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名牧講章

  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福音的窄門

  一般人對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最普遍和最常見的批評,就是“太過於狹隘”。這也是一些自稱具有恢弘世界觀的人不斷對基督徒發出的批判。這類人一向以開闊的心靈自傲。他們自認視野遼闊,只有用整個宇宙,才能描繪出其觀點之浩大寬廣。與那些狹窄的基督徒相比,他們堪稱世界之子!我相信有時候基督徒對這種批評之畏懼,遠甚於其它批評。現今有些基督徒只要別人不批評他狹窄,其它都無所謂了。從某方面說,這倒不失為一種健康、正常的反應。我們千萬別變得像法利賽人或猶太主義那樣狹隘,也不要把福音榮耀的自由削減到只剩下一連串的禁忌和限制。但這本身並不危險。真正的危險是,我們由於擔心在思想上偏於狹窄,結果又落入另一個相對的極端,就是變得籠統模糊,難以分類。

  伊索寓言裡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對現代許多基督徒倒是很好的教訓。那是關於青蛙和牛的故事。說到有一天,田間一隻小青蛙忽然抬起頭,看見一隻公牛站在旁邊。牠望著公牛,開始羨慕牠,恨不得自己也變得那麼高大。牠自言自語,“我是如此涉小,微不足道,如果我能變得像公牛那樣雄偉健壯,該多好阿!”結果青蛙開始效法公牛,把自己吹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鼓,最後終於爆炸,連一條小命都丟了。我覺得這正是過去五十年間許多基督徒的寫照。他們企圖相容幷蓄,結果人類僅有的微小信心最後終於爆炸,化為烏有。我無法確定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但我們必須承認,近代教會似乎特別對那些具有豐富科學知識的人另眼相看。科學已經變成一切問題的答案。教會不遺餘力地取悅這種人,決心對信條中的某些教義採取低調處理,甚至刪除聖經的一部分,這樣作實在與主耶穌的榜樣有天淵之別。我從未看見耶穌為了適應某些人而改變祂的福音,我卻看過祂改變某些人以符合祂的福音。我們可以確知,若不回到神所定的模式上,即使現今四周有許多令人振奮的事,我們的國家仍然不會得到真正的復興。

  我的使命是:

  神的僕人,主人向你宣告,當廣傳祂奇妙的名。

  不論我們是否喜歡,我們都有責任傳講那已交給眾聖徒的真理。我們若一直擔心被別人視為狹窄,就可能陷入自卑感的危險,最終必導致信心的瓦解。但這一切都還是次要的。

  此處的經文並不消極,而是相當積極的。它告訴我們,我們不但不必畏懼被人譏為狹窄,而且我們若要與基督徒的身分相配,就必須竭力追求狹窄:我們必須進窄門,走窄路。這豈不太聳人動聽?但主耶穌要表達這種生活方式時,祂選擇了我們避之惟恐不及的字眼----祂所推薦的,正是我們所畏懼的;祂所高舉的字句,正是我們要逃避的。這豈不是很奇妙嗎?我願意鼓勵今天在座的基督徒,下一次若有屬世界的人批評你狹窄,千萬別落荒而逃;不妨鎮定地面對那人,正視他的眼睛說,“我當然狹窄;如果你和你的妻子兒女也變得和我一樣狹窄,豈不更好?別再吹噓你所謂的包容並蓄,廣納天下,因為實際上這不過是在掩飾放縱和散漫。”我敢保證,以後那人再也不敢攪擾你了。

  耶穌為什麼要提到進窄門和走窄路?祂從不作無謂的空談。祂有各種華麗豐富的詞彙,但祂特意挑選這幾個詞來描述祂所屬意的生活方式。祂這樣說,是因為從某方面看,基督的福音確實是狹窄的。我打算討論其中幾點。

  一、福音只侷限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上

  第一,福音只侷限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上。基督的福音可以縮減成一個問題----人的靈魂和它與神的關係。聖經記載了不少歷史,包括人類、國家、地區的歷史,有人甚至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地質學和地理學。聖經討論到的題目實在包羅永珍,但聖經並不是一本百科全書。它並非對每一件事都提出指示。聖經提供給我們的知識只涉及一件事。它是生命之書,是靈魂的手冊。聖經只專注在一個主題上,就是人與神和好。如果說世界上確實有一本專家手冊,那就非聖經莫屬。它是書中之書。如果說世界上確實有一個專家,就非耶穌基督莫屬。從某方面說,祂只傳講一篇道,其主題乃是:人的靈魂與永生神的關係。祂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知識,祂用這些知識來解釋這個重要的主題。讓我舉例說明。

  有一天主耶穌在鄉間,門徒環繞在側。祂看到一個農夫在田裡撒種。顯然主耶穌的興趣並不是在農事上,雖然祂也有豐富的農業常識。但那個農夫提供了祂一個講道的例證。祂說,“你們看見那人了嗎?他正在將種子撒到田裡。土有好幾種,我們可以從它對種子的反應來判斷、分類。我就像那個農夫,我撒下的是神話語的種子,它能為人帶來永生。最終每一個人必須為自己如何對待撒在他們生命中的種子而受審判。”

  又有一次,主耶穌在鄉下看見園子中有各種果樹。耶穌固然熟悉園藝,但祂並未具此發表一篇有關果樹的言論。祂乃是說,“看看這些果樹。它們有結好果子的,也有結壞果子的。早晚它們必須依照所結的果子受審判。”然後祂轉向門徒說,“你們也如同這些果樹。你們可以憑著生活和行為來結出好果子或壞果子。所以當格外謹慎!”另外一個場合,也是在鄉間,耶穌留意到野地的百合花和天空的飛鳥。“如果神尚且顧惜野地的百合花,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衣服;又愛惜空中的飛鳥,供給牠們食物,更何況你們這些祂所愛的兒子呢?”這一類例子不勝列舉,你會發現耶穌不斷使用祂身邊現成的事物,來解釋這個偉大的主題----人的靈魂及其與神的關係。

  今天我們常常聽到“簡單的福音”。福音的單純性,其奧祕是這樣的:拿撒勒人耶穌,神的兒子,與祂的父有完全的交通,祂無所不知。祂知道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祂將無足輕重的事擱置一旁,而全心專注在生命中緊要的事物上。福音的單純性是蘊涵在一個事實上:祂忽略無關緊要的事,而全神貫注於最主要的事,就是人靈魂的需要。顯然這與近代的觀念和想法大相徑庭。今天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的單純,而是看他的複雜。但神的兒子如此平易,連小孩子都樂於親近;祂的門徒也不過是一群平凡的漁夫。“眾人都喜歡聽祂。”為什麼?因為祂總是談論他們所熟悉的事物。朋友,你或許精通藝術和科學,或許專長政治,或許你在某些領域中堪稱權威。但我要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知道如何生活嗎?“人就是賺得全世界”,包括知識、財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你們要進窄門。”再回到起點。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靈魂的問題。

  二、福音是一件個人化的事情

  但福音的狹窄性並未停留於此,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發現福音比前面所說的還要狹窄。古代希臘的異教哲學家喜歡把靈魂當作一種觀念和思想,他們對靈魂這個題目作過許多討論、爭辯。但主耶穌對靈魂的興趣與古代希臘人不同。祂關心的是個別的靈魂。有人說,“我不喜歡這種福音,它太個人化了。”一點沒錯,福音確實直接涉及到個人,這難免使某些人感到不悅。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是說明福音的個人性之最佳例證。那個下午耶穌由於疲憊不堪,而未隨門徒去城裡買食物。祂獨自一人在井邊休息。有一個婦人前來打水;耶穌很快就與她談論到宗教方面的事。那口井應該屬於猶太人或撒瑪利亞人?人們應該在何處敬拜神?那婦人似乎非常機敏,而且伶牙俐齒。就在話題轉到信仰時,耶穌忽然觸及到個人的層面。祂對婦人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這話顯示耶穌知道她的生活方式。祂實際上這樣說,“婦人,你其實沒有權利在此高談有關敬拜,和有關神的事。你連自己的生活都應付不了,你根本無權對這些偉大、永恆的題目大發議論。先從你自己開始吧!去叫你丈夫來!先把你的生活整頓好了,再來談這些問題也不遲。”

  是的,福音是一件個人的事。我們不能跟隨著家人得救,也不能隨整個教會得救。我們無法因熱心慈善工作而得救。我們必須個別地得救。這是你和神的關係。你是否已進入窄門?你預備好與神面對面相會嗎?你已準備妥當面對審判嗎?你知道自己相信的是誰嗎?你的靈魂是否安然無恙?你已承認自己的罪,並且認識神嗎?

  三、福音對我們的舉止行為有所制約

  福音的狹窄性並不止於此。它還堅持對我們的舉止行為有所制約。單單使我們與神有個人的接觸還不夠,福音也堅持我們採取某種生活形式。有人說,“這正是我放棄信仰的原因。福音太狹窄了,我情願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可不習慣受束縛。”是的,福音非常狹隘,它在行為和倫理問題上的狹窄,有兩方面的意義。我們姑且稱其為積極的狹窄和消極的狹窄。我們都很熟悉福音在我們行為上的消極功能,“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任何可疑的事,錯誤的事,都要極力避免。福音甚至說,即使我有十足的權利去作一件事,但若因此會叫軟弱的弟兄跌倒,我就必須為了他的緣故而不作。有人說,“這正是我拒絕接受福音的原因。福音會把生活變得愁苦不堪。你去教會的時候,一定得衣冠楚楚,低垂著頭,這多麼痛苦阿!”但你是否想過,如果每一個人都像基督福音所要求的這樣狹窄,那麼酗酒、離婚、聯合國等都可能銷聲匿跡?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就成了樂園,成了完美之境,因為神是完美的。我願意以虔誠的態度說,福音的狹窄正反映出神的狹窄。但願我們都變得狹窄,都進入窄門。主耶穌說,“找著的人也少。”是的,因為一個人要對試探說“不!”,對自己設限,需要相當的勇氣。那條大路上人潮洶湧。“進去的人也多。”人犯罪,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任何一個愚昧人都能犯罪。所以通往滅亡之路是寬廣的大道。福音在消極的禁令上是狹窄的。

  四、福音要求我們愛那不可愛的人

  但我要指出福音在積極的命令上之狹隘。當然,這也是登山寶訓的偉大主題。你要探究福音的狹窄性,不能不讀登山寶訓,現今世代最熱門的一個字就是“愛”。但你若要真正明白愛的意義,就必須將它縮小,集中焦距。你若不能愛仇敵,就無法知曉何謂愛,基督徒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愛那不可愛的人,直到他們變得可愛為止。現今流行的另一個詞是“手足之情”。我們相信人都應該行善,和幫助別人。但你若想明白這個詞究竟有多麼偉大,必須將其範圍縮小。為那咒詛你的祝福,為利用你的人代禱。基督徒面臨的使命是“要愛你們的仇敵”。另一個現今流行的詞是“快樂”。有人說,“我要盡情享樂。宗教對我有何益處?我可不想把自己一頭埋進去。”同樣的,這是一個偉大的詞,但你若要發現快樂的真正程度,必須將其縮小,對準焦距。除非你“在患難中……喜樂”,在面臨逼迫時仍然有快樂,你才能體會快樂的真正意義。基督徒的職責是即使黑雲密佈,太陽銷聲匿跡,橫逆當前,仍然有喜樂。

  可見福音不得不狹窄。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精緻的狹窄,或者說是一種最高層次的狹窄。你也許聽過人家說,對一個鶴立雞群的人而言,頂層總是有足夠的空間。成就的層次越高,裡面的人數就越少。例如有很多人會唱歌,但達到卡羅素***Carusos***那種造詣的人卻屈指可數;善於拉小提琴的人很多,但世上卻沒有幾個克萊斯勒***Kreislers***;擅長繪畫的人比比皆是,但能被選入皇家學院的卻寥寥無幾。這正是耶穌在這段經文中表達的重點。祂實際上這樣說,“不要屈就於平凡無奇的生活。當更上一層樓,攀登人生的高原。讓你的人生燦爛輝煌,多采多姿。是的,攀上最頂峰!要作完全人,因為你們的父是完全的。”

  五、最狹窄和最直接的一點

  最後,你若要明白最狹窄和最直接的一點,就必須面對福音所強調的重點:救恩只能透過某一個人,和祂的死,才能成就。許多人大力反對,有人說,“到目前為止,我完全同意你所說的,我喜歡你對靈魂的強調,對個人的決定、倫理、行為的重視。然而你說我只能藉著相信耶穌基督為我受死,才能得救,這一點我很難接受。這種觀念未免太過狹窄,在我看來幾乎近於不道德。因此我無法進一步認同你的說法。”福音對這種人說了什麼?它並未爭論,只是對這種人提出挑戰。它說,如果你毋須經過各各他,就能找到神,儘管去作吧!如果你不靠基督十字架的大能,就可以從罪中得釋放,放手去作吧!如果你毋須相信神兒子為你的罪而死,就能使你的良心得平安和安息,儘管去作吧!如果你臨終時躺在病床上,想到將面對聖潔的神時,沒有任何恐懼和警惕,那麼我對你也無話可說了。但你若感到失落,憂愁,煩惱,覺得你一切的義就像破舊的衣服;你若想到神和祂聖潔的律法就不寒而慄;你若覺得已走投無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那麼你當轉向祂,轉向基督的十字架,祂正展開雙臂對你說,“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這正是整個人類的焦點。祂是人類的代表。祂為所有人而死。但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正如保羅所說的,“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完全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都齊集於祂一身!祂是神子,在祂裡面,神和人永遠連結起來了;透過基督,地獄通往天堂,黑暗通往光明,絕望通往盼望的道路終於打通了。

  我要在結尾指出,主耶穌在世生活的點點滴滴,為這段經文作了完美的詮釋。不妨思考祂如何誕生,如何倒空自己。想想道成肉身,永恆進入時間洪流的那一刻,祂誕生之處的伯利恆是多麼狹窄和卑微!“那門是窄的。”再想想祂開始世上服事時,如何在曠野受試探四十晝夜之久。再看看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希律黨的人如何在祂四周佈下天羅地網,然後逐步拉緊網繩----“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再來看客西馬尼園中的基督,祂是神的兒子,天地萬物都是由祂而造的,祂竟然被士兵包圍。幾個小時之後,祂被押到祭司院,兩旁各站著一個兵丁。在客西馬尼園中,至少祂還可以在小路上前後徘徊,而如今祂卻被五花大綁,動彈不得。“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不但如此,這位神子又被釘在十字架上,手腳無法動彈。祂終於死在十字架上。他們拿下祂的身體,將其埋在墳墓裡。你不妨探頭到墳墓裡看看,那兒可有任何亮光?四壁豈不像快要傾倒的樣子?“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它通往死亡,墳墓,黑暗,和無盡的荒涼。

  我們若相信現代人經常對福音提出的描述,這就是我們的下場。但感謝神,福音仍然繼續下去。它確實意味著伯利恆,曠野的試探,仇敵的迫害,客西馬尼園,試煉,十字架,死亡,墳墓。但是在第三天清晨,看哪!祂復活了!祂掙脫了死亡的束縛,勝過了墳墓。黑暗帶來黎明,和無止境的光明。“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但那是“引到永生”之路。

  你若接受福音,向它降服,它就會為你帶來另一種生命;這可能意味著考驗和試探,逼迫和患難,將“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福音帶來的是更豐盛的生命,是神自己的生命。

  “你們要進窄門。”來吧!讓我們進入窄門。

  二

  基督的榮耀:甘作中保的愛

  基督因愛我們,作我們的中保,又因父神愛我們,指派祂兒子作神人之間的中保,為救贖教會。父神對我們的愛,是“在創立世界以前”的***弗一4***。神在永恆裡選召人類的一部分,透過基督寶血的奧祕,聖靈的成聖,把他們帶到自己面前,成為祂永遠的歡樂,父神的愛猶在此可見***帖後二13-16。弗一4-9;彼前一2***。父神的選召是祂永恆旨意的舉動。這選召是基於祂的愛,有以下的原因:

  選召顯示神榮耀的本性,就是愛,因為“神就是愛”***約壹四8-9***。神的愛是我們蒙救贖的基礎。因此,選召既是神永恆旨意的舉動,就不可能基於祂本性以外的任何東西;我們若查察神奇妙本性埋藏的寶庫,除了愛,就找不出任何選召的因由。

  選召基於神聖的愛,因為是白白賜與的,是人不配承受的。我們並沒有作什麼說服神,要選召我們,不選召別人。我們承受的任何好處,完全是不配得的,是為叫我們得益;除了出於愛,再沒有別的因由。神的子民若有任何好處,都是選召的結果,不是神選召我們的原因。唯一推動神揀選我們的,就是祂的愛,是我們不配得的。

  選召的果效是出於難以形容的愛,這愛有多方面的作為,成就選召之工,叫神揀選的人得蒙拯救。***約三16;耶三十一3;弗一3-5;約壹四8-9,16***。神既定意要從罪惡的人類拯救一群子民,就必須設立基督作中保的職份。又因神子愛我們,甘願作我們的中保,使父神愛人的全盤計劃得以成就。

  要明白神子怎樣愛蒙召的人,要注意以下要點:

  蒙召的全部被造者,都是按神形象造的,因此都是神所愛的。他們一切所擁有的,所盼望的,都是從神的恩愛而來;連他們靈魂的生命,都在乎他們對神旨意不斷的順服,從而顯明他們愛神的心。這是何等有福的景況――準備好在天堂享受永生的愛!他們卻從這美景墮落在罪中,與神為敵,招來諸多愁苦憂患,不但今生,而且是永永遠遠的。不過,雖然有這可怕的大維,我們的本性仍可以挽回,回覆以神為樂的本像。因此,基督既愛被選召者,祂首先做的,就是憐憫憂顧。被造者是按神形象造的,墮進苦罪之中,卻仍可以恢復過來,這實在是神的大愛的憐憫。但那些不可能恢復的,就不會承受愛和憐憫,正如基督並沒有施憐愛給墮落的天使,因為他們的本性是不可能迴轉的***見來二14-16***。

  基督的愛對被召者的第二個行動,是歡欣快樂。基督見被召者可蒙救贖,就樂於承受這救恩大工,全因祂愛他們,叫榮耀歸與神。

  我們也許會問,祂既在永恆裡完全自足,有完全的福樂,何以如此深切***失喪絕望的光景?什麼催使祂施憐愛?為何樂於作我們的救主?是否看見我們有什麼好處?不是的,完全因著祂本性中無限的愛與良善,不是我們有什麼配得之處,使祂發出如此大的憐憫***多三5***。基督既甘心樂意作我們的中保,樂於承擔這職責,把我們帶回神面前,這樣,神重整的大計就落在祂身上了。為要拯救蒙選召的人,祂要經歷極大的困厄。本來,祂屬於的神性原不會有難成的事,沒有什麼障阻的;可是祂有了另一層的本性,叫祂要經歷困阻,才能成就救恩。祂要憐憫我們,直到在祂最需要人憐憫的時刻,竟沒有人憐憫祂。祂要走這救恩的路,直到心靈沉重至死。祂為救我們脫離公義的神的忿怒與審判,自己甘受忿怒審判之苦。雖然如此,這一切並沒有攔阻祂,反而更加強祂愛我們的心,更樂於完成我們的救恩。是的,祂的愛如江河滔滔,衝去一切凶險的阻延,祂說:“神啊,我來了為要照禰的旨意行”***來十5-7;見賽五十5-7***。

  因此,由於永恆的愛所驅使,祂承擔了中保之任,要成就我們的救恩,就有一個身體為祂預備好了。祂這身體,就是我們的本性,是祂甘願披上的,為要成就救恩。祂這人的本性充滿了對人類無盡的恩惠和熱切的愛。藉著這人性,祂正合適成就永恆大愛的計劃。

  從此看來,基督榮耀的愛不單屬神性,也屬人性。父神的愛,有祂永恆的大計,要施展恩惠與榮耀給被選召的人,這只是神性的愛。基督的愛卻添上了人的一面。基督的人性本來無份於永恆之愛的任何作為的,但聖經卻頌揚人子耶穌基督的大愛。

  因此,基督對我們的愛,是祂整體的愛,從祂雙重的本性――神性與人性――而來的愛。兩者的愛的行動各有不同,各有特徵,卻同出於一位。所以不論神性永恆的愛,或祂人性的愛在地上彰顯,都是從耶穌基督而來,祂是獨一的一位。神的兒子取了我們人的本性***來二14-17***,全因為祂說不出來的大愛,而這大愛的作為只能出自祂的神性,因為是在祂人性以先就存在的。此外,祂為我們捨生命,也是出於祂說不出來的大愛***約壹三6***。這份愛是出自祂的人性,叫祂獻上自己捨命。這兩種愛的行動,是祂亦神亦人的作為。因此,我們說神為我們捨身,用自己的血買贖教會。

  正因基督這大愛,成為我們憑信得以看見的榮耀。天上聖徒的福澤與得勝,全因他們得見基督的榮耀。祂作為中保所成就的果效實在榮耀無比***啟五9-10***。天上聖徒所見基督的榮耀,是我們無法明白的。如今在地上,我們無法明瞭這份愛,惟有在天上才能全面瞭解。不過,即或在地上,若不閒散不世俗化,也可以憑信看見基督的榮耀。雖然明白不來,仍可用尊崇景仰取代。

  因此,要盡力耕耘你的心思,好乘載這屬天的意念。若你心思充滿了屬世的東西,那末,基督的愛與榮耀無法感受,無法存留。其實,很少人的心思真裝備好履行這職責。大多數人外在的行為,流露出他們心靈的狀態。他們的心思浮游四方八面,要他們默想基督作為中保的愛與榮耀,實在徒勞無功。要實行這默想的本份,需要屬靈原則管治下聖潔平穩的心靈,和屬天的心思意念,才能體會這神聖的榮耀何等奇妙。

  我們絕不可讓自己對基督的愛只滿足於含糊不清的觀念,完全看不出祂的榮耀來;這樣的思想叫許多人自己欺騙自己,凡相信基督是神的,必然十分珍惜祂的愛,不會對祂作中保的愛只有模糊的觀念就滿足的。若要對基督的愛有清晰的觀念,要思想以下的問題:

  ***i***這是誰的愛?這愛是神子神性位格發出的愛,祂為我們捨身而死***約翰三16***。

  ***ii***神子的愛怎樣流露出來?這愛流露於祂永恆神性中的智慧,良善與恩惠。更藉祂的人性,從憐憫慈愛的行動表現出來;祂為我們所行所受的苦,都表露出祂的愛來。

  ***iii***我們配受祂的愛麼?不配,我們只配受震怒,不配被愛。這思想足以叫你謙卑,重整心思態度,能以默想基督作中保的愛,是何等榮耀。

  ***iv***神的愛帶給我們什麼?給我們永遠的救恩,叫我們可以永遠享受神。

  既清楚認識基督的大愛,崇敬祂,就能在神的樂園裡行走,享受祂作中保之愛的馨香***雅歌二2-4***。最後,不要單滿足於頭腦上對基督的愛有正確的觀念,更要在心靈裡嚐到祂恩慈的滋味。你要嚐嚐主恩的滋味,就是在心裡經歷祂的恩惠。你若未曾在心中經歷基督的愛,那末,你頭腦的觀念也無法存留。

  基督是神為你靈魂所預備的肉,麵包,食糧。基督裡屬靈的養料,再沒有什麼比得上祂作中保的大愛,你要時刻渴慕它。基督的愛是祂的榮耀,祂未曾彰顯這愛以先,沒有任何被選的天使或人類知曉;既在世上彰顯了,仍絕難以明瞭。

  三

  聖潔的必要

  上帝對我們啟示祂自己是一位聖潔的上帝。我們的一切好處來自對祂的完全依靠,我們有義務要過一種榮耀祂的生活和永遠享受祂的同在,若要如此,我們必須聖潔,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利十一44;十九2;二十7;彼前一15,16***。此外,上帝與祂的子民所立的約也要求他們要聖潔***利十一45***。上帝的本質是聖潔的,祂恨惡邪惡***詩五4-6;哈一13***。

  但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彰顯的聖潔,乃是我們要聖潔的動機。聖經雖對我們說明上帝的絕對、無限和永恆的聖潔,但這都不成為我們要聖潔的動機。

  基督耶穌將上帝本質的一切屬性向我們彰顯出來,並且是非常多姿多彩與動人的,因為比看上帝裡面的聖潔,讓我們更能看得清清楚楚***林後三18;四6***。上帝可畏的聖潔由基督向我們表現,已經調和著良善、恩惠、慈愛、憐憫,並願意降低到我們的層次,這樣就激勵我們要聖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

  基督向我們彰顯了上帝的聖潔,同時也彰顯了上帝要求在我們裡面的聖潔,就是祂所要接納的聖潔。

  同樣基督也對我們彰顯一種恩典的屬靈力量。這力量在我們裡面作聖潔的工作,使我們能達到上帝要求我們的聖潔。

  但是,除非我們信靠基督作我們的中保,我們絕對無法受到上帝聖潔的影響。沒有基督,上帝的聖潔只會使我們覺得在祂面前不得存活***賽三三14;來十二28,29***。上帝要求我們的絕對聖潔,基督已經替我們成就了。上帝現在要求我們的聖潔是要我們與基督耶穌連合來榮耀祂。

  聖潔的理由

  這裡列出三個特別理由呈明為什麼我們要聖潔,僅僅因為上帝是聖潔的。

  第一,因為聖潔是效法上帝,是我們的特權、榮耀和尊榮。除非上帝的形像在我們裡面得以恢復,我們不能與上帝有在創造我們時所立的關係。唯有藉著聖潔才能回覆這樣的關係***弗四22-24***。

  第二,因為我們被召與上帝相交,所以我們必須盡我們一切的順服本分。假如在我們的宗教行為中不是真正與上帝相交,我們只是虛有其表,是上帝不喜悅的***詩五十16,17;賽一15,16;約壹一3,5-7***。

  第三,我們要聖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在於我們將來永恆的福樂是基於此***來十二14;太五8;西一12;約壹三2,3***。任何汙穢都不能到上帝的面前來。

  道德重建不是真聖潔

  你期望藉著道德的重建能達到什麼目的呢?是靠著恩典的工作使你裡面上帝的形像得以更新嗎?是否能符合上帝的聖潔?上帝是聖潔的,你是否能在一切事上都能聖潔?你是否在信與愛的原則下按照上帝的旨意來順服?你是否現在尋求與上帝的相交,希望將來永遠享受與祂的同在?

  假如以上是你的願望,那麼為什麼你對聖經上上帝的話語和表達如此懼怕呢?為什麼你不按照聖靈的教導來談論有關上帝的事呢?當人不喜愛上帝的話語,就不喜愛上帝的事。

  或許這是因為你不明白聖經話語的意義呢?

  根據所有真正敬畏上帝的人的經驗,我們知道沒有一位這樣的人不是清楚明白聖經中有關聖潔的根源、本質、工作和果效的。然而你按著自己的「道德善行」,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假如你說真話,你一定是拒絕了聖經明確的教導。

  但是,假如你追求表現聖經的福音聖潔,那麼你為什麼蔑視上帝的智慧,竟然輕看聖靈給予信徒對聖潔的最好屬靈亮光和悟性呢?反而代之以自己個人的私意、懷疑和模稜兩可的話語,這些都不能帶給你屬靈的亮光與悟性。

  總而言之,假如你以自己模糊不清的說法,所指的有別於上帝的教導,那是撒旦的詭計用以破壞真正的福音聖潔。

  有些人誤解福音

  有人說「基督滿足上帝公義」的教義會使成聖的努力白費氣力,「假如有人相信基督已為他們的罪付清代價,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就以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過活,以為上帝再不會審判他們。」現在讓我對他們說句話。

  這種想法是對福音的完全誤解。你提出,這樣的教導會將信徒變成忘恩負義和愚笨荒唐的怪物。你這樣的說法只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既然基督已經除去我們的罪孽,聖經再沒有理由還要我們聖潔和離開汙穢罪孽的管轄,或者要我們在世上如何榮耀上帝。可是你的假設是無根據的,是錯誤的,也是可笑的。這也是羅馬天主教一向對以基督的義為義的「因信稱義」教義的指責。

  事實上我們應指責自己,怪罪自己在聖潔事上的懶散與疏忽。我們沒有盡己所能追求成長以效法上帝的形像與樣式。我們在心裡可能有上帝的形像,但卻沒有活出祂的樣式來。

  造成這樣的光景有兩方面:第一是當我們的恩典軟弱和枯萎的時候。因為只有聖潔的恩惠在我們裡面興旺的時候,上帝的形像才會顯示出來。第二是由於敗壞或誘惑的能力,令我們作出好象那狡猾的古蛇的行為來。當我們的敗壞厲害和活躍,就顯不出上帝的形像與樣式來。假如說我們的上帝,祂的恩典、憐憫、慈愛會鼓勵認識祂的人去犯罪,或鼓勵他們不對祂作聖潔的順服,這是天大的謊言。

  幫助的動機

  假如我們對於上帝的敬畏得以完全聖潔,我們須知這是被造的本效能夠達到的最美善境界。聖潔置我們高於世上一切受造物之上。人是上帝按照祂的形像所造,因此人是萬物之首,並管理受造之物。可是人卻不滿於有像上帝的聖潔與公義,反而企圖要獲得像上帝一樣的智慧與主權。結果適得其反,人不但得不到所渴望的,反而失去所有的***創三5,6;詩四九12***。我們原初像上帝,後來變得像畜類***彼後二12***。因此我們現在有獸性過於神性。藉著耶穌基督的恩惠讓我們得以回覆上帝的形像,就是使我們重新得到曾經愚蠢地失去的為首地位與特權***弗四24;西三10***。

  人類現在想盡辦法要管理地上一切受造之物,不惜使用技巧與暴力。但人類要管理地上受造之物,只能靠在他們裡面上帝形像的更新。只有在基督和新約裡,人的管理權力才可恢復,因為基督是首生,在萬有之先,萬有靠祂而立。因為人的犯罪,受造之物都服在虛空之下,直至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羅八20,21***。

  如要在敬畏上帝中達到完全的聖潔,我們必須明白,特權與為首地位的賜予,只是賜給那些有更新的上帝形像的人,而不是賜給那些沒有的人***箴十二26***。我們只有遵從上帝,而不是靠世俗的智慧、財富、偉大或權力,這樣的特權和為首的地位才會在我們裡面恢復。

  基督徒的崇高尊貴只有在聖潔中才彰顯出來,因為聖潔就是上帝的形像與代表。基督徒的尊貴不在乎財富或屬世的好處***林前一26***,也不在乎有屬靈的恩賜***太七22,23***。許多有異常屬靈恩賜的人會與世上最壞的人一樣被拒諸天國門外。

  基督徒的尊貴也不是單單在乎信心的增長。許多人用我們難以做到的嚴厲苦行和外在善行來表示自己的信心,卻因他們這樣的迷信而滅亡。

  基督徒的尊貴也不在乎敬拜的純潔。許多敬拜者可能是「木器瓦器」,沒有「離開不義」,所以不能作為「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0,21***。

  如要在敬畏上帝中達到完全聖潔,我們必須知道,只有在祂的樣式中成長,並追求在祂的形像中日日更新,這才使我們能在榮耀中享受祂的榮耀。

  我們最終的途徑

  我們每天越來越走近自然的終點,不管我們願意與否。假如我們不同時走近超自然的終點,我們就悲慘不過了。假如我們以為今生已經在走向永恆的榮耀,卻不在恩典與聖潔中靠近這永恆的榮耀時,我們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在永恆的榮耀中,我們「和天使一樣」***路二十36***。當我們見基督的時候,我們將要像祂***約壹三2***。如果我們現在恨惡聖潔,來生也不會喜愛聖潔。我們的榮耀將是「在義中見上帝的面」,並且「得見上帝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詩十七15***。當我們日漸接近自然的終點時,在靈裡我們應當以達到這榮耀為目的。不如此行簡直是愚笨和難以置信的過失。要嚮往天堂,我們就不要擔心脫離困難過於擔心離開罪惡。要想念的不是我們的完全福樂,而是我們的完全聖潔。我們一般不知道在恩惠中有多少榮耀,也不知道在地上的聖潔能嚐到多少天堂的滋味。但是我們如要在敬畏上帝中得以完全聖潔,我們必須知道唯一是要效法上帝的形像,我們在世上才為上帝所使用。

  「上帝本為善,所行的也善。」祂是萬物中一切善之獨一原因與泉源。因此,只有那些像上帝的才是世上是最有用的人。其它人為了各式不同的理想或原因也會作許多的善事,但他們所作的都有瑕疵。他們的動機可能是迷信、虛榮、自私、功德或其它人與事,這些攙雜在這些不聖潔的人所行的善事中,造成「鍋中有致死的毒物」***王下四40***。但那些有上帝形像的人,作什麼都發自那掌管的律,他們才是唯一真正有用的人。只有他們凡事代表上帝。只有他們不會有自己謬誤的動機而破壞了他們的善行。

  我們要盡一切努力成為聖潔

  若要維持我們的本性和為人的特權與為首的地位,若要一天比一天更為接近榮耀和永恆福分,若要成為世上真正有用的人,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不斷成長,以求越來越像上帝,那就是真正的聖潔。

  我們必須不斷地運用信心與愛心,兩者都有特別的能力在我們的靈魂裡促進上帝的形像。信心是我們聖潔的一部分,是聖靈賜給我們的一種恩惠。信心也是潔淨我們的心的掌管原則。信心藉著愛而作工,併產生果效。

  信心越大,我們變得越為聖潔,結果更像上帝。上帝的榮耀屬性在耶穌基督身上彰顯出來。基督的臉發出上帝的榮光。在基督裡上帝的榮耀尊貴向我們彰顯,我們藉著信心得以看見。那麼結果如何?

  我們就變成主的形像,榮上加榮***林後三18***。這是如何能在聖潔中成長和在上帝的形像中更新的極大奧祕。這是上帝所指定和祝福的極好途徑。我們始終相信在福音中的啟示,要看見和思想上帝的尊榮、美善、聖潔、公義、慈愛和恩惠,這些都在基督耶穌身上彰顯了出來。按照福音的應許,讓我們看見基督彰顯上帝的一切,就應加以運用,實施在我們自身和環境上。倘若我們充滿信心,我們就有旺盛的聖潔。

  愛也有同樣的能力使我們聖潔。像上帝的人肯定是愛祂的人,否則一切要追求像祂的努力是白費的。真誠愛上帝的人是致力於像祂的人。愛使我們的心志轉變成為所愛的物件一樣。

  愛世界使人變得世俗。這種人的心意和慾望都在世俗和肉體官能上增長。對上帝的愛使人變得虔敬。愛使人帶著喜悅來靠緊由基督耶穌所啟示的上帝。以熱烈的愛和喜悅來靠近上帝,都能使人心意改換一新。

  愛使人默想上帝在基督裡的尊榮***詩三十4,六三***。愛令人讚賞被愛的。因此,愛使人花時間來欣賞從基督身上所見上帝的尊榮。愛喜歡順服和討那被愛的喜悅。因此,真正愛上帝的愛是樂意順服祂和討祂的喜悅。雅各為拉結服事了七年,只因為他深愛拉結,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愛是對上帝說,「上帝啊,你的律法在我心中,我樂意按你的旨意而行。」

  恩典使我們顯出像上帝的形像

  隨時隨地以良善、恩慈、行善、饒恕、幫助別人解脫困苦等來待眾人就是彰顯上帝的形像***太五44,45;加六10***。如此行的就是將在我們裡面的真理以真誠信實的形式表達出來***詩五一6;弗四15***,

  上帝宣告祂的聖潔***出三四6,7***。祂這樣的宣告將所有以為有恩典仍可活在罪中的想法一掃而空***羅六1***。上帝要人人得救,但不要他們仍在罪中,而是要他們從罪中出來。上帝不會因為要拯救我們而至不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