管理***太二十五21、23;路十九17***。約瑟一生的事,記載很多,僅就他環境、地位的急劇變化,看到神對他屬靈生命的造就,以達到得榮掌王權的地步。他所經歷的四個階段,可用四件衣裳代表。

  Ⅰ、綵衣

  約瑟是雅各次小的兒子,為父所愛,給他作了一件綵衣,表示喜愛和尊榮,為哥哥們所嫉妒、懷恨。他雖然常與他們在一起,卻不與他們同流合汙,而是將他們的惡行報給他的父親。一次他作了一個夢,使他哥哥們越發恨他。接著又作了一個夢,夢見太陽、月亮和十一個星都向他下拜,這是神給他的啟示,預告他將來的榮耀。但達到那個目的並非容易,不但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許多艱難***徒十四22***,要與主一同坐掌王權就更需要有受苦得勝的經歷,就像一首詩歌所說,“眾人願進主的國度,十架少人負;眾人爭奪主的賞賜,世界有誰辭;眾人都慕得主榮耀,羞辱少人要;眾人都是同主掌權,損失有誰願;多人都喜登主寶座,少有願飄泊;眾人都想同主高貴,卑賤誰都畏,但那誠實愛主的人,禍福都不問,求主給我這樣心志,赤忠忘生死”。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很高的目的,但也在乎各人要爭取***太十一12***。

  約瑟就是這樣少數的人,當他去看望他哥哥們的時候,他們要殺他,後來剝去他的綵衣,將他賣到埃及,使他父親非常悲痛***創三十七1-36***。約瑟的綵衣變作了血衣,約瑟的夢,似乎完全破滅。父親的愛變成了主人的軛,少年的活潑變成了戰競的聽命,人生的變化沒有比這更大的。神為什麼要這樣的對待他呢?一個少年人為什麼要被趕出安樂的家?綵衣為什麼要沾上血跡?人可能有許多問題,然而神沒有錯,他在每一個兒女們身上都有他的美意,當時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約十三7***。約瑟被帶到埃及的路上,也可能這樣發問,然而他沒有背叛,他如羊被人牽往他所不願去的地方,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賽五十三7***。

  Ⅱ、奴衣

  約瑟被賣在埃及法老護衛長的家中為奴,這是人間最卑賤的身份,失去自由,完全聽命於主人。這卻臨到了本來穿綵衣,自由自在,隨意往來的約瑟,夢中所見尊貴受人敬拜的情景,簡直成了諷刺。是甘心屈服、殷勤勞苦忠心服事主人呢?或是心存不服、蓄意反抗?不然就是意志消沉、自甘淪落,完全失去人生的意義呢?約瑟是虛己、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腓二7、8;彼前五6***,願意脫衣束腰,居於奴僕的地位***約十三4***。他知道終身的事都在神的手中***詩三十一15***,環境遭遇都是出於神的美意,他能夠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他以為服事主人,如同事奉神,是遵行神的旨意,所以盡心竭力***弗五6、7,西三22-24***。但神沒有離棄他,使他凡事順利,蒙主人派他管理所有家務***創三十九1-6***。

  撒但是從不放棄對敬畏神的人的試探和逼害,像對約伯一樣加以攻擊。雖然方法不同,但目的是叫人犯罪得罪神,使神的名蒙羞。撒但藉著他主人的妻來引誘他,這對青年人來說,是很難勝過的試探。然而約瑟卻敬畏神,不敢作這大惡得罪神,就堅決的拒絕逃避了,結果被誣告下監獄中。決不能認為一次的軟弱、犯罪不為嚴重,亞當豈不是一次犯罪被定罪死亡嗎?大衛一次犯罪,遭到何等的慘重後果。其實所遇見的試探,是人所能受的,敬畏神的人能從其中出來***林前十13;傳七26***,決不可為暫時罪中之樂,失去永遠的榮耀賞賜***來十一25、26***。約瑟不是穿上人給的奴衣,乃是甘願作神的奴隸。

  Ⅲ、囚衣

  約瑟的主人使他脫去奴衣,卻換上了囚衣,這更降低了一步,成為罪犯和***,被鐵煉和腳鐐所捆拘,這是神的話試煉他***詩一百零五18***。難道一個敬畏神不肯犯罪的人,就落得這樣的下場嗎?神的啟示和異夢到哪裡去了呢?神的公義、憐憫和信實又如何證實呢?許多古時聖徒也不免發生疑問,與神爭辯,發出怨聲,如約伯、大衛和耶利米等***民十一11-15;王上十九4;伯三1,三十16-21;耶十二1,二十18***。然而約瑟卻毫無怨言,沒有喪氣。監獄沒有使他與神的愛隔絕,他在監獄也滿有平安、喜樂和神的同在***創三十九19-23***。在那絕望之地,也能遇見特別的機會。由於為法老的酒政、膳長解夢,希望酒政能救他出獄,但酒政卻忘記他二年之久,使他在監裡的日子似乎無限的延長,永無出頭的一日。難道神也將他忘記了嗎?神所懷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是叫他末後有指望***耶二十九11***。因他不甘心使人受苦***哀三31***,決不會忘記屬他的人***賽四十九15***,乃是要在苦難的爐中揀選他,直到煉淨成為精金***賽四十八10;瑪三3;伯二十三10***。使他學習了謙卑、忍耐、信靠、順服***來五:8***,除盡了他的天然雜質,滿有屬神的性情,形成基督的樣式,能以憐憫對人,甚至愛仇敵。配居高位而不驕傲,有權柄而不自誇,有成功而不歸功於己的時候,神就將他釋放了,因他已經學會了作神的俘囚。

  IV、綿衣

  約瑟終於為法老解夢而得釋放,升為高位,穿上綿衣。當時是細麻衣,帶上金煉,坐在副車,管理全埃及地***創四十一42、43***。在那裡娶妻生子的時候,沒有忘記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惠***創四十一51、52***。在全地大饑荒的時候,供應了全國的人,以及天下的人。他的哥哥們來糴糧的時候,就應驗了他的夢。神的啟示和應許沒有落空***創四十二6、21;四十三28;四十四14***。這時他不但沒有報復他們,反而恩待他們,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沒有任何的怨尤,反而滿了安慰和榮耀的話。他看到的不是人的殘酷,乃是神的美旨。末後他父親的全家都因他蒙恩得好處***創四十五7、8,五十19、20***。

  為什麼神特別的祝福約瑟,重用約瑟,使他得尊榮,甚至如同作王一樣呢?的確是出於神的揀選和恩典,然而約瑟與他的弟兄們是有迥別之處。他從年幼時就敬畏神,尊重父親,有高尚的理想和美好的品行。他不願為庸俗之輩為伍,他不肯被環境壓服,他辦事認真,他奉公無私,所以他不僅蒙召,也是被選的人***太二十16;啟十七14***。反之,如果他與弟兄們同夥,在試探中失敗,在試煉中灰心。若只有失敗和退回,會有什麼結局呢?神的恩召和揀選因人的殷勤和努力而堅定不移***彼後一10、11***。亞當犯罪失去樂園、羅得失敗僅以倖免、掃羅違命廢去王位、以利昏迷受到重罰,可見人是有失去原來地位和前途盼望的可能。約瑟的得勝是他進榮耀得賞賜的途徑,雖然眾弟兄都是得救的人,但不都是得勝的人。只有得勝的才能得著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生命的冠冕、一塊寫新名的白石、有權柄制伏列國、穿白衣與主同行、在神殿中作柱子、坐在他的寶座上一同作王,並承受在永世裡的基業***啟二7、10、17、26,三5、12、21,二十一7***。為此保羅丟棄萬事當作糞土,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直到得勝、路終、守住,得到公義的冠冕***腓三7、8、13、14;提後四7、8***。冠冕常是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創世記對於神的創造、人的墜落、神的恢復,以及對於信徒的蒙召、造就和生命的改變與成熟都講得非常清楚。亞伯拉罕的信心、以撒的順服、雅各的追求和約瑟的成就,都是我們當學習的榜樣。神在每個人身上有工作,要塑成基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