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數學學習的五步法

  高一數學學習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後的關鍵期,能否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是擺在高一新生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高一階段是學習高中數學的轉折點。怎麼樣加快數學學習的腳步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讀好課本,學會研究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課本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因此,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作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並適當加些批註,特別是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最後要抽象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做好書面的解題後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另外,學生要儘可能獨立解題,因為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記好筆記,注重課堂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的聽課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的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科學的記筆記可以提高45 分鐘課堂效益。

  其次,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物件也是活的,都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 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絡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再次,如果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種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最後,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 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資訊,這些問題是很有價值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抓住,遺留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範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寫好總結,把握規律

  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 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堅持“兩先兩後一小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五、練好悟性,提升能力

  學習要注重反思,練好悟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數學內容的鉅變和學習方法的落後,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如山,形成惡性迴圈,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最好的悟性。

  有關 高一數學學習的幾點小技巧的推薦

  進入高一就遇到的是理論性很強的函式,再加上有時難以想像到的立體幾何,空間概念、空間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來,這就使一些原來初中數學學得不錯的同學不能很快地適應而感到困難,小編根據原來的學習中和現在的教學中的體會,提出幾點學習高中數學的技巧,供大家一起分享。

  轉變觀念

  初中階段,特別是初中三年級,老師會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生自己也會查詢很多資料,這樣就會把自己的數學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被動式的學習也叫題海戰術,學生只是簡單的接受數學知識,並且初中數學的知識相對比較淺顯,學生很快就能掌握知識。

  可是到了高中以後通過題海戰術是能提高一些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可是對於這個知識中的為什麼就不能說出其所以然,就不能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創新。所以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只是單純的做題就可以掌握其知識,而是要弄得其所以然才行,這樣就需要學生自己去主動發掘知識的內涵,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數學知識進行擴充套件,達到觸類旁通。要做到這樣就需要學生本身更加主動的學習,這樣才能更加的發現數學中的樂趣。

  學會聽課

  數學的學習是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些相應的練習來掌握知識,鞏固知識,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就需要學生做到以下一些:

  1、做好預習,提出問題,進行多次閱讀課本,查閱相關資料,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力爭在老師講新課前儘可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如果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在老師講課中去解決。

  2、學會聽課,在初中的教學中老師經常會把一個知識點進行多次的講解和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去掌握,可是到高中以後,老師對於一個知識點就不會再通過大量的練習來讓學生去掌握,而是通過一些相關知識的講解去引導學生明白這個知識是怎麼來的,又如何用這個知識解答一些相關的疑惑,如果學生能明白的話就能在自己的知識下通過課後的練習去鞏固這些知識,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引導去擴充套件知識。

  當然,對於自己在聽課過程中一下子不能明白的知識,可以通過舉手讓老師再進行一次分析講解,也同時做好相關的記錄,以備在課後去進一步弄明白;對於自己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如果老師沒有解決的話,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請教老師解答,這樣學習就可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很多解題技巧,可能這種方法你知道,另外的人不是很熟悉。那麼就需要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就能讓大家掌握更多的技巧。也同樣能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如果一節課都是老師講的話,課堂氣氛也是很悶的,學生學習的效率也是很低的。

  4、聽好每一分鐘,尤其是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束

  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絡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課後鞏固

  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重視課後的鞏固,只是覺得在課堂上掌握一些知識就夠了,其實這是錯誤的。高中數學的知識很多,並且不像初中數學那麼淺顯,而是有很多的內涵,如果不能進一步挖掘其內涵,那麼只是掌握這個知識的表面,於是在自己做練習時就不知道如何去解了,也不能運用這個知識的。

  做練習是需要的,可是有些學生只是為了練習去做練習,而不是為了鞏固這個知識,擴充套件這個知識去做練習,經常是做完這個練習後算做完了,這樣跟初中的做題是沒有區別的。其實,我們還應該把這個練習中使用到的知識串起來,這樣我們就能明白那些知識在運用,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識。也同樣能發現那個知識點是重點,也能發現難題是如何把相關知識串起來的。

  學會看題

  高中的相關資料比初中更多,高考是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所以高中的練習也特別多,有些學生買的資料也多,於是如何利用題目來掌握我們學習的知識,擴充套件我們學習的知識就成為學習的關鍵。我覺得題目要多看,多想,看資料中的解題方法,想方法中的為什麼,這樣就可以借鑑更多的方法。

  方法多了,可以也要消化。於是我們要會有選擇的做題,達到事半功倍。我建議每天一小練,每週做一套完整的考題,看2~3套考題,從中去發現那些是這段時間數學學習的重點知識,那些是我們常用的解題方法以及使用什麼方法能優化解題。